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始于公元前3478年12月7日23点,距今5498年,至1984年已有91个甲子周期,现在是第92个甲子周期,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真实不虚,只多不少。 伟大的中华民族! 告慰轩辕黄帝 干支纪历是我国古代历法中的一项重大发明与独特创造,相传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轩辕氏命大扰氏作六十甲子以纪历。虽然共同的说法都认为干支纪历起源于黄帝轩辕时代,但由于年代太久远,历史资料不复存在,以致又众说不一,并不能确定它的起始年代,亦即黄帝历元始于哪一年。 史学界普遍认定上古历法以子月为岁首,如《考原》说“上古历法,年、月、日、时都是从甲子开始,这样甲子年必定起甲子月,又由于上古以十一月为岁首,这样甲子月就是年前的冬至十一月,而夏历正月是寅月,所以从甲子月数到正月,就推出正月为丙寅。” 故黄帝制历选定某一年交大雪节时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作历元之始是可确信的,按现行公历设闰配平岁差的规定应该是当年的12月7日前后,据此就可反推黄帝历元了。 本人于2002年自学四柱预测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种计算公历日期干支的方法,反之亦可把某年干支日期算成现行公历日期,准确可靠,当时就用这种方法来推算出黄帝历元始于公元前3478年12月7日23点,但一直没有公开,现将其原理、方法、算式及结果公诸于下,期望有关专家学者论证它的准确性,如果能够对研究古代历史有所帮助那是我所希望的。 首先须了解现行公历的一些知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回归年时间长度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年的整日数是365天,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积累四年共23小时15分4秒,约等于一天,所以规定每四年增加1天,加在2月末尾,全年366天,这就是闰年,但四年加1天比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400年又多算了3天,因此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设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公元年数是100的倍数时,只有能用400来整除的才设闰年,但还有一些尾数,经过3300年又多出1天,又规定凡是公元4000年、8000年等年份不设闰年。 要计算公历某年某月某日的干支,必须先有一个起点作为参数,然后计算所求公历日期与起点日之间相差多少日,再根据干支纪日六十花甲循环往复的规律就可以推算出所求公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了,比如公历1999年12月7日的日干支是癸巳日,这天是大雪日,癸巳的六十花甲排序号是30,可以取定它作为起点日参数来计算小于这个起点日的任一公历日期的日干支,具体算法是: 第一步,按平年365天整数计算出所求公历日期与起点日之间共有多少天数: (1999-所求日期公历年数)*5 =X 第二步,计算出所求公历日期与起点日之间有几个闰年,算法如下: 注:下面变数,如果所求月数小于3变数为1,如果所求月数大于2变数为0 1. 计算四年1闰共有多少天数:(1999-所求日期公历年数-1+变数)/4 取整商为A 2. 计算400年减3闰共须减多少天数: (1999-所求日期公历年数-变数)/100 取整商为B1 (1999-所求日期公历年数-变数)/400 取整商为B2 3. 如果逢4000年还要相应减1闰 A-B1+B2=Y 第三步,计算出所求公历月日与起点月日之间的间隔天数: 注:如果所求公历月数为12月和11月,变数为0;如果所求公历月数为10月和9月,变数为1;如果所求公历月数为8月,变数为2;如果所求公历月数为7月、6月、2月,变数为3;如果所求公历月数为5月、4月、1月,变数为4;如果所求公历月数为3月,变数为5. (7-所求公历日数)+(12-所求公历月数)*30+变数=Z 第四步,综合计算 (30-X-Y-Z)/60 取余数K K就是所求公历日期日干支的六十花甲排序号。 目前史学界多数的看法是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7年,假定公元前2697年是黄帝历元年,那么公元前2697年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相当于以建寅月为岁首的前一年即公元前2698年癸亥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日应为12月7日前后,现应用上面算式进行验证: 一. (1999+2697)*5=23480 二. 1. (1999+2697)/4=1174 2. (1999+2697)/100=46*100+96 取46 3. (1999+2697)/400=11*400+296 取11 4. 1174-46+11=1139 三. 30-23480-1139-(7-所求公历日数)=1 (注甲子六十花甲排序号为1) 所求公历日数=1+23480+1139+7-30=24597=409*60+57 取余数57 日数是不可能有57的,显然公元前2698年不可能是黄帝历元年。 由于公历规定遇4000年不设闰也就是减1闰,在不遇4000年不须减闰的情况下,按上面算法推算,公元前3238年12月8日、公元前3478年12月6日、公元前3718年12月4日最有可能是黄帝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的开始日期,公历设闰配平岁差的规定使得每年的大雪节基本都落在12月6日的下半日至12月8日的上半日之间,那么再来计算积累3300年减1闰的日期变化: 公元前3237年/3300=0.980909天,也即是多出了23小时32分,12月8日21点48分往后退23小时32分就差不多是12月9日21点了,公历设闰配平岁差的规定使得每年的大雪节基本不可能落在12月9日21点的时间节点,所以可以排除掉公元前3238年12月8日是黄帝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的开始日期。 又看公元前3717年/3300=1.1263636天,也即是多出了1天3小时,12月4日21点48分往后退1天3小时就差不多是12月6日0点50分了,公历设闰配平岁差的规定使得每年的大雪节基本不可能落在12月6日0点50分的时间节点,所以可以排除掉公元前3238年12月4日是黄帝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的开始日期。 再来看公元前3477年/3300=1.0536363天,也即是多出了1天1小时17分,12月6日21点48分往后退1天1小时17分就差不多是12月7日23点,这就符合大雪节的时间节点,而且23点正是交子时的时间,可以确证公元前3478年12月6日准确来说是公元前3478年12月7日23点是黄帝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的开始。 伟大的中华民族!告慰轩辕黄帝,您的子孙们将一直伟大! 本人不是专家学者,只是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偶有发现,算是愚者一得吧,自认为是确证了黄帝历元的时间节点,至于是不是真的确证了,有待学界专家学者论证,欢迎讨论、转发。 |
|
来自: 遥想呼应 > 《年月日时干支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