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之路(1)

 王志波 2021-01-30

同仁:

       如果法则和本原不变,表象皆变,那么,三者什么关系?哪个先哪个后?

抱月:

       没有谁先谁后,而是同体同在,但由于人感观只见变化的表象,容易认为表象是其背后的本原派生的,是第二位的,乃至产生本原先、表象后的错觉。

       尤其是在“主客”认识模式下,人脑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可说是存在派生的,这种派生的主观认知形态,一旦按照人脑意识逻辑构成理论,并把它独立于存在之上,就成了西学传统中的形而上学的本体,如果把这样的主观本体(无论认其为人脑的还是宇宙中的)当作存在之本,就会是我们所说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文化的本原,不同于上述形而上学的本体,这与中西认识模式不同有关,中国的是“体悟式”或曰“体验式”,在这种模式下,人是用心(人之天命之性之灵明,本与天合一,与存在合一)去敞开式的澄明的,并在日用常行中去体悟的,没有主观与客观这种二元对立,所得之知,是身心行体证而明的;

         西学的“主客”认识模式,一开始就有一个主观意识与存在对立,一开始就分离了本来天人合一的存在,所用以认知的,主要是大脑意识与感观,虽然心也在作用,但偏于感观与大脑意识,难以获得对事物的真全认知。

         当然,中国的体悟式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事事物物一体悟就全明,与个体心智及熟练程度和事物复杂度等有关,也是需要不断磨砺的,所得之知也是需要顺应变化而调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如果把存在分为本原、法则(规律)、表象,那么,此三者本是一体同在,无有先后,也不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一体同在中,本原是不变的、隐在的,表象是变化的、显在的,法则是本原在表象运化中的体现。

        大概老子的“有无相生”,已说明了这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