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诗歌】No.81154期A版||龙泉公园印象记 邓达云

 北上广文学 2021-01-30
广
欢迎阅读


《广州诗歌》平台自创建以来旨在发展平民文学!大众化阅读,大众化创作,展示平凡心灵最美好的一面。我们努力为华语文学贡献力量。欢迎您的阅读!愿您记录自己奋斗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愿您展示自己平凡人生的出彩亮点。愿我们一起为平凡生活歌唱。
诗是我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广州诗歌



龙泉公园印象记


邓达云


作为荆门人,没有到过龙泉公园的可能很少吧。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荆门龙泉公园位于湖北荆门市城区,是一座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综合性公园。是市民休憩、娱乐、教育、交流、审美的场所。是反映荆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并被载入《中国名园》。
公园大门的北边一整面都是方言文化墙,文化墙分为二个部分:趣味方言和特色歇后语;左边是方言文化墙,由许多棕红色的小正方体组成,一串串的连接在一起,小方块可以随时转动,正面写着趣味方言,反面就是书面语:“折母子---蝗虫”“搞么后--干什么”;右边是趣味歇后语墙,不同形状的红色油漆墙面上写着:“猫子偷食---跟狗子赶网”“背背驼,换酒喝,酒冷达,我不喝,还是要我的背背驼”……文化墙的设计太可爱了,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交流,跟读间笑声一片,简直是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走到龙泉公园跟前,你会发现它的大门,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未变的情况下,将封闭式的大门改为开放式大门。那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建筑,深红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屋檐的两头高高翘起,横槛上雕刻着各色龙飞凤舞的花纹,高高的四根柱子支撑着大门,正中间的柱子上用金色的油漆,写着金光闪闪的“龙泉公园”四个大字,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长了耳朵的房子,雄伟壮观。进入大门后,主干道笔直平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世大儒——陆九渊的主题雕像。他手持书卷衣带飘飘。
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曾讲学于贵溪象山,时称象山先生。哲学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绍照二年(1191年),主管荆门郡,请准筑城,整军习武,革除陋习,减免税捐。在老莱子山庄北、文明湖南“设象山书院,听讼于此,讲学于此”。政绩甚著,人多爱戴。明弘治年间(1488-1505),就其书院改建为祠,叫陆夫子祠。后多次维修整饰。占地500余平方米。四合两进,有门厅、正殿、后殿、厢房、耳室等。正殿高大宏伟,雕梁画栋,瑰丽无比。寺北邻文明湖,南靠烈士陵园,门前有雕栏石桥,其下流水潺潺,柳松掩映,古雅不群。
大道的南边是文化长廊,临竹皮河而建,与团结街相望。长廊内设有休憩石凳,长廊穿插布置七块象山文化主题浮雕,浮雕景墙高2.5米,长6.5米,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象山源起、灵山秀水、群贤毕至、文赋风雅、抒怀古今、儒道汇聚、继往开来的主题,集中反映了象山相关的历史、文化、诗词、歌赋。走在长廊之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沿着青石板路向西行走,约30步的大道北侧,是“荆门印象馆”。在印象馆里,我看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化,其中,包括:孝文化、道家文化、三国文化、象山文化、书院文化、长寿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通过上墙的图文展示图,让我们对中国文化和荆门历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荆门印象馆的西边是乌米格—15歼击教练机,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生产的,用于飞行员训练,1985年从部队退役后落户龙泉公园,成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基地。
