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匿名举报的六大危害

 泥土清香 2021-01-31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宣皇帝 本始元年 前71年
是岁,颍川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颍川俗,豪桀相朋党。广汉为缿筒,受吏民投书,使相告讦,于是更相怨咎,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

【译文】这一年,颖川太守赵广汉调任京兆尹。颖川地区民风剽悍,地方豪杰拉帮结派。赵广汉专门搞了一个竹筒,接受官吏百姓举报,鼓励人们相互揭发,使得当地人互相告发结怨,不法帮派纷纷瓦解,盗贼销声匿迹。

【解析】一、了解情况
新领导上位,对于单位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两眼一抹黑,匿名信就是一个快速了解单位情况,熟悉单位人际关系与思想动态的快捷手段,通过匿名信的内容,可以快速的了解到该单位的内幕,充分深入了解到表层以下的矛盾与暗流。

二、离间瓦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互相攻击的需求。
就大多数人来说,人与人之间离得越近,就越了解,越了解则越有利益交集,有了利益交集则有恩怨矛盾,有了恩怨矛盾则疑心自起,互相怀疑。
怀疑猜忌一旦滋生,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会快速破坏掉之前关系很好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基础,使之各自为战,由于猜忌而无法联合起来,从而达到分敌而歼之的目的。
比如说秦末的张耳和陈余,一辈子的朋友,刎颈之交,再好的关系都会在怀疑猜忌之中风吹云散,最后视若仇敌。挑动怀疑猜忌,借机达到离间瓦解亲密联盟的作用,是一条快速控盘的捷径。
三、栽赃陷害
匿名信具有栽赃陷害的效果,在利益关系中,如果谁被举报,按照谁得利最高,谁举报嫌疑最大的原则,事情发展下去得利最高者往往会被被举报者怀疑,一旦认定就是他干的,往往就会往死里整。
所以匿名信常被用来栽赃陷害。举报信看似是想扳倒被举报者,实际上却是想让被举报者怀疑得利最高的第一嫌疑人。
从而利用被举报者扳倒嫌疑人,扳倒这个嫌疑人,才是真正的举报者的真实目的。
这样的举报者,一般是通过栽赃陷害扳倒被举报者第一怀疑对象而获利,为了举报而举报。

四、震慑压制
匿名信可以诛心,这个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关联,只要人人都是潜在举报者,则人人惧怕,这种现象在很多特殊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比如说连坐法,就是利用举报来震慑奸邪。
高压之下,人人都可举报,则人人自危险,指不定你的好兄弟好下属,要么为了利益。或者为了逃避痛苦,就把你给卖了,霸王别姬了解一下。
这种社会结构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色手段,副作用也很大,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有巨大的隔阂则无法形成信任。
没有信任则社会效率大幅降低,社会效率低则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效率低下则落后就要挨饿挨打,长久来看积贫积弱,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这种手法是不可持久的。
五、选择执法
匿名信是选择性执法的绝佳载体。举报信箱一开,匿名信如雪花般飞来,信上写的事情也是半真半水,真真假假。
不管是真是假,这都成为了领导想要查某某的一个由头,凡是想要打倒的人,都可以带走调查,我们接到群众举报,请你跟我们走一趟。
这种东西给领导搞选择性执法开启了由头,容易造成单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状态。只要是人,就没有不怕查的,一旦开始调查,无论大小总能查出点事情,出了事就把人搞脏搞臭了。
就算没有被查出什么,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这本身就是耻辱,一旦被查,颜面扫地,威望扫地,流言蜚语接踵而来,说什么的都有,政治生命很可能就此就戛然而止。

六、掌握把柄
匿名信上的很多内容往往都是真的,领导们根据需要,从中筛选出一些指定对象的黑材料,暗中加以核实,捏在手上就是捏到了他人的命根子,被举报者的把柄被掌握在手上,则俯首帖耳,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一步步成为爪牙。严重的破坏组织生态,形成内部恶性肿瘤。
战胜危害,首先就要看见黑暗,了解黑暗。以上是匿名举报的六大危害,为政者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