事问集丨021.神水天泉宜珍惜 晓青同学发来一篇体会,很有代表性,摘录如下: 三伏天里练功,一身一身的汗已经习以为常。注意力从汗水转移到了口水。身体状态好,练功练得好,口水充盈,这是早就发现了的。最近练功又发现新的好玩的,和大家分享。龙游的时候,在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时,口水瞬间从两颊汇入舌头中间; 跟我学功夫的同学中,身体偏寒的比较多,所以刚开始,大家都比较注意能不能出汗,这是身体功能恢复,驱除寒气的一种表现。结果闹得别的同学也在互相比较出汗的多少,这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有的人需要出汗,有的人不需要出汗,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这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但是有一个标准,几乎是统一的。就是练功一定要有津液产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口水增多。无论是站桩、盘拳还是打坐,练的好,都会有口水产生。有一个桩法,其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肩井找涌泉”。我们身体的穴位的名字都是有含义的,井下面有泉,井中才有水,这个要求做到了,马上口中就也津液产生。打坐的时候,一般都是舌抵上腭,这个动作做出来,也有利于口水的产生。这种口水,和一般的口水还不一样。一般人口里有味道,不好闻,但随着你练功越来越好,口中的津液就有一种自然的淡淡的甜味,这种甜味和我们食用的甜味是不同的,是一种自然的美好的味道,但需要你自己练出来才能体会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口中的津液是我们自身的“药物”,丹道中有很多名称,比如华池神水、金津玉液、天池水、玉池水、华池水、玉泉、天泉、神泉、神水等等。现代医学也很重视唾液的作用,认为我们的唾液具有止渴、解毒、杀菌、消炎、助消化、润经络、养肝腑、抗衰老等作用。在练功中,津液的作用就更大了。咽津本身就是功法的一部分,也称“咽津纳气”。道家有秘传的“十六锭金”,其功法云:“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也被称为“仙家保命十六字诀”,称“十六锭金”则言其珍贵。此功可随时行之,先搅舌漱口,使口中津液充盈,然后吸气时,提肛缩阴,同时咽口水,一般分三口咽下,送入丹田(息息归脐),这个时候要在丹田部位略存一存,此为一吸,一般做16次。这就叫心肾相交、水火相见。久久行之,强身健体,培元固本,古人云:“气气归脐,寿与天齐。” 古时一斤十六两,所以“十六”也有药物圆满之意。 还有一种是更加珍贵的,是气在小周天路线运行的时候,会有一种清凉的“甘露”从上颚处降下,这是丹道中的药物,也称“长生酒”、甘露浆、醍醐灌顶等等。吕祖云:“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悟真篇》言:“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方得见麻姑。”永嘉禅师证道歌:“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这个时候,要及时咽下,对身体的改变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众号:潜真堂)这个“药物”,现在也被认为是脑垂体分泌出的一种特殊物质。比如南怀瑾老师在《我说参同契》中这样描述:“我们修道,静定久了以后,津液来了,就像打坐坐得好,口水来了,实际上是脑下垂体荷尔蒙的分泌,我们一身都有荷尔蒙。医学上现在晓得一两百种荷尔蒙,一点点荷尔蒙注射下去,人的个性都可以变了,也可以男变女,女变男。道家所讲的‘金液还丹’,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也就是脑下垂体的荷尔蒙。我们借用今天的科学讲穿了,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我的话靠不住,现在的科学也靠不住,我只是拿现代科学所知道的范围,做一个说明而已,科学将来还会再进步的。”至于是不是荷尔蒙,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索,但这个“金液还丹”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关于咽津的方法,也有讲究。我们正常咽下当然也可,但一般是分三口“送入丹田”。南怀瑾老师在《习禅录影》中还讲过一种更细微的方法:“道家叫人要经常咽津液,咽津液则自然纳气,气跟着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当气由督脉上升到头顶,慢慢到舌尖牙齿缝,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来。不要经常咽,慢慢细细地咽,送下胃,自然气下沉,自然到达丹田。女人则沉到胃(中宫)为止。神凝气住,此即化了。” 在《我说参同契》中还有更详细的描述,摘录如下,供读者诸君参考。我们打坐坐得好,身心清净,身体健康,从头脑中心下来,有口水自然而来,甜而带有清香的味道。咽这个津液,可以长生,也可以祛病。尤其妇女专修这个法门,口水越多,越漂亮,脸上发光了,这叫“玉液还丹”。吃这个“玉液还丹”要把舌头立起来,这么一送,一气到丹田,停在那里,会散布全身,不能够像吃东西那么咽。“金液还丹”更深了,道理又不同。我们看道书所谓“玉液琼浆,下十二重楼,直达绛宫”,当你打坐坐得好的时候,这口水源源而来,是清淡清甜的,在道家叫做“玉液琼浆”,从喉咙的骨头一节一节软骨十二重下来,是“十二重楼”,“直达绛宫”,下到心脏这个地方。口水不是像吃糖、吃饭那么咽,舌头要提起来一点,口水就一直这样下来,口水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健康,至少可以帮助消化,胃功能增强了。所以人老了嘴巴会干,甚至会发苦,就是因为这个功能衰弱了。壬癸水就是精水,老年人壬癸水没有了,嘴巴张着看东西,实际上他嘴里发干没有口水,早上起来发苦。所以道家说“玉液还丹”,打起坐来嘴里的口水叫你直接咽,这个才是“玉液还丹”,不是“津液还丹”。打坐坐得好,口水清凉发甘,有时候还带檀香味,这个才是“玉液还丹”,久了以后,皮肤骨节都会变的。有时候你们打坐口水一直涌出来,然后不断咽进去,这个时候咽法不同,要让它自然满了,舌头稍稍向上提一下,它自然会顺流而下,这样念头就不容易散乱,心一乱就坐不好了。所以不要管它,让它自然下来。到了玉液还丹时,皮肤都变细嫩光亮起来。如果你打坐,坐到一片光明也没有什么稀奇,都是内部变化的原故。我们在定境中,自己的元神照住,晓得有一片光明,不要以为是菩萨神光,因为这些都是自己身心上的变化。2020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