印象馆的北面原来是用竹子夹成的八卦阵,很多人走进去后都无法走出来。我也曾体验了几次,没有一次从里面成功走出来的。现在已经拆出修建了人们活动的场所。
荆门印象馆对面,也就青石板路南边,便是文峰塔。文峰塔原为荆门文庙前的重要建筑,原址在工商街至象山大道路口的酱品厂内,原塔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知州牟嗣龙在文庙东西两侧分别构筑了魁星阁和文峰塔,既有衬托文庙之意,更有期望荆门文运昌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之念。塔为青条石实心构筑,攒尖顶,五层八面,层层飞檐,隔面有龛,金刚托塔。中、下层有“雷风相薄”、“云汉昭回”,“文笔鸣凤”等石刻、石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荆门由县设市,酱品厂搬迁,原址变成象山大道中端一个环岛路口,不久,为畅通交通要道,将文峰塔迁移至距原址西约100余米荆门市龙泉公园内现址。
绕过文峰塔,向南走过一座桥,过桥向西行走,就是陆九渊纪念馆。走进馆里,映入眼帘的是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横幅,此馆原址为陆夫子祠。该馆始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内设廉吏馆、乡贤馆等,是我市开展爱国主义、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湖北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山”(东宝山、象山)建设——将象山打造为文化之山的要求,将陆夫子祠、盆景园改造升级为陆九渊纪念馆,占地面积扩至40000平方米。该馆展示了全新的廉政教育文化,打造了以心学文化墙、本心廊、清风轩、乡贤楼、陆夫子祠为核心的廉政文化特色游览路线,内容更丰富,看点更多,进一步提升了廉政文化教育内涵。
纪念馆北面是陆夫子祠,该祠是一座石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祠门朝东,由头门、大殿(即正殿)、后殿、南北厢房和四周花墙等组成。头门飞檐走兽,大殿高大雄伟,后殿气势非凡,厢房清静整齐,是典型的民族风格建筑。
陆夫子祠的北边,便是文明湖。文明湖,始建于宋代,后因战乱屡建屡毁,最终建成于清代乾隆年间,位于荆门古城的西成门外。文明湖水源自象山东麓的龙泉、蒙泉、惠泉和顺泉。水深约5米,湖水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明湖东出口处有一瀑布流入竹皮河,南邻绎志园,西南岸陆夫子祠(为纪念理学家陆九渊在此讲学而修建)高居其上,西岸有读书亭、跃渊阁等,西北岸有一曲折廊桥通往湖心亭,游人可凭栏听泉,依亭观景。
文明湖水面宽阔,平静如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人李大奎有诗云:“空亭覆绿绕沧浪,一派云根漱玉香。寒侵柳丝莺语涩,清拖芊带鲤吞忙。豪来捞月人疑醉,兴到披风我似狂。最爱鹅湖来活水,涓涓不尽楚江长。”围绕着湖的东堤和西岸,古木参天,鸣禽上下,绿草如茵,泉水淙淙。湖面碧波荡漾,清澈如镜;流清亭、跃渊阁、文明楼等诸多亭台楼阁倒映湖中。漫步湖畔,俨然置身于图画中。文明湖底,常年绽开着许多名叫水金莲的珍奇花朵,花蕊金黄,叶子酷似浮萍,片片点缀湖面。这种小荷般的花骨朵儿如同金杯盏盏,在水中不时冒出一串串气泡,犹如无数个晶莹的珍珠泛起。湖里还生长着一种珍贵的石头鱼。当鱼儿在花间嬉游,搅得满湖清泉珠滚玉翻,煞是好看。
文明湖西边是张自忠将军雕像和亭楼。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上将张自忠将军三十三集团司令部设在这里,在襄河两岸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浴血奋战。他亲临前线,英勇杀敌,不幸以身殉国,气贯长虹。今人在文明湖畔置有张将军雕像和亭楼,供人凭吊瞻仰。在龙泉书院的西侧建有“张志忠将军记念馆”。
