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家本:胆蛔汤】

 昊晟堂 2021-01-31

胆蛔汤

组成:乌梅30g,白芍30g,使君子20g,川楝根皮15g,槟榔15g,生大黄10g,枳实15g,柴胡15g,花椒6g,广木香10g,虎杖20g,干姜10g,甘草3g。
方义:根椐《医宗金鉴》记载,“以蛔得酸则止,得苦则安,得辛则伏于下”,乌梅味酸,花椒之辛,安蛔温脏,芍药甘草汤,缓解胆总管口括约肌痉挛,减轻蛔虫的机械刺激,既解除绞痛,又有利于蛔虫退出胆道;大黄、虎杖之苦寒,泄热解毒,清除胆道感染,迫使蛔虫下行,返至小肠;川楝根白皮、槟榔,有驱蛔杀虫之效,观全方酸苦辛俱备,寒热同施,共奏解痉镇痛,安蛔驱蛔之功。故名曰:胆蛔汤。
适应证:胆道蛔虫。
加减:呕吐不止者,用伏龙肝100g(烧木材的灶心土),水煎去渣取汁熬药;或加苏叶、黄连。偏寒证者,选加桂枝、细辛、制附片。有黄疸者,加龙胆草、茵陈、金钱草。发热者,加黄芩、黄连、虎杖。伴发胆系感染者,选加虎杖、茵陈、蚤休、黄连、龙胆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便秘者,加玄明粉。胁肋痛甚者,选加延胡索、五灵脂、蒲黄,白芍加量至60g。素体脾胃虚弱者,加四君子汤。

经治案例,见《郑家本医集》“医案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