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无端指责中国在澜沧江一举动对越南造成危害

 中越加 2021-01-29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在云南段称澜沧江,流入越南后称九龙江。越南媒体近日报道称,越南湄公河顶级专家断定,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即澜沧江段)修筑水电站减轻下游洪灾,此举对越南造成了危害。

越南湄公河委员会(Uỷ ban sông Mekong Việt Nam)原副秘书长陶重赐( Đào Trọng Tứ)表示:“近年来,九龙江平原洪灾减少,对越南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要明白,有利的洪水,是指能够调节平原水源、清洁农田的洪水。洪水还可以带来淤沙,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同时,洪水带来的浮游生物还可以促进渔业的发展。此外,洪水还可以减缓这一地区的盐碱化程度。”

据越南南部地区水文气象局(Đài Khí tượng thủy văn khu vực Nam Bộ)显示,8月中旬,九龙江源头水域水位很低。越南前江新洲河段最高水位仅为1.36米,后江洲督河段水位仅为1.20米,比去年同期下降约40-50厘米。

“至今,九龙江源头水域并没有任何洪灾预警信号。”越南同塔省水文气象局局长姜黎平表示。

陶重赐是湄公河问题的顶级专家,他表示,上游的水电站拦截了大量的淤沙,而九龙江平原一半的淤沙都是从上游流下来的。

今年6月中旬,中国官员与正在参观湄公河上游水电站的越南记者交流时表示:中国现有6个水电站在湄公河上游运作,从北到南依次是:功果桥水电站(Công Quả Kiều)、小湾水电站(Tiểu Loan)、漫湾水电站( Mạn Loan)、大朝山水电站(Đại Triều Sơn)、糯扎渡水电站(Nọa Trát Độ)、景洪水电站(Cảnh Hồng)。

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王洪明( Vương Hồng Minh)称,这些水电站的共同点是用来发电,而并非“耗水”。中国在上游蓄水,但随后仍往下游排水,只不过“改变了水流的行程,而并没有把水排到别的地方”。

王洪明认为:“当位于下游区域的国家处于雨季的时候,他们不需要太多水,这时中国就蓄水发电;当他们处于旱季的时候,中国就会放水。这样既可以帮助下游国家减轻洪灾,又可以减缓旱情。”

陶重赐反驳了上述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使用天然河流来蓄水,那么其排水机制将会根据该国的电力负荷来运行。

“修水电站可不是为了放水,要是不蓄水,怎么发电呢?这一做法使九龙江平原严重缺少水源。” 陶重赐说。

缺乏信息共享机制


作为研究湄公河多年的越南专家,陶重赐表示,这一地区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中国没有与同属湄公河下游的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四国共享这些水电站的运作信息,这四个国家是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MRC)成员国,导致下游国家在水源使用方面十分被动,特别是旱季遭遇旱灾时。

对此,王洪明解释,北京方面雨季时已经与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共享了信息,但旱季时不共享。“旱季时,上游的水流量受蒸发量、暗流、雨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预报作用不大。根据国际通例,我们在旱季时不提供相关信息。”王洪明说。

对此,陶重赐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水电站的运行情况,不仅雨季要共享,旱季也该共享。现在世界各国都遵守1997年施行的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各国之间应共同合作确保全年信息共享。

陶重赐还表示,这也要取决于中国水电站水库的调节周期。如果是多年调节水电站,肯定不是一年完成蓄水,而是多年累积而成。

对于今年3月建立的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陶重赐评价说,该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关系。他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也能够加入湄公河委员会,与湄公河下游国家共同开发水资源。目前,中国与缅甸还不是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如果没有具体的协议,那么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而湄公河流域的长期稳定合作仍面临着许多考验。

陶重赐表示,“对于国际河流,相关国家之间建立合作机制非常重要,决不可各自为政。各方应该秉承互利共赢的精神,遵守国际法,友好合作。我希望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能够弥补中国和湄公河下游国家之间合作的不足。”


点击可查看大图

(注:红点为已经建成;橙点为正在修建;靛色为计划修建)

编译:任小妮 & 审核:辛迪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