文明湖周边的人文内涵极其丰富。春秋时期著名道家人物老莱子曾在此隐居,躬耕陇亩,孝事双亲,至今还有“孝田”、“顺井”和“老莱子山庄”等。遗存供人浏览。宋代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在荆门任知州时也曾在此讲学。欧阳修和苏氏父子(苏洵、苏轼)等人也都游历过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欧阳修在《惠泉亭》一诗句中写道:“春岩宾嘉自相对,席间谁伴谢公吟。日暮多逢山间醉……使君今是樽前客,谁与山僧作主人。”苏洵也吟咏过《蒙惠二泉》:“泉源从何来,山下长溪发。悠然本无营,谁使自激洌。茫茫九地底,大小浮一叶。使水皆为泉,地已不照泄。应是众水中,独不容玉洁?涓涓自倾泻,奕奕见清澈。石泓静无尘,中有三尺雪。下为百丈溪,冷不受鱼鳖。脱衣浣中流,解我双足垫。乐哉泉上翁,大旱不知竭。”苏东坡唱和其父,也写下了《蒙惠二泉》诗:“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折。湾田成曲沼,清澈见肝隔……贪遇此二泉,终古耻笑焉。”其余历代文人留墨亦甚多。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某地有一州官,鱼肉百姓,坏事干尽,人们深恶痛绝。一日,听说象山东麓有面湖。湖水由泉涌出,纯净明澈,沁人心脾。州官得知,对属下说,如此美景,何不赏之乐之?于是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携美女无数,管弦伴行,蜂拥而去。行至湖畔,果见古木参天,风景别致。有白鹤亭耸于翠绿之巅。亭尖那鹤,展翅欲飞,引颈欲歌;有泉水淙淙流自山脚,树映水碧,涓涓入湖。见到如此美景,州官兴致大发,正要附庸风雅道出一首歌赋,突然间,狂风大作,席卷而至。州官弱不禁风,被疾风旋入湖心。虽然湖水不甚深,也吓得州官屁滚尿流,魂飞魄散,连喝湖水三口,回家大病一场。从此,州官如脱胎换骨般,弃恶从善了。于是人们就将这湖取名了“文明湖”。
文明湖西、象山东麓四道清泉汩汩奔涌,泉水汇入文明湖,再流入竹皮河,穿越城区,东入汉江,这就是闻名江汉的象山四大名泉:龙、蒙、惠、顺。蒙泉依原蒙山(象山的原名)而得名。惠泉较蒙泉后出,因是温泉较蒙泉优惠,所以叫惠泉。乾隆十一年(公元1740年),短州舒成龙在竹皮河上修筑来龙石桥,傍田采石,在蒙泉与惠泉之间凿得一泉,并掘出一块碑碣,上有南宋熙宁年间荆门知军吕元所题的一首诗:泓泉敷润有深功,石渎涓涓海眼通,岁稔时和霖雨足,风云长静白龙宫。舒成龙便根据诗的末句,将此泉定为龙泉。顺泉,因位于老莱子山庄,老莱子是有名的孝子,为纪念他,将此泉取名为顺泉。
文明湖北边是龙泉书院。
龙泉书院位于荆门市龙泉中学内,龙泉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军舒成龙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书院有堂三间、厦四间,莲沁有泉数孔自地涌出,故题名"龙泉书院"。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两次修葺。现存文明楼等建筑与南侧文明湖等景观,明丽古粹,映衬如画。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江汉的学府。书院原布局由三堂、两馆、两斋、两轩组成,一百三十年后又添两楼。后我国废除科举制,龙泉书院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名为龙泉中学。现为湖北省重点中学、荆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书院内的白鹤亭(原名听泉亭)、洗心亭、育德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乐群斋、方塘书屋等。
从龙泉书院仰望象山腰,有仰止亭、观德亭,龙泉的后坡建有泉神、西山两祠,远望与象山对峙的雨山,有甘雨亭,比雨山更高的白龙山,山上有白龙观,霖苍阁和寒亭,这些并称为龙泉十亭。
