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

 三十四桥明月夜 2021-01-30

梁羽生的作品,构思循规蹈矩,叙事滴水不漏,人物共性大于个性,为侠为盗各有际遇。读来缺少金庸作品的吸引力大,金庸作品给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拿起就很难放下。

读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

金庸作品波诡云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但仔细看,又大环小环,环环相扣,结构致密,这个无数的相扣的环,有的随扣随圆,有的要花几章篇幅才圆,有的又从开头起,直到篇尾才扣圆,(如《倚天屠龙记》里面,倚天剑屠龙刀的秘密、谢逊跟成昆的冤仇,都是作为文章两条主线,从开头直至全书结尾才揭示悬念,一个给人恍然大悟的大结局,一个自然而若有憾焉的结尾。)每个环节的伏笔设置,写法又临机应变,文字上先看到许多的半环,而另一半环则深藏在水面之下,所以悬念迭起,让人目不暇接,读者要探究悬念的根由,势必要一口气不停地读下去,孰知一个悬念刚刚解开,另一个悬念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而且每个悬念的设置都别出心裁,奇诡异常,勾起了读者最大的好奇心。

读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

武侠小说要写的好看,要有吸引力,金庸可以说是深谙此道的大家,所以他的作品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正是“好看”两个字赋予了他的作品不朽的生命力,这是我将来写商业小说时须要谨记的一条黄金规律。看过了金庸的武侠,才来看梁羽生的作品,一开头有一种幼稚的感觉,慢慢地读下去,才发现梁羽生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悬念设置、情节的紧凑性、节奏感强弱都逊于金庸,但他的滴水不漏的故事描写又似乎比之于金庸的故事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读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

而武侠这种高度虚构的文体,却更胜在情节的夸张和奇幻,虽然也有必要强化他的内在逻辑性,但如果过度追求文章的可信度,则无异于与武侠的文体特征南辕北辙了。梁羽生的作品继承了古典白话小说的规范,一板一眼不逾规矩。而且为了强化它的可信度和逻辑说服力,把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至为详尽,把人物的每一个行动也大费周章的述说他为何要这样做的缘故。

读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

最典型的说话:人物说一句话,然后花几倍的篇幅解释他的想法;然后发生一件事,又发几倍的篇幅来解释发生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稳打稳扎,滴水不漏,不急不徐的娓娓道来,把故事编得血肉丰满,逻辑严密,而且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始有终,可见他的作文的严谨和构思的庞杂,这方面是超过了许多大家的。而过度的严谨则拘于成法,写作手法上就缺乏了新意,故事情节发展变得呆板,读来缺乏悬念的刺激和探险的幽趣。而他秉承的非黑既白的价值观无法赋予人物多样化的个性;他的夸张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传统思想,使得在故事大结局中各个魔头相继被正派人物所杀,或间接死于正派人物之手。这样的情节描写恰好推翻了他始终强调的逻辑必然性,使故事斧琢痕迹明显。他的要求完美的性格,使他在故事描写中不能按事物发展的本质来结尾,而是为了达到完美的结局,这就必然漏洞百出,使作品出现硬伤。

读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

故事的整体架构:宋朝末年以蓬莱魔女为首的金鸡岭侠客统领江湖好汉同心抵御蒙古跟金国的入侵的故事,期间写了金、蒙、宋之间互相的鸣争暗斗,既有相互勾结,又有互相战争;以及他们共同对义军的镇压屠杀。江湖好汉韩佩瑛、谷啸风、公孙璞、宫锦云、辛龙生、车琪、奚玉锦等的爱情纠葛和侠义情怀。

读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