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任性、叛逆、不守规则,好在没有成为另一个茜茜公主

 LicorneUnique 2021-01-30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Hello,我是凯特。

不懂考古的王后不是好护士


“你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明天就能回家。感谢你为比利时作出的贡献。”

“谢谢你,护士小姐”。

这是发生在1914年一战期间,比利时一座战地医院里的对话。士兵口中的“护士小姐”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伊丽莎白王后。


这位倒着戴冠冕的正是比利时的伊丽莎白王后 (1876-1965),一战期间她曾在战地医院里当护士


可就在15年前,她还是敌国的公主。

01

德国黑森林里的“野丫头”


1876年,德国巴伐利亚公爵家的二小姐用一声嘹亮的啼哭宣布了自己的降临。父亲用他最爱的姐姐——茜茜公主的名字给小女婴取名,从此,伊丽莎白诞生了。
1888年12岁的伊丽莎白

茜茜公主的名字也是伊丽莎白,弟弟家的这个女儿是她最疼爱的侄女,两人有数不清的共同语言

巴伐利亚公爵家族里流传着不羁的基因:姑姑茜茜公主任性了一辈子,父亲更是放着富贵不享,非要当医者四处给穷人看病。小伊丽莎白就在长辈们的宠爱下自由成长。

1839年水彩画中的波森霍芬城堡,这里就是伊丽莎白长大的地方。她从小醉心骑马、游泳、攀岩等一切和淑女无关的项目

假小子一天天地长大,伊丽莎白的父母却发了愁:女儿这么顽劣,将来哪个男孩子敢娶她呢?可就在24岁那年,伊丽莎白的真命天子出现了。

02

来自比利时的真命天子


这个人就是未来的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特一世。若不是哥哥的意外亡故,阿尔贝特断无继承王位的可能。可突如其来的继位压力让本就内向的他更加孤僻

他是来自比利时的王储阿尔贝特,从小长在北国沉闷的王宫里。直到1900年冬天在巴黎与伊丽莎白相遇,生命中的火光才终于擦亮。

人们常说性格互补的两个人才最般配,所言非虚

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森林还在大雪里沉睡,两个含情的年轻人却在雪地里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的脚印。春去秋来,万物复苏,木讷的阿尔贝特终于鼓起勇气试探伊丽莎白:

“您觉得您能忍受比利时的空气吗?”

阿尔贝特住在巴黎的姐姐给两人提供了极佳的约会场所,浪漫的巴黎成就了不知道多少爱侣

伊丽莎白第一次害羞了,可还是点了头。1900年夏天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以后,只比伊丽莎白大一岁的阿尔贝特开始宠溺地叫她“我的孩子”,这一叫就是一辈子。

当时的伊丽莎白还不知道,今后她的一切悲喜,
都将与这个男人、这个国家有关

03

成为比利时王后


伊丽莎白就像一阵携带火种的风,将比利时王宫里的冷寂一扫而空。即使1909年成为了王后,她的热烈与洒脱也不减分毫。

先王崩逝,伊丽莎白与阿尔贝特携手成为这个国家的新主人


结婚的第13个年头,阿尔贝特专门在卡地亚为妻子定制了一顶钻石冠冕,以月桂纹饰寓意两人缱绻的爱。

伊丽莎白爱不释手,后来还在顶上加了一颗梨形钻石


这顶冠冕在比利时王室流传了几代后又被卡地亚购回

可就当伊丽莎白在比利时的王宫里与阿尔贝特风花雪月时,她的故乡德国正悄悄变成一只凶残的怪兽,蛰伏着准备颠覆所有人的美梦。
亟待军事扩张的德国正伺机铲除每一个绊脚石,
是支持母国还是履行自己作为比利时王后的职责呢?
伊丽莎白即将做出此生最艰难的决定

04

德国VS比利时


1914年7月,德国给阿尔贝特下了最后通牒,宣布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一战爆发了。伊丽莎白的亲弟弟被任命为德军高级将领,而从小最宠她的姑父——茜茜公主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是德国最亲密的盟友。

另一边,她的丈夫阿尔贝特已经准备好了上战场与德国人同归于尽

比利时人民惊恐地望向伊丽莎白,不知道这位原籍德国的王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可伊丽莎白从来没有犹豫过,24岁嫁给阿尔贝特的那一刻,也就嫁给了比利时。

长子利奥波德都13岁了,伊丽莎白的根已经扎在了比利时

所以当阿尔贝特决定回信给德国请求和平时,伊丽莎白从旁协助编辑。即使德语是母语,她还是阅尽字典,力求每个标点都合乎身份,有尊严地维护比利时的国家主权。

伊丽莎白不是简单地把信从法语翻译成德语,更重要的是对语气与姿态的把控


“我们两国之间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及深厚的友谊,因此我在这紧急时刻给你写信,请求你能尊重比利时作为中立国的地位。”

——比利时给德国的信


信虽写成,但蓄谋已久的战争还是无法避免。装甲车撕碎了郁金香田,轰炸机切割着北国的天空,阿尔贝特誓死不离开比利时国土,伊丽莎白更是做出壮举:将一幢旅馆改造成战时医院,虽然这座医院离前线不到12公里。

1914年亲上战场的阿尔贝特,与人民同生共死

当时连比利时政府都撤到了法国,可伊丽莎白却坚持每天亲临战地医院救治伤病

别说12公里,就是到了战场伊丽莎白也不腿软。她在硝烟与血腥漫布的前线和每个士兵握手,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们:比利时和你们在一起。