陆九渊纪念馆的南面有一条飞虹叠翠、曲曲盘旋、蜿蜒而上的天桥。从天桥上走上西宝山顶南端,这里原来建有一座可供孩子们游玩的动物园,现在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从当年的动物园往北行走,不多远就是烈士陵园,六米多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安静肃穆的矗立着,这里松柏苍翠,长眠着数百位革命先烈,他们为了家乡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怀念,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从烈士陵园下来再往北走一两里路,就来到有名的樱花谷。樱花谷门口的木牌上写着一排排趣味谜语:“大哥开花毛毛虫,二哥开花卖丝绒,三哥开花像金牌,四哥开花结铜铃……杨树、柳树、椿树、枣树”。接着往里走,你会发现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红的、白的、紫的、粉红色的,漂亮极了。春天的樱花分为八重樱、绯寒樱和吉野樱等,扑鼻而来的香气沁人心脾。有的樱花已经完全绽开,露出淡黄的花蕊;有的樱花只开了一点儿,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樱花还是花骨朵儿,像个怕冷的小婴儿……真是美不胜收啊!冬天的樱花谷又是另一番景象:菊花满上遍野都是,这儿一簇,那里一簇,青翠欲滴的松树枝干相互搀扶着,根交叉在一起,就像一个个老态龙钟的老人盘踞在两旁。
紧接着是华夏艺林园,1993年为庆祝建市十周年,举办华夏艺林艺术节而建,占地五公顷,投资340万元,由岚光阁和文艺家雕像群两部分组成,岚光阁1986年修建于清代望云楼的遗址上,共三层,及顶可胜揽荆城全貌。文艺家雕像群规划选当代文艺名人108座塑像,现已到位马季、米南阳等二十四人形态各异的花岗岩塑像。
华夏艺林园的东面是老莱子山庄,相传为春秋末年楚国隐士老莱子隐居处。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翰林学士彭乘知荆门军,改“孝田”为“孝子田”。现山庄已废,尚存“老莱山庄”石碑一通,高1.5米,宽0.6米,为清乾隆时立。近处还有孝隐亭泅角攒尖顶式,飞檐翘角,内立石碑,高1.7米,宽0.5米,上刻“老莱子之位”。亭前有围栏,后依山崖,绿树成荫,花草丛拥。山庄南侧,有为 表彰老莱子之德而命名的顺泉,系宋代开凿,泉水清澈,其味甘洌。泉旁岩壁上刻有“顺泉”二字,字径0.8 米,字迹丰润隽美,凝重稳健,为清人手迹。是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莱子隐居自耕奉养双亲的庄园,是荆门历史上的“三台八景”之一,山庄占地25公顷,1993年投资355万元建设后试行开放,分为主殿、侧殿和东、西门,殿内陈列“莱子斑彩娱亲”、“孝感动天”等二十四孝的腊像。
清代一些诗人墨客吟咏老莱子山庄的古诗留存至今,寓意深刻,丰富了荆门古典文学的宝库。是进行老子研究和对广大市民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阵地。
沿华夏艺林园继续北行,便到了山顶的岚光阁,站在阁楼的顶层往下看,整个荆门的景色大半净收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红的墙绿的瓦,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耸立在东南边,远远眺望,隐隐约约可望见炼油厂高耸入云的大烟筒和来来往往的车辆。
龙泉公园分三大景区:山上风景主要以象山主峰为中心,有岚光阁、华夏艺林园、老莱子山庄(内设二十四孝子蜡像馆)、动物园、孝隐亭、仰止亭……及千余米长的象山东侧游步道。山下景区由游乐场、绎志园和文明湖文化古迹区三部分组成建有喷泉、人工湖、亭台碑、廊等景观和溜冰场、赛车场等娱乐设施,园内绿 树葱笼,碧草如茵,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是避暑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龙泉公园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是一座以历史文化为背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

【作者简介】邓达云,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写作学会会员,中国业余诗人学会会员,中国乡土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诗刊》《北上广文学》签约作家。在报刊和网络发表与获奖的各类文章近1000篇(首)。主(参)编著各种书籍37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