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老城小石桥

 勒马听风 2021-01-30

小石桥

  小石桥位于南关街道办事处贴廓巷社区小石桥街东头。据《洛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介绍,小石桥原名仁惠桥,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石桥横跨今中州渠上,青石垒砌,系单孔石拱桥,长9.4米,宽7.5米,占地面积75平方米。传为当时洛阳一耿姓官员所修,又名耿公桥。因其隔着新街,与东面的大石桥(又名广济桥)相对应,名为小石桥。

        从明代至今,小石桥得到多次修缮。最近一次重修于2003年4月,精雕栏杆,石板桥面,显得更为坚固和别致。

桥面

桥栏

  大家都知道,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亦是商业重镇。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其《昌言》一书中写道:“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为我们描绘出当时洛阳商业的繁荣与兴盛。

        到了清代中晚时期,洛阳最繁华的商业区正是小石桥所在南关一带。董纯熙先生等人所撰《近代洛阳商业史话》(《厚重老城——洛阳市老城区文史资料选编》)讲道,那时,贴廓巷的巨商大店栉比相连,金字大招牌,耀眼发亮。连接南门口、马市街,炉坊钱铺、绸缎布匹、锦货、杂货等商店应有尽有,成为豫西一带的“超级市场”,可谓车水马龙,商贾辐辏。

石碑

中州渠

  南关临近洛河码头,当时黄河入洛河经常通航,水运发达,装卸便利。在南关西起盐店口,东至小石桥,大小盐号,遍布街巷。海盐大多从福建、江浙一带运来,到了南关码头,从船上卸下,再由小车推着,经过小石桥,存储到一个个盐店内,再批发到本地和省外。

        盐店口的盐商,原以山西、陕西人居多。后来,山陕盐商垄断洛阳盐业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河南盐商。洛阳人郭信创办的盐号规模大,名声响,曾一次性购盐四万余斤,可见实力非同一般。

        民国初年,进盐出盐改为铁路运输,各盐号转移到洛阳火车站附近。盐店口作为食盐的集散地,渐渐衰落下来。小石桥上昔日盐车日夜穿梭的景象,也已消失,只有静静流淌的渠水,叙说着曾经的过往。


作者简介

      于春斌,网名觉浅,山东寿光人,现在洛阳市金融系统工作,诗歌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已出版诗集《时光印象》《雨中的灯光》《向岁月致敬》,文史游记《河洛古村行》《河洛人文探访录》。

来源:觉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