在当时没有哪位王后能做到伊丽莎白这个地步

1918年,协约国把德军赶出了比利时国境,耗时4年的一战终于结束了。凯旋的伊丽莎白与阿尔贝特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欢呼,“护士王后”与“骑士国王”是人们给他们的至伟褒奖。

1920年,人们还把伊丽莎白与阿尔贝特画进了布鲁塞尔圣母大教堂的花窗里,以感念他们的慈悲心肠

生活重归和平的伊丽莎白这下又闲不住了,或许比起王后,当个交游广泛的艺术家才更符合她的心性。

05

求知欲最旺盛的王后


每当夜幕降临,布鲁塞尔郊区的拉肯宫里总会传来学者的高谈阔论。让·考克多高声朗读着自己的新诗,女作家柯莱特则不住夸奖着蜂蜜蛋糕的美味。不问出身,不分学科,只要有才便能成为伊丽莎白的座上宾。
为了与这些智者亲近,伊丽莎白在拉肯宫里特意挑了一处正对花园的大厅设为餐室,方便与他们共进晚餐的时候畅谈

与窗外景观相互呼应的餐盘,是王后亲自挑选的塞弗尔出品、Buffon手绘的花鸟图案


1922年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被发现,从小痴迷古代历史的伊丽莎白自然不能错过,二话不说就要往埃及跑。阿尔贝特当然拦不住妻子,只是默默地为她请好了古埃及历史学者作陪。

登上金字塔的伊丽莎白


如今已成为古埃及标志的图坦卡蒙木乃伊面具,由伊丽莎白与比利时学者Jean Capart见证发掘。回到比利时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埃及文化研究所
与智者进餐,在千年古都畅游,更有一个始终温柔的丈夫相伴......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样,直到那个噩梦般的夜晚。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那一天她一定不会让阿尔贝特出门

06

猝不及防的永别


1932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阿尔贝特兴致大发决定去登山。那座悬崖他早已攀登了无数次,所以留下话说下午4点前一定回家。但是5点,6点,7点都过了,他还没有回来。

凌晨一点,前去寻阿尔贝特的人终于带回消息:
国王坠崖身亡了。

这是阿尔贝特去世同一年在同一座山峰攀岩时拍的照片,没想到悲剧来得这么突然

震怒。在拉肯宫中等回丈夫尸身的伊丽莎白罕见地生了大气,她对着身边的人咆哮,根本无法相信一直被自己牢牢握在手中的命运会在此时不受控制,而且带走的是她最最珍视的人。

她大声质问阿尔贝特,为什么可以毫发无损地从战场回来,却被一次愚蠢的登山活动夺走了性命!

末了,伊丽莎白明白无论是自己的智慧,还是乐观与勇气,都无法左右命运这只翻云覆雨手,终于抱着已没了气息的阿尔贝特嚎啕大哭。

“我母亲的心碎了。”

——伊丽莎白的长子利奥波德


再也没有人叫她“我的孩子”了


很长一段时间,伊丽莎白都把自己反锁在不见天光的屋子里。就在她快要溺毙在这场醒不来的噩梦里时,小阿尔贝特出生了。这是长子利奥波得的第3个孩子,为了纪念祖父,取了和他一样的名字。

就是小阿尔贝特出生之时,伊丽莎白把自己珍爱了一辈子的“E”字钻石王冠传给了儿媳阿斯特丽德,也就是小阿尔贝特的母亲

冠冕是1920年阿尔贝特送给伊丽莎白的礼物。“E”是她名字的首字母,中间有一排互锁的钻石形状象征着牢不可分的两人。如今已是天人两隔
有些伤痛或许此生都无法治愈,但生活总要往前。伊丽莎白渐渐把心思放在了照顾3个孙辈身上,尤其是在儿媳车祸身亡后更是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

她就像当初教儿子一样教起了小阿尔贝特小提琴,但两人不乐意的表情如出一辙😢

1951年长孙继位,已经75岁的伊丽莎白终于可以退休了。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闲下来的伊丽莎白开始玩起了雕塑,兴致上来了就彻夜拉小提琴,虽然从未在调上。85岁的时候还来了趟中国,在天安门前乐呵呵地接受了小朋友的红领巾献礼。

摄于1961年9月21日,中国

从巴伐利亚的黑森林到埃及的法老墓,再到中国的天安门,伊丽莎白就像个好奇的孩子一路闯关;从危机四伏的战场到失去了阿尔贝特的拉肯宫,她对自己永不设限,永不言败。

1965年,伊丽莎白在拉肯宫中寿终正寝,享年89岁

记得小时候,伊丽莎白最期待的事
就是茜茜公主回巴伐利亚来看她,
她觉得自己和这位漂亮的姑姑是那么的相似,
她们都那么的任性、固执、又充满幻想。


可她又隐隐觉得不安:
姑姑不幸的婚姻,压抑的宫廷生活,
无人欣赏的才情......
一切的一切都像一面照射未来的魔镜,
提醒着她与茜茜相似的命运。

好在,伊丽莎白终究没有活成姑姑的样子。

文中动图来自法语纪录片
Secrets d'histoire - 
Elisabeth, la drôle de Reine de Belgique

小编 | 凯特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