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忠七点半左右打电话给我,约定一会在城东的街口集合。 单车轮胎漏气,拿打气筒给前后轮胎加了气就出发,到十字街口时才想起口罩没戴,看到街上的行人,有少数人也没戴口罩,因此就没回头取口罩。 虽然才七点多,街道的人和摩托车小车川流不息、熙熙攘攘,许多早餐店铺开门营业,店里客人座无虚席、门庭若市。小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父亲在生时曾经说过,小城是化骨坡。这个化骨坡是指菜市场,城里人买菜,只要你的鱼虾新鲜,不计较价钱的高低。富有的家庭是这样,贫困的家庭也是这样,每当有新鲜的鱼来了,大家几乎抢买的速度。 滨海地区的人,饭桌要有鱼的,无论好鱼差鱼都要有。没有鱼就是没有菜。市场买好鱼,出手慢了,就买不到。 父亲说,无论什么,到了下午三点都卖完。所以以前小镇就有“化骨坡”之称。 没戴口罩骑着车在人潮拥挤的街头。有如脱光衣服裸奔的感觉。 在城东街口的美宜佳小超市门口等永忠,街口的建筑物表面,披上一层薄而透亮的旭阳。 人和车辆,络绎不绝,瘟疫时期的冷清荡然无存,小城的各个角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八点永忠骑车来到,我们从城东沿着旧325国道出发,至海坡路口拐进去,沿村道出到进港大道。这段路依然是车多人多,进港大道路旁进新厂区的大道施工正热火朝天。 在樟公园村路口转入村道,村道是水泥路面,沿路有悠闲漫步的鸡,我们的车骑过,那些鸡依然不慌不忙的,仿佛在自家花园闲庭信步的样子。 经过永忠曾经在他文章里写过的村场“走墟”,“走墟”是村场的临时小市场,一般在上午九点至十点多,大约一、二个小时的交易时间。临时市场的摊主都是流动性的,这个村场摆摊两小时,一会又到别的村。 清晨的村庄是比较静的,穿过恬宁的村庄后,一片片无边无际、青翠欲滴的田野,焕然开朗,视野开阔。春天就要尽了,初夏已在路上,村庄田野,生气盎然。 每次回乡下骑车,永忠的骑车路线,我都是比较满意的。骑着车穿村过后就是田园,田园过又是村庄,在村庄和田园中穿插,既领略了村庄的清静又感受了田园风光,这样的骑行路线让人舒心。 我和永忠平时骑车终点是家桥农庄,到了这里,喝一杯茶,在农庄走走,拍拍花草,拍拍不远的石壁山。家桥煮好了白粥和番薯,我们吃了一些,家桥陪我们聊聊天,喝喝茶,休息一下,两个人骑车回镇里。 今天到家桥农庄,家桥不在,他的“压寨夫人”从茶室后的睡房出来,永忠问她家桥在哪里?“压寨夫人”告诉我们,家桥在村里。 在厨房煮早餐的阿姨告诉我们,白粥煮好了,过来吃早餐。 镇里还有朋友等我和永忠,两个人没吃早餐,休息一会,和永忠骑车出去了。 跟永忠在一起喝茶或骑车,天南海北地聊着天,什么都聊,两个人没什么拘束,每次回乡下,都会去永忠的南山庐喝茶聊天。 有朋友说,这一场疫情来了,经济上受到冲击,困难重重,每天担心生活上的各种开支都来不及了,哪里还有闲情去骑车喝茶聊天呢。 我说,有些事情担心不来的,生活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庚子年二月廿九,沿海高速公路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