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记忆丨北京城里的“村”

 真友书屋 2021-01-31

在人们的印象里,叫“村”的地方,就该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不应该出现在北京的版图之上。然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北京的发展和城区的外延,一些村还没怎么改变落后的面貌,就被划入北京的城区,“农转非”了。

在这些村中,后来居上、与它们“出身”反差最大的就莫过于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了。而最近,中关村更上一层楼,开了自己的村史馆,使人们更容易回顾今非昔比的中关村了。追溯中关村这个名字的历史,是从1953年3月,《中华地理志》编辑部迁到那里才开始的。具体出现“中关村”这三个字,是他们在印制共用信封时,第一次将地名写成“中关村”的。随后,中科院各所陆续迁入,同把“中关村”作为通讯地址,才“坐实”了中关村的叫法。

其实,回顾中关村的发展,从八十年代起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就已经脱胎换骨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设备和创新,很多人家的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在那里买配件攒的。

而位于朝阳区的幸福三村,名字本身就令人向往,明显带有解放以后,人民翻身得解放,获得幸福感的色彩,以至于五六十年代对那里充满好奇的孩子,长大以后,有的还特地乘车去那里看一看,看看那里与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和想象的是不是一样。

可九十年代,位于北京北郊的亚运村,则明显是另一码事了,它和普通意义上的村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因为这种村不仅北京有,举办过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国家都有。而在它的南边、北三环以北,1996年还曾有过一个叫“仟村”的商场昙花一现,给人们留下“双休日哪里去,仟村商场赶集去”的佳话。

当然,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村,北京城里还真有,其中一类就是以姓氏命名的村,这在过去的北京及全国各地都很普遍。离北京市中心最近的村,估计就是位于天坛南门外的李村了。李是中国的大姓,其它姓氏的村,当然也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