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道法自然哲學观 2021-01-30

“孙晓云,中国书协成立40年以来首位女性书协主席。”

连日来,孙晓云当选新一届书协主席的消息占据了各媒体平台的醒目位置,也成为书画人朋友圈的热门话题,除了职位本身的份量,都不约而同的在“女性”身份上划了重点。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 孙晓云

纵观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女性有关的书法经典寥寥无几。即使在男女平等、文化昌明的当下,优秀的女性书法家也是屈指可数。

虽然写字画画一直是古代大家闺秀修身养性,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也不乏卫子夫、管道升等女性书画名家,但外界对女书家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与偏见。

1985年,孙晓云参加全国妇女书法展时,评委们并不相信这些字出自一个年轻女子的手笔,直到“验明正身”后,才确信是她本人所作。

还有一位香港收藏家,偶然看到孙晓云的字后,希望买一些“他”的作品收藏,见到孙晓云本人又看过孙晓云当场写的字,才相信这刚柔相济、气度不凡的书风竟出自一个女子。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历史上女书家大都擅书小楷,罕有写行草者,因为行草所需的果断、力度,大开大合的气场,女性都很难把握。在诸体当中,孙晓云却最擅长行草书,她取法二王、米、董,行草作品文气充盈、恣肆挥洒,结字灵动,带着女子的细腻与柔美,大气与莞尔。

在书法方面,下同样的功夫,男人通常比女人写得笔法老辣、雄劲有力,这恐怕是生理构造与思维方式决定的。

所以,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女性想写好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但“初心”可以决定一个人站多高、走多远。

作为新中国书法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实践者,孙晓云3岁开始习书,而后下乡插队、当兵、做图书管理员,一直到加入书法协会,她从来没有停止过书写。而这,就是初心的力量,写书法就是她最大的快乐,这颗“初心”,就像一粒种子,牢牢地扎根在她的心底,是她多年来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的最原始的动力……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孙晓云的书法已经具有全国性影响力,作为当代著名女书法家,其声望不仅来自于持久的书法实践,还在于她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著作——《书法有法》。

孙晓云的《书法有法》处处都体现着她对笔法研究的个人感悟。她的书法,同样和她所偏重的笔法研究息息相关——以“二王”经典为根本,再将米芾、颜真卿行书笔法融合,形成鲜明的个人书法面貌。

纯粹的帖学、精细入微的技法表现、从不偏激的书法观念,这些因素将她推上古典技法派书法的代表书法家。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是书法家,更是一位母亲。

从古至今,女性都是承载着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历史上许多学有所成的大家,无不是深受母亲的影响。

孙晓云出身文化世家,学习书法得益于母亲的悉心启蒙和严格要求,她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熏陶”着自己的家庭。

孙晓云曾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平常的家庭妇女”,工作之外的时间,喜欢宅在家做家务,把字写好,这和要把饺子包好、把菜烧好,是一样的道理。

在她眼里,书法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孙晓云把写字归到“女红”一类。每天都要写写字,这个感觉,就像打毛线、烧菜一样家常,成为她最心安理得的事情。

鲜活的文化是生活的、社会的,书法在当代的弘扬,就是要融入生活。

“女红”的概念,取的是女红的心态,女红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女红的技艺。

二十世纪以来,女性获得了跟男性一样的就业机会,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女性代表。可是,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女性自身的特质和精神追求,成为摆在现代女性面前的新问题。

马伊琍曾在一个节目中提到关于家庭与事业的平衡问题,通过自身经历她认为家庭与事业很难兼顾。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孙晓云深有体会。她常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穿针引线、烧菜做饭样样在行,在事业上,她跟男性一样承担着许多社会责任,历任南京市书协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等职务,连续成为第十七、十八、十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在这样的多重角色中,孙晓云感受到现代职业女性的困惑和矛盾,也看到很多女性顾此失彼,失了女子应有的本性。

在当今时代,怎样做才能过得踏实,过得心安理得,有所寄托。有些领域和分工,并不是女人不愿做、不想做,而是不适合去做。女性能够发挥自己的强项,坚持自己的追求,并把这种追求做到极致,就是“女红”的精神。

“女红”精神并不是要求现代女性去学绣花,学编织,会烧饭,而是一种姿态——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家庭、社会中保持最舒适的状态。

这是孙晓云眼中女性的理想状态,也是她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孙晓云:人生需要“女红”精神,书法也是

无论生活还是艺术,不忘初心会让人坚定和平静,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

“女红”精神,则会让人对自己的选择全神贯注,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书写者,孙晓云从三岁写到花甲,人书俱老,仍觉艺无止境。

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她的初心和信仰,就是恪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经典书法。

行动的魅力和感召力远远大于语言的堆砌,作为女人,孙晓云是温婉低调的贤妻良母,作为管理者,她雷厉风行,行事大气,一直以实际行动为全省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普通群众服务,努力践行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而这种践行将会继续深入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让写好书法成为一个时代的风尚。

第一位女性书协主席的诞生,更明证了男女平等不是一句口号,一个人的才学和社会地位与性别无关,只和努力与实力有关。

以“女红”的精神:专心、专注、专情,无论生活,还是书法,都不会太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