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春节,尤其适合看它

 第十放映室 2021-01-30

今年的春节很特殊,因为疫情,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

在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里,我们被迫忍受分离之苦

原本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景象,也将被孤独和冷清取代。

分离是什么?

博尔赫斯的诗句写得好。

“你的不在就像无奈的石碑,

将会使许许多多个黄昏暗淡。”

世界因为“分离”而变了模样,时间、空间都飘溢着伤感的味道。

如果说哪部电影把“分离”描绘得最为深刻,我会说,是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

这部充斥着冒险与奇观的电影,在它华丽的外衣下,实际包裹的是旷日持久的离别

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尤其适合重看它。

 

01 末世

经典电影都是常看常新的。

它明明拍摄于那时那刻,却总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暗合了此情此景。

《星际穿越》就是如此。

对于刚刚经历了艰难一年的我们来说,这部电影营造的“末世感”,我们深有体会。

那是怎样的末世呢?

地球被“枯萎病”席卷,所有庄稼都生了病。

7年前,小麦绝种,接着是土豆、秋葵,如今唯一能存活的庄稼是玉米,但很遗憾,它也将在不久后绝种。

由于食物紧缺,所有人都要去种地,就连孩子们也都离开学校,早早做起了农民。

不止如此,生存环境也在极度恶化。

沙尘暴不时来袭,漫漫黄沙,遮天蔽日。

人们在家时,要关紧门窗、抽屉,把盘、碗倒扣,以防黄沙灌入;出门要戴口罩,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患上尘肺病。

比外在环境更恐怖的是人类内心的绝望

科技停滞,经济崩溃,人类不再仰望星空。

为了让大家死心,教科书被肆意篡改,它告诉人们:登月只是一场阴谋。我们从未离开过地球,所以你们也别抱希望。

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节奏原本是制胜的关键。

但在《星际穿越》中,诺兰却不惜放慢节奏,用前面近30分钟的时间来细细描绘末日的景象。

不得不说,诺兰的选择是正确的。

正是这30分钟的铺垫,将观众代入到假想的巨大危机中,并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渐渐浮现:究竟,什么才能拯救人类?


02 什么才能救人类?

什么才能救人类?

表面看,影片是在两种“救世方案”的抉择中展开的。

PlanA,移民。找到宜居星球,实现人类大迁徙。

PlanB重生放弃现有人类,将五千个受精卵送去宜居星球,保住人类的血脉。

前者,守护此刻;后者,延续未来。

但实际上,无论PlanA也好,PlanB也好,本质上是一样的。

它们都基于人类对科学的信赖:前者要想成型,人类就必须解决引力问题,建造巨型太空船;后者则是一次悲情的远征,是将人类文明的火种延续下去。

前者视“科学”为最后的希望,而后者则是“科学”走到尽头后的无奈之举。

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把“科学”当作唯一的武器。

而事实上,在随后揭晓的惊天秘密中,我们得知,原来从头到尾,PlanA都只是一个幌子。

老教授早就知道,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根本无法解开引力难题。于是他投降了,他把库珀和女儿送上太空,只是为实现PlanB做最后的努力。

这个反转令人错愕。

它最凶险的地方,不在于老教授的谎言,而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局限:我们太过仰仗科学,乃至于相信科学的尽头只有一片虚无。

真的是这样吗?

诺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那么除了科学,还有什么?

向来不善“谈情”的诺兰,这一次大胆说出了“”这个字。

是的,“爱”才是一切的终极答案。

它先于科学,甚至先于人类存在,而我们一直低估了它的力量。

所以《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实际是诺兰谱写的一曲“爱”的礼赞。

我们看到在所有危机关头,无一例外,都是“爱”给了人类救赎。

库珀之所以踏上旅程,是因为他要给深爱的子女争取万分之一的生存可能。

布兰德之所以能为人类找到未来的栖息地,是因为她不囿于数据的结论,追随爱人的指引。

而墨菲之所以能破解引力难题,是因为她保有父亲的爱,并从中发现了关键线索。

更具体说,是因为她记着父亲教给她的道理,“记录事实,分析原因,然后再得出结论”;是因为她在离家时,还不忘带走父亲留下的手表,并因此获得启示;甚至只是因为她还记得父亲为她取名“墨菲”的原因: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重申着“爱”的主题。

此外,我们把眼光拉远,还会发现一个更加漫长的“爱”的链条。

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经发现了五维空间,可以穿梭时空,于是他们向过去传递信息,解救自己的祖先。

那么,他们为什么选中了库珀和墨菲?

