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毅市长收到一封装子弹的威吓信,他却将16名警卫人员减到6人

 守望者sw69f8on 2021-01-29

1949年5月27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上海战役胜利结束,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回到人民的怀抱!

上海当时既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做好城市的接管工作是当务之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任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兼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

当陈毅得知自己被任命为上海市长时,他立即叫秘书收集有关上海的资料,并向自己汇报,很快有关上海的资料就被整理好: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申即代表春申君黄歇。

因为上海地处东海边上,随着陆上文明向海上文明的延伸,上海变成了一个小渔村,在公元4至5世纪时的晋朝,以捕鱼为生的居民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这种捕鱼工具被取名为叫“扈”,后来又改“扈”为“沪”。

在近代,随着海洋文明的兴起,上海也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到了清朝已成为一座仅次于北京的大都市。

鸦片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海成为初期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英美列强势力由此进入上海,列强各国的领事馆、租界、兵营以及工厂、银行纷纷设立,上海成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乐园”。

民国时期,因通商外贸和多方因素,上海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东方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和金融贸易中心。并超越北京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也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上海土地每亩均价为22062元,而仅次之的厦门就骤降为每亩12000元,当时北方最大城市北平地价仅为可怜的790元,首都南京也只有3600元。上海因其经济发达而独占鳌头,把其他城市远远甩在后面。

所以当时有一句话,谁控制了上海,谁就控制了中国的经济。

看着这份材料,这一串串数字,陈毅的心中沉甸甸的,现在党中央把这么大的城市交给自己去管理,这即是党中央的信任,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如果把上海的经济搞好,那么新中国在经济上就有支撑。

1949年5月27日下午2时,当陈毅思绪万千的时候,6辆黑色的小汽车在上海市政府大楼前戛然而止,将陈毅从美好的愿景中拉回到现实。

新生的上海市政府大厦迎来了它的新主人。陈毅一行风尘仆仆地走入正门,正在这里站岗的解放军战士肃立,行注目礼,目送新任市长一行进入大楼。

沿着黑色的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上,陈毅径直来到了二楼的145号房间“市长办公室”。上海解放后,前国民党上海市市长赵祖康已在这里代理了4天市长,等候接管。

陈毅从他手中接过了象征市长职权的档案文件,开始履行他新任上海市市长的职责。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激动人心的讲演,一切都是那样普通平常,但上海在这悄无声息中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是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共产党领导人的共同作风:朴实无华,埋头苦干。

陈毅刚一坐下,工作人员便进来汇报:

工业已陷入半瘫痪状态。全市12000家工厂中,只有30%能开工,机器工业80%停工,面粉业由于运输不畅,产量只及战前的1/10,占上海工业总产值74%的轻纺工业,因没有原料和销路,全部瘫痪。

现有库存的大米、面粉,只够全市吃半个月,而储煤仅够烧7天。

疏散在上海的近20000名国民党军散兵游勇,还有国民党特务机构撤退前留下的8个特务组织有30000多人,加上数以万计的惯匪、流氓阿飞、流落街头的难民、乞丐、扒手、妓女和无业游民,使上海的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听着工作人员的汇报,陈毅感到压力很大,但是陈毅从来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夜以继日的工作,开始给工厂老板、小商小贩们讲解中共和政策,派出公安人员进行人员核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海市生产开始恢复、供应开始增加、社会秩序开始趋于稳定。

上海经济和秩序的恢复,令国民党非常不安,他们决定采取恐怖和刺杀行动,来阻止上海的稳步发展。

这一天上午,陈毅正在案头批阅文件,秘书手拿一只信封一脸正色地走了进来。

陈毅接过信封,看到上面写有“新任上海市长陈毅先生收”的字样,沉甸甸的。陈毅是从枪林弹雨中过来的,判断信里面装的是一颗子弹。

陈毅用力一抖信封,“当嘟”一声,一颗亮晶晶闪着金色光芒的子弹落在了桌面上!信封内再无其他任何东西。

陈毅立刻明白了,这是一封“恐吓信”,他对这并不陌生。然而,他只报以淡淡一笑:“寄给我的礼物不轻嘛!”

陈毅随即轻蔑地将信封和子弹丢进了桌旁的纸篓里。一旁的秘书连忙将信封连同子弹一起捡了起来,将其送给了公安保卫部门。

陈毅十分清楚这颗子弹的含义。近一段时间来,我公安保卫部门已经三番五次地就国民党特务机关企图谋害我高级领导人的情报作过通报。

公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开始清理上海的敌特分子。然而陈毅经历多少大风大浪,这点威胁他根本不放在心上,自己在梅岭那段艰难的岁月都挺了过来,现在上海都解放了,几条小鱼小虾又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几天后,陈毅在给市政府人员的讲话中说:

“几天前,我收到了一封装有子弹的匿名恐吓信,他们是想要我的脑袋。一粒子弹就想逼良为娟,也太小瞧我啦,我陈毅千军万马都经历过了,还会给一颗小小的子弹所吓住?”

