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漂族蔓延至老年一代 '老漂'们的悲喜无奈

 HZH图书馆236 2021-01-31

住所 ,在北京等一线城市,闯荡着一群年轻人,因为理想而努力抗争,随着奋斗着的年轻人渐渐步入中年,工作可能稳定了,但育儿、养老等问题又接踵而来,由此就衍生出了“老漂”一族。

年迈的她们,离开家乡,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敲开一扇门。门里,住着她们的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还有与她们的1/8基因相同的小生命。从此,含饴弄孙成了他们的新工作。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有着不少因漂泊异乡而产生的孤独和烦恼。这些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被称为“老漂族”。微型网络快调结果显示,74%的网友,身边有“老漂族”;而“没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和“想家”,被认为是漂妈、漂爸们最大的烦恼。

每天傍晚,北京英家坟社区,71岁的张玉和都会“全副武装”推着小外孙女出来遛弯儿,左手小黄鸭,右手拨浪鼓,一会儿从兜里掏出奶瓶喂奶,一会儿又弯下腰从婴儿车下拿尿不湿。张玉和来自四川成都,两年前,小女儿生了孩子,她离开了生活近70年的老家,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帮闺女看孩子。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定居、生子,看孩子等任务常常就落在了年迈的父母身上。正如被称作“北漂”“沪漂”的年轻人一样,这些老人也有了一个代号——“老漂族”。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44亿,其中“老漂族”占到近10%。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和老龄化趋势明显,“老漂族”估计还将越来越多。

张玉和说,光在她们小区里,就有将近100位“老漂”,绝大多数是帮孩子带孙辈。年过古稀的张玉和,每次弯腰抱外孙女都会气喘吁吁,但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累点不算啥,看到我的小外孙女一天天地长大,开心!”快乐的原因总是很简单,但快乐背后,也充满各种无奈。张玉和的老伴身体不好,目前独自住在四川。一起生活了近50年,老伴儿的生活一直由张玉和照顾,突然分开,二老都觉得很不习惯。但无奈,这边有小的放不下,她只能委屈了老伴儿。

夏天傍晚,小区里的“老漂”们都会聚在凉亭聊聊天。时代变化太快,他们曾经照看儿子、女儿时用的“土”方法,已经不适用照看孙子、孙女了。来自湖北的陈大爷举例说:“以前给奶瓶消毒,放热水里烫一烫就够了呗。哪像现在啊,这个消毒水、那个消毒液的,步骤错了都不行。”

陈大爷有一子一女,去年各有了个胖小子。这本是喜上加喜,结果犯愁的事儿也一起来了,家里的两个孩子都想让爹妈来帮看孩子。最后老两口商量好,陈大爷来北京替闺女看,老伴留在湖北替儿子看。“我哪带过孩子啊!刚开始过来尿都把不好,弄自己一手不说,把外孙也弄得不舒服,哇哇直哭。”

年纪一大,难免闹点小病小灾。来自江西的胡敏,有十几年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来北京照顾小孙子的两年间,小病小灾一直没少闹。胡敏说:“能自己到药店买点药吃,就不去医院,免得让儿子跟着操心。而且,我们外地人的医保卡在北京用不了,医保报销还得回老家去报,特别麻烦。”有些时候犯了腰疼,胡敏甚至都不敢告诉儿女,自己强忍着。

由于户籍不在本地,他们不仅难以在当地报销医保,领取养老金也很麻烦。不少老人表示,老家发养老金的部门定期要验证领取者是否在世,有的直接要求回去见本人,有的要求拿指定日期的《人民日报》拍照,还有的要求通过QQ视频聊天确认,否则养老金就可能暂时停发。通过养老金账户异地取钱,交的手续费也让“老漂们”心疼。一位老人说,春节时他从银行取了8000元,手续费收了80元,“都是同一家银行,在老家存的,在北京取,收这么高手续费真是太多了。”

“老漂族”们也格外羡慕本地的老人,因为他们拥有外地老人所享受不到的政策福利,比如坐公交持老人卡不用自己掏钱、许多收费的公园可以免费进。政策保障的不足,让“老漂族”心里有诸多不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