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锭鉴定知识

 新用户99079681 2021-01-30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

  

  自明代初期起,银锭铸造有了显著的发展。明代银锭形制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为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明代奠定了以后历代的白银流通局面,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银锭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加之民间收藏盛行,流传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一些,而前朝大量的银锭因被熔铸而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尔所见的也多为出土不久之物。因此人们所收藏的银锭主要就是以明清两代发行的银锭为主,毕竟明清银锭在铸造工艺、重量、铭文及形制上都更为规范,其收藏价值不容小觑。

  银锭,俗称元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流通货币,也是广大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哪怕现实中很少见电视剧里也总是会出现它的身影。

  

  电视剧中有一个很常见的场景,百姓们得了银子都要用牙齿咬一咬,因为他们真的没有见过几次银子,显示出了银子的宝贵性。 到了晚清时期,人们已经很少用银子进行交易了。后来,民国时又出现了银元和铜元,银子基本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明代的银锭铭文较少发现戳记的。除“金花银”之外,一般都是錾刻。文字排列间隔不规范,尽管有序,但依然给人的感觉是杂乱。

  

  银元宝为什么要藏什么品种呢?一,历史越悠久越好。如唐宋的。二,块头越大越好。如五十两,一百两。这种大块头,不是普通货易市场流通的,是官府和金融机构(银局、商行)大宗通兑用的。三,短命王朝的。如元,如明建文、泰昌、隆庆等。四、少数民族王朝铸造的。加大理,土蕃,辽,西夏,后金等。五、穷乡僻壤铸造的。如,西北西南穷县小县铸造的。六、有具体年份的。七、有工匠和作坊名款的。八、为某事专题铸造的。九、字越多越好。十、戳印越多越好。如三戳。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古代交通不便,形成了元宝造形的多样化,主要形状有马蹄形、马鞍形、砝码形、圆形、圆槽形、半圆形、圆锤形、椭圆形、方形、方槽形、条形、腰形等等。按其重量大体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大型多呈马蹄形和方槽形,重量在1800-1900克上下,成色在98%左右;中型多呈圆形和马蹄形,重量在300-400克上下,成色在98%左右;小型多呈椭圆形、方形、马鞍形和腰形,重量在160-200克上下,成色在95%左右。另外还有重量、成色不等的名种小锭。元宝面上铭文有:州名、银号名、银匠姓名、重量、年号、月份或地丁、茶课、盐课、海关、津贴、厘金、杂款、汇票、捐输等税银的印记。并有多种多样的喜庆吉语银,如福、禄、寿、禧、财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