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志四川•散文】曾丛莲 ‖ 有个知青叫宁菀芯

 方志四川 2021-01-30

有个知青叫宁菀芯

曾丛莲

我人生中亲身经历过的最浪漫婚礼,不是在我结婚时,而是在6岁那年,在村里的周家。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周家举行婚礼那天,由于新娘子宁菀芯是城里来的知青,就把隔邻的我家暂时做为新娘子娘家,我暂时作为新娘子的妹妹,陪送姐姐出嫁。为此,母亲特意买了红头绳,扎在我的朝天辫上,把我打扮得精精神神,希望尽量配得上如花似玉的新娘子。

宁菀芯的美,小小年纪的我形容不出来,印象中只知道当时看着她很舒服,每天都希望看到她。后来读书时读到成语百看不厌,瞬间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对宁菀芯的感觉么?

 王国斌《雁南飞》(图片来自网络)

周家新郎是村委会主任当兵的儿子周卫国,一身帅气的军装将玉树临风的新郎衬托得更加英姿飒爽。

婚礼现场,全村男女老少争相围观,无不赞美新娘新郎简直比图画中俊男靓女还胜三分。

晚上闹洞房之时,周卫国的几个战友别出心裁,用一根红线拴住一个苹果,叫新郎新娘一起吃;把新郎眼睛蒙住,让他凭感觉摸出新娘子;让新娘子扔喜糖,男孩先抢到寓意先生男孩……这些新奇的闹洞房招式村里人皆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边跟着起哄一边哈哈大笑,欢快的气氛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婚后第三天,周卫国又回到了部队,而本就住在周家的宁菀芯,身份由以前的下乡知青改变成周家的新媳妇。

宁菀芯是三年前来到我们村的知青,她父母都是“臭老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批斗致死,街道革委会主任便安排她下放到农村接受贫苦大众再教育,那时才16岁。村委会主任家因为没有女儿,很喜欢这个文静秀气的小姑娘,怕她受委屈,就直接安顿在自己家。为避免村里人说闲话,还把大她2岁的儿子周卫国送去参军。

何多苓 《青春》1984年(图片来自网络)

周卫国参军后,经常写信回来。周卫国父亲虽是村委会主任,却也不认识几个字,只得把回信的任务交给宁菀芯。两个年轻人就在不断往来的书信中,借鸿雁传情,互生情愫。

周为国父亲长知道这件事后,刚开始并不同意,怕别人质疑他以权谋私,并且妻子姜婶极力反对,因为宁菀芯当时身子太单薄了,体重还不到八十斤。

为捍卫爱情果实,宁菀芯拼命多吃,纵然没有荤菜,红薯汤就着酸菜,每餐都强迫自己吃三海碗,数月时间,体重居然增长到九十斤。周为国父母本就在儿子的一再恳求下已经心软,又见宁菀芯这么有心,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宁菀芯在周为国父亲的特别照顾下,来村里后一直没有接受上山下田的劳动改造,平时只在家里帮周家做家务活,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便坐在窗前写信读信。村里的女孩子都很羡慕她,感觉她就像城堡里的公主,在等着她心爱的王子归来。

 《青春纪事之十二——纯真年代 》 刘孔喜 作(图片来自网络

最终,宁菀芯就像童话里一样,和爱人周卫国举行了婚礼。然而,公主和王子却没有相依相伴到天长地久,只幸福地生活了三天,王子就上了战场,并再也没有回来。

我还记得那个悲痛的日子,几个穿着军装一脸肃穆的军人,为首的双手捧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盒子,在镇领导带领下,径直去了周家。

全村人都隐约猜到发生了什么事,不约而同地跟随在他们身后。

看到众人进屋时的情景,一向精神抖擞的村委会主任瞬间就像老了十岁,抱着儿子的骨灰盒哭得稀里哗啦,而姜婶当场就昏死过去。宁菀芯闻声从新房里出来,看到骨灰盒后,竟然没有掉泪,返回屋呆呆地坐在床边,望着墙上的新婚照,眼睛一眨也不眨,就像傻了一样。

周家自此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中,日夜呜咽声不断。

事后村里人才知道,周卫国是牺牲在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他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不愧卫国这个响当当的热血名字。

足足半年时间过去,周为国父亲才缓过劲来,正常主持村里的工作,但姜婶却一病不起,幸好宁菀芯衣不解带地照顾婆婆,病情才慢慢好转。

宁菀芯成了寡妇后,村里便传出不少流言,大家都说她这么年轻漂亮,一定会再嫁人。为表明心意,宁菀芯竟然在一次全村群众大会上,勇敢地当众发誓,说这辈子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一定替丈夫周卫国尽孝,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总算堵住了悠悠众口。

姜婶因对儿子的死耿耿于怀,便叫来八字先生为周卫国算一张八字,看看他究竟为何会英年早逝。八字先生算出周卫国本有升官发财的富贵命,可惜遇上克星,而这个克星就是宁菀芯。因为宁菀芯八字大,在家克父母,出嫁克丈夫。

八字先生的话让姜婶痛不欲生,当即要宁菀芯滚出周家门,骂她是扫把星,害人精,如果不走,不知道还要祸害身边多少人。

宁菀芯在周家大门前跪了一天一夜,哀求公公婆婆不要赶她走,哭得嗓子都哑了。但这次连周为国父亲也信了八字先生的话,下狠心不再要这个儿媳妇。

宁菀芯终于绝望的离开了周家,离开了我们村。

此后,每年过春节前,周为国父母总会收到一个无名氏从城里寄来包裹,里面有新衣服有好吃的糕点。村里人知道周家并没有在城里的亲亲,除了宁菀芯。

上世纪90年代初,周为国父母相继去世,在他们死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一个衣着雅致、面容清丽的中年女子突然带着一个约十岁的男孩来给他们坟上祭奠。当时我正好陪着母亲在附近给爷爷扫墓,母亲看着女子很面熟,终于忍不住招呼道:“你,你是那个知青宁菀芯?”

女子礼貌地点点头,显然没有认出我来。

母亲感慨道:“他们当年那样对你,你居然还来上坟?”

宁菀芯凄然一笑:“他们是好人,为怕我在农村耽误了前程,故意毁坏我的名声,好让我下定决心返回城里去,开始新的生活。”

母亲张大了嘴巴,显然没有想到内情竟然是这样,尴尬地转移话题:“你的儿子好可爱,叫什么名字?”

“这是我的养子,叫宁念周。”宁菀芯拉着孩子的手,告别我们离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