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雪流无声》 王素艳

 作家文坛 2021-01-30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又下雪了。
  若有若无的雪花落在黑白相间的马路上,落在乌突突的树枝上,落在时走时停的橘色清洁车上,还落在……先前残留的雪堆上。
  傍晚,雪还没有停。幽幽的天空下,路灯似流星闪闪烁烁,三三两两的人也似流星闪闪烁烁。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鞋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在十字路口等红灯,隐隐看见有个红色的身影在马路对过两棵树中间缓缓地打转儿,像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陀螺。
  绿灯亮了,瞬间的色彩变幻仿佛一个饱满的光年。
  我小心翼翼地走过斑马线。
  一串串忽深忽浅的脚印在朦胧的视线中蔓延,好似一个个神秘的部落在铺陈自己繁杂厚重的历史。
  凭感觉,我知道那个熟悉的大广告牌在前方安安静静地看着我。
  哪里传来一声鸟鸣。我的脚刚要落下,瞬间迷离。有多久没听过这般滴翠的声音了?自入冬以来,有关世界各地疫情的消息比雪片还要绵密,如非必要,我甚至很少去楼下或空地上走走,哪儿就恁巧与耐寒的鸟儿相向而行了?我四处张望,没捕捉到鸟儿的踪迹,眼前的夜色却似又浓了一分,心头的感慨便又多了一分。
  继续前行。
  石板路很滑,虽有雪作为铺垫,依旧阻挡不了我的鞋和我的步态一起摇摆。
  我在大广告牌下面停了下来。
  那牌子底下是个清冷的竿子,竿子旁边是一棵耐看的树,树的左侧是一条盲道。
  盲道上也落满了雪,只是有虚有实,仿佛高高低低的钢琴琴键,起起伏伏的除了冬眠的音符,还有各种各样的绵密的脚印——有的叠加在一起,像捆成一束的箭矢射向同一个目标,凌厉的呼啸一点一点渗入下面的土地;有的形单影只,在电光石火般的短暂交会后各奔东西,后会有期抑或无期,不是鞋子和脚思考的主题……
  路灯的柔光斜斜地打在“琴键”上,我忽然发现,有一处脚印格外拥挤,而且好像在刻意地躲避什么。我擦擦眼镜,蹲下身去。一幅“漫画”倏地闯入我眼里:一个小巧的心形图案,里面写着两个同样小巧的字——“春天”。“心”尖儿紧挨着盲道边缘,看起来像极了美人尖。我想,它的主人或许是行色匆匆的人当中的一个,经过这安静的广告牌时,忽然想驻个足,涂个鸦,缓解一下马不停蹄的忧伤;也或许,只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孩子,在对比了盲道的热闹和石板路的沉寂后,想对臆想中的鸟鸣以及春风说点儿什么;又或许,是偶尔出门透气的人,沿着盲道缓缓前行,折返的路上,隔着脸上厚厚的口罩,道出自己酝酿了整整一年的心愿,当她拍拍手站起来时,一片格外厚重的雪花落在她耳朵上,冰冷而温暖……
  “心”尖儿完好无损。来来去去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避开了它,就像不同的河流,纵使隔着一道道青山,永远不会见面,却彼此心照不宣,共同守护一角蕴藏着希望的河岸。我也轻轻地抬起脚,侧过身子,贴墙而行。回望“美人尖”的一瞬,只觉心安。
  雪停了。
  人间的烟火气却恍似雪花,从地面飞上天空。
  路边有几家店铺还亮着灯。一个小伙缩着脖儿,手持体温枪站在超市门口。三三两两的人们拎着鸡蛋抱着水果扛着大米走出来,沉默的剪影与身后喧嚣的喇叭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理发店里,有个姑娘顶着一头大波浪卷儿走来走去,衣领和袖口处的毛毛衬得她像极了一株会走的雪绒花。药店打烊了,卷帘门哗地落下来,主人袖着手,唤身材小巧的狗狗快点儿跟上……
  我突然发现,自己竟在雪的指引下,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十字路口。
  只见一位瘦削的交警站在路中央,指挥车辆通行,他长长的胳膊在夜色中化作了一对意味深长的荧光棒。一辆接一辆的车缓缓驶过,红的黄的蓝的黑的……在白得发光的路面上无声地流淌,仿佛一条河挽着另一条河。我知道,它们即将涌上远处那座桥,与桥面上的雪和桥另一端的雪说“你好”“晚安”,然后,在次第亮起的灯光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在热气弥漫的玻璃窗后静静地吸一支烟,喝一杯茶,看一场比赛……直到电视屏幕上出现一场足够以假乱真的雪。一个夜晚就这样过去了,而另一个相似或不同的夜晚正在外面的雪里散步,不慌不忙。
  “嘟,”我的手机响了。是儿子发来信息。他问,“到家了吗?晚上想吃啥菜?”然后,是一个接一个的微信表情,从微笑到大笑,全了。我不禁莞尔。也许,这是我当天遇到的第二场雪,它不够绵密,稍显单调,缺乏美感,但在我心里,它和第一场雪一样——接地气,有“美人尖”;外表清凉,内在温暖;终究会融化,脉络里汩汩流淌的却是持久的信念。我能想见,儿子此刻正一边叽里呱啦背题,一边在厨房里研究菜单。他最近迷上了菜谱,自己动手,乐在其中。不知今天,他会不会捧出一碗雪里蕻炖豆腐?
  我加快了脚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    

作  者  简  介: 王素艳,内蒙古通辽市人,文学爱好者。曾在《故事会》《内蒙古日报》《通辽日报》等纸媒和部分公众号平台发表散文、小说等作品。

关于我们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北京文学传媒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北京文学传媒》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欢迎指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