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为什么存在病传原理?

 逻辑能量学 2021-01-29

人体是一架生产能量的机器(最重要的不是基因,而是线粒体),这架机器不是一键启动,而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些连锁反应具备这规律性,这个规律性就被中医称为病传原理。所以人之所始为呼吸,这从溺水抢救就可以看出。而呼吸为人体运动之始,这是气功及中医的主要观点,气为精之祖,呼吸决定心跳,也是一个人体运转逻辑。

首先活性物质开启肺部的氧气交换,肺部摄氧开始,这是线粒体开始工作的前提,氧气输入,线粒体开始能量生产,最终,人体酸度增加。酸性物质启动肝,肝(泛噬酸细胞)启动之后,胆碱生成,热能增加,糖异生增加,促进淋巴质的运转,人体循环压力降低。同时,胃部热能增加,人体循环压力也降低,同时血液及细胞质胶质粘度降低,肾就开始接替工作,胶质压降低促进肾的功能,肾的保钠排钾活动,产生钾钠泵的循环,生物电产能增加,生物电开始运动,然后心脏开始启动,又增加了肺部摄氧量,循环往复。这其中的逻辑就是:

辛入肺就是指活性物质增加,肺部开放式结构,肺通气能力增强。辛等同于热能,一些辛性药物具有特殊的动力学,也是熵增的物质。这些包括轻扬发散、辛温走窜的等。

酸入肝,就是指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就是中医肝的所有共性,酸性是肝功能增强的物质,丁酸、乙酸、谷氨酸等入肝,这是被证实的,更细的需要大家来补充。

甘入脾,这个甘就是糖分,而脾这里指的是淋巴液,淋巴液富含蛋白质、脂质等,而甘走肉,糖分促进脂质的循环,这在糖尿病里已经证实了,而肝的糖异生、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三个主要的因素,他们都能促进脂质运转。这里中医的脾代表着人体所有的脂质、粘液质等,这里包括中性粒细胞,胶质,透明质酸等都是脾属的范畴。

咸入肾,肾是电解质的主要循环器官,碱金属离子是肾功能转化介质,回收电解质能力强,水分排出就弱,回收能力弱了,水平增加就会产生尿频,热能增加,能够促进胶质粘度降低,能够增加肾功能发挥,热能低,

苦入心,就是碱性是心脏功能发挥的关键,肾保钠排钾,心脏喜欢保钾排钠,钠过高就会导致心脏机能下降,这里面醛固酮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心脏能够分泌少量的醛固酮,皮肤也有一定的醛固酮效应,而肾上腺皮质也有醛固酮,他们这是共同属性,所以嗜碱性粒细胞是心脏的特点。这个机制还需要斟酌。

人体的运行不依赖于外界物质介入,就依赖于这种循环诞生能量的过程。五味的循环往复构成生命能量体的有序性,各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制约,各有各的促进,所以,他们是一种循环平衡系统,他们之间的流转就能保证正常生理的流转,这也是人体能量循环系统的一个特色。任何的能量波动都会对下一个器官的功能发挥产生影响。中医病传是指的一般规律,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规律,这对病症发展过程,准确判断病症有很大用处,尤其针对多症并发有效。

生理指标波动意味这些能量波动的方向,人体是一种能量循环体系,它具备能量波动管控系统。什么是中医病传?就是一个器官功能不足可以导致另一个器官疾病,也就说,人身体自带致病原理,反过来讲,就是人身体自带治病原理,我们可以称它为修复机制,人体具有循环修复机制,环环相扣,形成生存逻辑,就是中医的核心理论。

它的理论根源是,人体的能量是趋向与平衡,而且人体的能量输送及消弭具有规律性,它就是一种效应必然引起另一种效应,因为人体能量效应取决于糖脂平衡,咸水平衡、胶质与晶质的平衡。分别由几种神经递质,多巴胺、肾上腺素、甲状腺素、泌乳素、胰岛素、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等的抗衡关系来主导,一旦打破了平衡,就要发生传导,这种传导依赖于大脑结构和日常运动习惯等,并且有着不同比例波动的传导机制,例如氢氧平衡必然导致线粒体失常,以线粒体为代表的肝属类功能必然失常。

这就是中医病传原理,也是难经病传的规律,而温病中有逆传心包的说法,这个逆传并不新鲜,这也是顺传,因为心包与肝同为厥阴,影响肝必然影响心包,这没有突破内经的框架的。这只能是一个主要的相互影响传导过程,并不代表这其中的影响不会多元化(影响其他器官),只能按照主体性影响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