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王》:在大唐的怀抱中<南诏反复无常,吐蕃趁火打劫>4

 金色年华554 2021-01-29
        战争就是这样,士气此消彼长,一里一外就拉开了双倍的差距。吐蕃人占领了陇右道,使唐朝丧失了最后一处良马豢养之地。唐军为了抵御吐蕃,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回紇借兵求助。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好在那时的皇帝李豫(原名‘俶’,被立为太子时,因其出生时豫州曾进献嘉禾,所以改名‘豫’,在世时间:727.1.9~779.6.10,在位时间:762.5.18~779.6.10,崩逝后的庙号谥号为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还算得上是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的一位贤君,唐皇朝得以在他领导下艰难而缓慢地恢复了实力。到其执政末期,唐朝已经能够对来犯之敌进行一些像样的抵抗,也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能力。
    彼时,经济基础比唐帝国要薄弱得多的吐蕃也明白,仅仅靠抢劫来的那一点儿粮食、物资是不能支撑长久的,而吐蕃想要建立并维护起一支能够长期对唐帝国造成袭扰的常备军,更是一种无比沉重的负担。同时,吐蕃人也看出唐帝国已然疲惫不堪,但其实力已处在有所回升的态势,于是,双方都有了坐下来进行和平谈判的意愿。
    《西夏王》:在大唐的怀抱中<南诏反复无常,吐蕃趁火打劫>4

    谈判在建中年间(780~783)进行。彼时代宗已然崩逝,其长子李适(音Kuò,在世时间:742.5.27~805.2.25,在位时间:779.6.12~805.2.25,崩逝后的庙号谥号为德宗神武孝文皇帝)继位。谈判的最后结果是,帝国承认目前吐蕃的实际控制线,也就是对双方实际控制区以和约的形式进行法律上的认定,同时双方还约定了交换战俘以及归还被吐蕃扣押的唐使等事宜。
    总的来说,此次和议的成功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对吐蕃而言,其国力已很难再支撑下去,且其内部矛盾也较突出;对唐廷来讲不过是对一些既成事实又暂时无力挽回的局面进行书面确认而已。况且,建中二年(781)河北地方藩镇的暴乱也让唐廷难以招架。
    与此同时,南诏与唐廷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变化;代宗大历十四年(779),阁罗凤病故,因其长子凤迦异早死,其长孙异牟寻继位,成为南诏第六代王。刚继位,南诏就响应吐蕃要求,与其共同出动联军二十万,向四川方向进攻,意欲占领成都。
    南诏和吐蕃都有近年来屡屡大败唐军的“辉煌战绩”,因此进入帝国境内后,便摆出了一幅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的傲娇姿态,却被早已做了精心准备的唐将李晟打得大败,被赶到了大渡河以南才稳住了阵脚。南诏伤亡惨重,元气大伤。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所著、所赐惠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