当时的市政府人员有一些还是原市政的人员,陈毅的大无畏气概,和为人民及国家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使在场的许多旧人员深受感动,也使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与国民党官员的贪生怕死、腐化堕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旧人员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这些旧人员知道,在过去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上至市府领导,下至普通人员都非常紧张,尤其是领导甚至不来上班,哪有陈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风度。

有两个旧政府的人员被陈毅的风度所折服,他们主动坦白了他们所了解掌握的一个秘密,根据他们交待,国民党军统正在策划对新一届上海市政府人员的刺杀行动,以把上海的经济和社会搞乱。

原来在国民党军从上海撤退后,台湾国民党“保密局”和设在舟山等岛屿上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周密安排和精心策划了数批派遣特务潜入上海,利用枪击、爆炸、投毒、撞车等手段暗杀我上海市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的计划。

他们企图通过制造震惊中外的恐怖事件,造成上海社会秩序的大动荡,以便他们浑水摸鱼制造更大的混乱。被他们列入暗杀名单的有上海市财经委主任曾山以及一批在上海的著名民主人士,然而排在名单第一位的便是市长陈毅。

这一情况引起了上海市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从另一个渠道证实的两名旧人员提供的情况是准确的。

如何保卫市府领导安全是上海市公安部门迫切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他决定增加陈毅身边保卫人员的数量。

当时陈毅的随身警卫人员有16人,但是公安保卫部门仍然感觉压力很大,因为陈毅经常深入工厂和企业调研演讲,还要参加各种集会,所以公安保卫部门决定增加陈毅的随身警卫人员数量。

公安保卫部门负责人于是便在汇报上海面临的紧张安全形势后,乘机提出增加他随身警卫人员的数量,没想到陈毅坚决不同意,并要求将随身警卫人员从16人减少到6人。

在安全形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陈毅为什么提出这一要求呢?

原来陈毅上任后,他看到当时各级政府机关的冗员太多,既增加了政府原本就很有限的经费开支,又影响办公效率。

当时从伪政府接收下来的人员就有5万多人,加上我方接管的1万多人,每月的薪金开支成为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于是陈毅决定对上海市政府进行精简整编。

陈毅知道如果要精简整编,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这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但是人到高位往往身不由己,虽然陈毅决定将随从警卫人员从16人减至6人。但负责警卫的保卫部门抗命不从。

保卫部门的理由既简单又直接。因为上海解放后,平均每天发生两起重大匪特案件,而行凶、爆炸、放火、投毒、打死解放军战士,抢走枪支弹药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像影子一样躲在暗处的隐身杀手。

尽管陈毅本身对这些并不惧怕,但是作为人民政权捍卫机关的公安保卫部门,却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况且根据我公安侦察部门所掌握的情报,国民党保密局制定的暗杀陈毅的阴谋已在实施过程中。

然而,陈毅的办事风格是“君子一言,驯马难追”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

几天后,陈毅发现警卫人员一个都未减少,便叫来了警卫处长,对他说:

“精简机构是全党的事,谁都要严格执行。我当市长的能带头不执行?我这颗脑袋就这么值钱?枪林弹雨都过来了,还怕几个小虾米。”

虽然陈毅说得很严厉,但是对于警卫处长来说,说一千道一万保证首长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是陈毅发火了,警卫处长也不敢顶撞,于是警卫处长便把分管治安的副市长刘晓请来帮忙。刘晓对陈毅说:

“陈总,目前上海情况这么复杂,据内线消息,军统派了三批杀手,这三批杀手将接踵而至,所以警卫不能减,这是为你的安全考虑呀。”

“是我的安全重要,还是党的方针、政策、党在群众中的信用重要?”陈毅反问道。

陈毅这一反问一下子把刘晓问住了,半天才缓过神来:“这不矛盾嘛!”

刘晓坚持道:“为你的安全考虑,也正是为党的事业考虑嘛!你看,在战场上,主要军事指挥员的安全重要不重要?”

陈毅仍坚持自己的主张:

“同志哥!我身边搞那么多人,子弹要来还是会来的,而群众则要对精简机构失去信心啊!这就严重了!今天我做主,不管怎么说,警卫人员非减不可!再说了,上海已经解放了,520万上海人民都是警卫。”

这一下子刘晓没辙了,就这样,陈毅硬是将自己身边的警卫人员从16人减到6人。

这样对于陈毅安全工作的难度更大了,保卫部门只好加强对陈毅住宅的保卫力度。

陈毅当时住在湖南路262号,住宅紧挨着一幢五层楼房,从那座楼上看下去,陈毅住宅内的一切尽收眼底。而且有一天夜里,隔壁的那幢楼房内还闯进了一伙持枪的强盗,发生了抢劫案。

从警卫角度来讲,这是最忌讳的。于是保卫部门想让陈毅到一个既僻静、又墙高树密的地方居住。陈毅却说:

“为了几个强盗,我就非得躲着所有老百姓不可?没有这个必要嘛!”

见陈毅不搬,保卫处提出要给陈毅在围墙上装电网。陈毅却认为,装上电网,院子就成了个壁垒森严的禁区,连只猫儿都进不来,群众会拿什么眼光看待这幢住宅的主人呢?

他幽默地对保卫处长说:“电网一装,你们就没事干了吗?莫依靠啥子电网电铃,还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嘛!”

此话不无道理,虽说一些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是重要的,但对广大人民所拥戴的领导人来说,最灵敏的情报网、监察哨、最严密的警戒线还是那些拥有了新的阶级觉悟的广大群众。

事实也是如此,刚刚确立了“翻身做主人”意识的上海市的工人、学生、市民们对国民党匪特恨之入骨,而对代表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人十分爱护,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守护着。

陈毅市长收到一封装子弹的威吓信,他却将16名警卫人员减为6人,这就是陈毅的魄力与担当,这才是真正的大将风度。

事实证明,陈毅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实在那个时期,陈毅只是高级领导干部的代表之一,是我党高级领导干部接近群众、联系群众的典型体现,这也正是保持我们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拥有崇高威信的根本所在。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曾在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