不仅因为库珀是杰出的宇航员,而墨菲是天才科学家,更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爱”足够牢靠,抵得住漫长的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而最终,正是这份爱,成了拯救人类的最关键一环,也成了超越所有计划之外的那个更值得信赖的答案。


03 记忆是不朽的陪伴 

如今重看《星际穿越》,奇观或冒险已经不再重要了。

最动人的部分,是看库珀和墨菲之间的父女情。

还记得上路那天,墨菲一个人躲在房里,库珀驾车离开,他习惯性地掀开副驾驶的衣物,女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躲在下面。

远去的车厢内,库珀已泪眼婆娑,而火箭升空的倒计时同时响起。

诺兰特意把两者叠放,仿佛在说:不知不觉中,离家已万里之遥。

而更想不到的是,这一去,就是几十年。

等到再次见面,女儿已垂垂老矣,而父亲仍像是出走时的年纪。

生墨菲那天,妻子对库珀说:现在,我们就是孩子们以后的回忆了。

库珀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直到踏上旅途,与女儿经历漫长的离别后,他才渐渐懂得“记忆”的重要。

记忆是另一种形式的相伴。

哪怕天各一方,我们依然能随时穿越于记忆之中,遇见彼此。

那些记忆就包括:

那个燥热的下午,库珀开车带女儿穿过漫无边际的玉米地,去追逐一架盘旋的无人机。

还有他们在“鬼魂”的指引下,获得隐秘的坐标,按图索骥,一起闯入了NASA的秘密基地。

以及库珀给墨菲留下的那块手表。

当库珀身在五维空间,想用表针给墨菲传递信息时,Tars问他:“如果她不拿走那块表呢?

库珀说:“她会的。”

Tars问:“你怎么知道?”

库珀回答:“因为是我给她的。

这块手表就像是记忆的载体,联系着这对父女,完成穿越时空的对话。

这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个短片。

同样是一对父女,因为一个承载着彼此记忆的物件,偶然在时空中相遇。

这部短片名叫《三十年后我想你》,来自一加手机120Hz电力剧场,由实力派女演员宋佳和新锐演员牛超担任主演。

这部短片虽是“新春”主题,又与“春运”相关,但气质却非常不同。

首先,它是一部科幻片

讲的是三十年后——2051年,那时的人类已四散在宇宙各地,可每到春节,“回家”仍是不变的主题。

其次,它不似通常的新春短片那样,采用喜庆的配色和欢快的音乐来烘托节日气氛。

相反,它想要营造的是“孤独、冷清”的氛围,刚好与这个特殊年气质相符。

影片一上来,瞬间将我们带入到浩瀚宇宙。

一辆开往地球的列车自天际呼啸而来,停靠在站台。

女主角佳佳走进车厢,坐下,掏出一本书,是《苏菲的世界》——无数少年的哲学启蒙书。

书中夹着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年轻男人抱着一个小女孩,下方写着:to佳佳,我想你。

佳佳脸上闪过一丝微笑。就在这时,窗外划过一道奇异的光,恍惚间,仿佛时空交错。

等再次清醒时,面前已换作别人。

佳佳定睛一看,竟是三十年前年轻的父亲。

是穿越吗?还是梦境?

短片没有明说。

每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正是书和照片所承载的记忆,使得这一场跨越时空的相会,成为可能。

宋佳这次的表演,一改往日东北大妞的潇洒性格,转而以一种内敛、淡然的面貌出现。

几个关键点的表演,依然精准。

从初见父亲时的“一脸震惊”,到两人对话时的“一腔暖意”,再到清醒后的“一滴眼泪”,每个小转折的处理,都丝丝入扣。

与她配戏的牛超,尽管很年轻,但并无青涩的感觉。

他饰演的父亲,戏份不多,却是这个短片的核心。

这个角色立住了,所有的情感才可信。

牛超准确地抓住了这位父亲的特质:成熟稳重,深爱女儿,又因常年在外,对家庭有一丝愧疚。

在很多细节上,短片都做了精心设计。

比如打光

一上来,先使用“冷光”,渲染孤独的心境。

等到父女相会的超现实段落后,“暖光”随之降临,预示着一段温暖“记忆”正在上演。

再比如服装、道具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父女两人的服装与其他人不同。

他们穿着相似的制服,而且胸前都别着一样的胸牌。

为何如此?

我们大可去想象,也许是女儿接了父亲的班,继续他未完的事业。甚至他们就是这一班星际列车的建造者或列车员,为每个回家的人护航,但也因此聚少离多。

短片考虑到这些细节,又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但不管怎样,它要传递的情感始终未变。

那便是,纵有分离,终会再见。

哪怕无法面对面相会,但也有记忆长存,化作一道道的光,为我们开启相聚的时空。

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春节,愿这部短片给不能回家的你带去些许温暖。

这世上或许没有穿越时空的列车。

但正如一加品牌所倡导的那样:“趁现在和家人创造更多温暖记忆”。

因为每一段记忆,都是一把钥匙。

它可以打开一扇扇的门,带我们找到一个个思念的人,对他说上那句迟到的“我想你”。

《三十年后我想你》不是一加第一次涉足短片。

作为行内的营销黑马,早在去年,他们创办的120Hz电力剧场就推出过“美学三部曲”,由文淇和五条人的混搭组合共同演绎,分别向王家卫、昆汀、韦斯·安德森的美学风格致敬。

每一部都腔调十足,颇具电影质感。

他们并不是在拍手机广告,而是在拍专业的短片,以故事抓人,以情感动人,堪称行业内的一股清流。

期待他们在未来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而现在,一加就要先给大家送上新春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