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孩子一起,上一节社会情商课

 momo666 2021-01-29

这个学期,五年级的猴儿子遇到几件有意思的事情。或许是同学们到了社交需求高涨的时期,或许是上个学期因为疫情没有集体生活憋坏了,这个学期,同学们之间的友谊突飞猛进,大家总想约着一起玩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加重,能凑到一起玩儿的机会十分稀缺。有两次,班里的同学要过生日了,好朋友们都很兴奋,约好了借生日聚会的时机,好好玩儿一个晚上。

可是,孩子们各自的家长好像总是不太“给力”,孩子们自己私下约好的饭局、牌局、游戏局,一再因为家长不同意而无法成行。大人们觉得,孩子聚在一起玩耍,会耽误一点学习的时间,会交流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手游、桌游等),家长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课外学习上。但是,社交能力恰恰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呢,在学校不让乱说乱动,离开学校又没机会聚会活动,孩子们在哪里实践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呢?由此,猴叔总结出一个现象:每个兴冲冲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拖后腿”的家长。

当然,也有给孩子加分的家长。前几天正好赶上山儿子过生日,他忽然迎来一位“老朋友”的拜访——幼儿园时同班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当时我们读书小组的四人成员之一。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时代就人气很旺,读书小组的活动中,她总像个大姐大一样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耍,包括淘气。幼儿园毕业四年多了,她和山儿子也有两年没见了,但她还记得山儿子的生日,主动上门来看望“老朋友”,准备的礼物也是山儿子最喜欢的篮球主题。当然,有意愿的是孩子,走心的是家长。爸爸妈妈记着女儿多年前小伙伴的生日,还知道小伙伴的兴趣爱好,专门去选择礼物,又一家人专程跑一趟,体现了家长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的重视,对孩子的支持。

大人的世界里,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交朋友,但从小学到大学,好像我们也从来没有上过一门课叫“如何交朋友”,我们都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自己的交友之道,这其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是最重要的。交朋友时,我们能感觉到,有的朋友在交往过程中让自己感觉特别舒服,如沐春风,如饮醇醪。除了意气相投,对方的社会情商高,也是重要的原因。反过来,大人们会在意一位好朋友当年小学的数学成绩,中学的高考分数,大学时的四六级成绩呢?大概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就不和对方交往吧?

说到社会情商,社交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孩子的自控力、自信、韧性、抗压能力、同理心、财商、逆商也都是社会情商的一部分。社会情商不同于知识类的课程,我们不能依赖小学老师的教育,也不可能通过学而思、新东方等校外机构的课程解决这个问题,更何况每个家庭的价值观都有差异。父母,是塑造孩子社会情商的终身导师;家庭,是孩子实践社会情商的启蒙场所。社会情商这门课,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学,甚至要比孩子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然后我们还要放下教育者的身段,作为成长的陪伴人,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种种问题,找到最适合他的解决之道。

最近正好看到一本新书,上海的叶如风老师创作的《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我很早就认识微信公号“绘本学堂”的创办人米奇爸爸,我开办“猴叔讲绘本”也是受了米奇爸爸“绘本学堂”的启发。而叶如风老师,就是米奇妈妈!他们一家三口,在陪孩子快乐成长方面有什么好故事,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方面有什么高招儿,这些我好奇的事情,正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线索。

叶如风老师将社会情商这个大课题分解为15节课,每节课都从某个新闻事件引入,透过事件看问题的本质,深入浅出地引出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再结合身边的案例,给出一组家庭中可以实操的教养工具。有理论,不枯燥,有立场,不说教,可读性与借鉴性都很强,是我们家长在社会情商方面,比孩子先学一步的好教材。

在社会情商这个“大课堂”中,我们家长要给孩子做谦虚好学、反思成长的榜样,而不要抱残守缺,让自己的局限性思维,发展成困住孩子成长脚步的高墙。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叶如风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