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泰蓝非常罕见

 新用户36705257 2021-01-30

  景泰蓝的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代,但最盛行时期是在明代,它在明代的受欢迎程度达到巅 峰,但它并不是中国本土工艺品。以出土文物为证,公元前16世纪,塞浦路斯岛上出现了掐丝珐琅工艺的雏形,由此证明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欧洲。

  景泰蓝烧制完成后,就要给铜胎点蓝了,这里的“蓝”就是景泰蓝专用的珐琅釉料,这才是景泰蓝最 大的秘密,特制的釉料不一样,最终呈现的色彩也不一样,它们赋予了景泰蓝宝石般鲜艳亮丽的光泽。

  明代的玄武门到了清朝后,为了避康熙的嫌改成神武门,就在那个地方叫内市。这些名贵的东西,包括景泰蓝都到了内市供大家挑选。喜欢的人也都跑到这个地方去买,买完了以后可能就带走了不一定就进宫了。当时北京还有外市,刚才说的所谓内市就是指这一狭小的地方,外市是指北京各个古董商摊,这都属于外市。内市有点像拍卖行,外市多少有点儿像潘家园。

  什么是景泰蓝?在古时有句话叫做"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就足以说明景泰蓝的珍贵程度。景泰蓝一直被人尊为国粹,京城工艺品四大名旦之首,列入燕京八绝之中,是中国著 名工艺品之一。由于其工艺复杂,所以在古时只有皇 室才能用的一种珍贵的器具。

  明代的景泰蓝,多是模仿青铜器和瓷器,釉料颜色少,风格比较粗犷、质朴;到了清代,制作技艺进一步提高,颜色、花纹、造型都更加丰富。 景泰蓝多姿的色彩是用颜料一小块一小块堆填出来的,行话里叫做“点蓝”。景泰蓝的颜料本身的颜色并不多,工匠们用几种颜料混合后加水调制成需要的颜色。要将色彩配得均匀并不容易,加上烧制中,颜色还会因为火候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配色因此成了点蓝中的大学问。 在铜丝弯成的格子里填色是考验技巧的手艺。颜料是加水调制而成的,进炉一烧,颜料的体积就会缩小,因此颜料要反复填平和烧制,直到颜料基本与铜丝相平甚至略略突起。一次次的填色,一次次的烧制,景泰蓝艺术品才能呈现出如此富丽堂皇的姿色。

  景泰蓝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国粹,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 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4年APEC会议上,中国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和配偶的三件国礼分别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手包套装与《和美》纯银丝巾果盘,前者为领导人礼品,后两者为领导人配偶礼品。“四海升平”景泰蓝由北京工美集团制作,瓶身38厘米高,为天坛祈年殿38米高的等比例缩小。这也是一件“APEC蓝”,北京工艺大师们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霁红釉玉壶春瓶为原型,创新性地把画珐琅工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其中。

  景泰蓝以明代的制品为佳,凡是明代的制品,它的质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而大绿一色,其透亮则更比他色更为厉害。它的性能与玻璃略同,它的颜色像油绿的翠玉,红色像昌化的鸡血,紫色犹深色的旧紫晶,蓝色类似于蓝腚,白色类似凝脂,浅绿色发蓝,黄 色与姜中拧出的浆汁略掺黄米相同,其丝胎皆是黄铜,镀金为大镀,它的器物上均有砂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