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潇湘之子玄黄 2021-01-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痹症,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江某,男,4 5岁。2005年8月11日初诊。右侧腰部酸重疼痛,时有抽掣样疼痛,痛及臀部及右下肢后缘,夜间痛甚,阴雨天加剧,行动受限。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第3~4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西药芬必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疼痛减轻,但停止治疗后,疼痛复作,要求中医药治疗。患者面色无华,自感右侧腰部及右下肢冷痛,舌质淡红,苔白中后部微腻,脉沉细而濡。询问得知居处低凹潮湿,有水中作业史。
  诊断:痹证。
  病机:阳气不足,寒湿痹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治则:温阳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阳和汤加减:鹿角片10克,熟地10克,炮姜6克,麻黄6克,肉桂6克,甘草6克,白芥子10克,川牛膝10克,地鳖虫10克,防风10克,独活12克。上方共服20服,右侧腰及下肢痛消除。
  按: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原为阳虚寒凝、血滞痰阻而设,是温阳通滞治法。王洪绪及其后学以此方治疗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卓有良效。寒湿痹阻,用阳和汤温阳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王业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