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医彻》热症论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21-01-31
  1. 伤寒热症
  2. 烦躁口干.
  3. 耳聋目昏.
  4. 唇焦舌赤.
  5. 甚则发斑发黄.
  6. 谵语狂妄.
  7. 皆火为之
  8. 芩连栀柏大黄之属.
  9. 非正治之药乎.
  10. 然而未可以骤也.

  11. 如太阳,表未解而脉浮数.火郁则宜发之也.
  12. 少阳,寒热,呕而口苦.木郁则宜达之也.
  13. 阳明,胃实而热者.土郁则宜夺之也.

  14. 惟邪热已深.
  15. 蓄而不解.
  16. 脉洪且数.
  17. 长而有力.
  18. 上焦.凉膈散.
  19. 中焦.白虎汤.
  20. 三焦.黄连解毒汤.
  21. 虚烦.栀子豆豉汤.
  22. 斑毒.三黄石膏汤.
  23. 发黄.茵陈栀子汤.导赤散.
  24. 皆治火之剂也.

  25. 殊不知仍有虚火实火之分.
  26. 上焦虚渴.生脉散.
  27. 中焦血虚发热.症类白虎.当归补血汤.
  28. 下焦真水已竭.屡清不解.六味地黄汤.

  29. 仲景恐肾水干.
  30. 急下以存津液.
  31. 何不亟亟滋阴.
  32. 尚恐不及.
  33. 反用承气以下之乎.
  34. (窃思,下为降为阴,故急下以存津之下,当亦为下潜,下纳,下引之义,非独为下泄之义。如后文举六味之用,生地山药山茱萸为下纳,茯苓泽泻为下引,丹皮为下潜)

  35. 余每治伤寒发热不止.
  36. 脉来虚数.
  37. 大便或行或结.
  38. 口燥咽干.
  39. 耳聋目瞀.
  40. 腹中觉饥,无所胀满.
  41. 即投六味地黄大剂饮之.
  42. 无不应手获效.
  43. 真百发百中之神剂也.
  44. 若以芩连栀柏.
  45. 大苦大寒.
  46. 反伤真气.
  47. 赵氏所谓以有形之水.
  48. 沃无形之火.
  49. 适足以伤生耳.
  50. 安见其有济也.

  51. 清火.
  52. 有直折.从治.升散.甘缓.壮水诸法.
  53. 须看其形色脉候虚实.
  54. 及进寒凉而弥甚者.
  55. 不可不知变计也.
  56. 东垣升阳散火.
  57. 内经导火归元.
  58. 固有采其微者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