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奋斗过 又忘记——青藏线上的故事(三 )

 cheneh630306 2021-01-31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我们奋斗过  又忘记

——青藏线上的故事(三)

作者:杜锦超

青藏线是什么?

是戈壁、雪山、草原……

是牦牛、雄鹰、藏羚羊……

是公路、道班、兵站……

是青春、热血、奉献……

是西藏的命脉,是祖国的尊严。

雪花飘洒着军人的梦想,黄沙掩埋着岁月的辉煌,三江源河水流淌着一串串平凡的故事,扎木聂(藏旋弹弦乐器)声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写在青藏线上的诗》

汽车兵

你的喇叭声响得

你的呐喊带着几分醉

你深深地呼吸

吸进那么多缺氧的空气

莫非要去冲淡那发动机

汽车兵

在高山行驶

摸一支香烟叼在嘴里

本想驱走漫天雪花带来的寒意

刹那间

大雪埋掉了公路,封住了山凹

妄图把长长的车队吞下

多亏道班工人拼命营救

汽车兵才逃脱了悲惨的厄运

………


这是我1978年在格尔木写下的小诗《汽车兵》

在青藏高原我服役了11年,汽车一团是我军旅生涯的起点。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只有内陆一半的恶劣环境里,经历了零下20度、30度和海拔4000米、5000米的考验。青春岁月在高原的磨砺,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青藏高原的牦牛、黄羊、野兔、青稞、雪莲……

安多土门煤矿倒煤的颠簸,唐古拉大雪封山的惊险,沱沱河装羊糞的嬉闹,五道梁搓板的颤抖,诺木洪打柴火的干渴……象皮山、日月山、祁连山、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雪古拉山、冬古拉山……

冷湖、盐湖、青海湖、纳木措湖、措高湖……虽然,我们成长在吃饭要粮票,穿衣凭布票的困难年代,但高原的艰苦更加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格桑花为我们作证,青海湖为我们作证,柴达木为我们作证,唐古拉山为我们作证,布达拉宫为我们作证,我们汽车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高原精神,在四千里风雪青藏线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西宁、柳园、格尔木

拉萨、林芝、日喀则

累了爬上大箱歇躺

像大蓬车在青藏线上流浪

烈日下

一阵暴风雨突来

山水河水绞成一网

小桥模糊

公路蹋方

汽车泊在水中央

………

这是我1977年写于温泉兵站的小诗。像这样车陷在河中,陷在泥坑的事,对我们青藏线上的高原汽车兵来说,是常事。

高原上的天气,像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刮风,一会下雨,一会出太阳,一会漂雪,一会下雾,一会下冰雹。1970年夏天,连队执行运输任务,行驶到风火山脚下的路段,因发洪水,木桥被冲毁,过往的车队只能通过便道绕行。汽车35团一个连队在前面行驶,我们连队在中间,后面还有汽车3团一个连队紧跟着,不料前面的几台车陷入了水坑,连长找来钢丝绳拖车,哪里知道,越拖汽车越陷越深(下面冻土层溶化),相继两个连队8台车被陷,整个车队被阻在雪水河北岸,就这样整整两天两夜,渴了喝水坑里的浑水,饿了挖草根,抓老鼠充饥。

解放大楼”多宽阔

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小伙

白云送来屋顶

墙壁连着祖国山河

草原送来绿色的地毯

月亮来为他们闪烁

北风来为他们轻轻地唱歌

连窗口也挤满了星座

看!战士们睡得多么安乐

忘记了一天的坎坷

瞧!战士们脸上泛起了笑窝

青春并没有睡着

听!战士们睡梦中还在述说

要用喜讯来回答亲人的嘱托

………


这首小诗是我1973年在拉萨写下的。“解放大楼”是我们高原汽车兵对解放牌汽车大箱的戏称。在青藏高原这11年,我们执行战备运输任务,东线跑西宁,南线跑拉萨、日喀则,北线跑冷湖、柳园……不管是风吹沙子扑打着脸,还是严寒冻裂着天,煤球一样冰雹,巴掌大的雪片,填平了山沟,遮掩了路标,就这样我们风里、雪里、雨里车轮滚滚奔驰在四千里青藏线。

1973年11月,我们连队在唐古拉山口,遭遇大雪封山,连长指导员一边组织战士们挖雪开路,一边将大箱板锯下,将汽车驾驶室的坐垫搬出来浇上机油火取暖,一是保证不让战士们冻伤,二是保证汽车不被冻坏(发动机不熄火),经过一昼夜的连续奋战,当大家都精疲力尽的时候,道班工人的推土机开来了,兵站送水送饭的车开来了,此时此刻官兵们那种绝处逢生的喜悦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我第一次回家探亲是当兵后的第四年,即1971年,当时部队规定干部一年一次探亲假,假期30天。而我到家15天,部队电报来了:“速归”。1972年,我第二次回家探亲,到家才7天,部队电报又来了:“火速归队”。作为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只好告别亲人,立即动身。

1976年,我爱人带着三个孩子,千里迢迢从重庆铜梁来格尔木探亲,行驶到诺木洪附近,大儿子下车屙尿,突然沙尘,瞬间将儿子刮得不见踪影,驾驶员和我爱人不顾被沙尘刮倒的风险,顶着令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嘴的风沙,赶紧下车寻找,终于在一颗红柳树下找到了儿子,幸好是那棵粗壮的红柳树枝挂住了小孩的衣服,不然儿子不知会被吹到何方。事后,战友们用脚步丈量了一下,说被狂风刮走,整整有108步远的距离,小孩双脚没有着地。

那次爱人在格尔木住了40天,按部队规定该返回了,可儿子还发着高烧,但是没有办法,硬着心肠送走了她们母子4人。但在宝鸡转火车时,人太多,一个女同志带着三个孩子,根本挤不上去,同行的战友从窗口爬上了火车,叫赶紧将小孩从窗口递上去,刚送进去一个(老大),火车开了。大儿子则由战友林德安、邓朝相帮忙送回老家。我爱人只能改第二天的火车,带着小的两个孩子回家。

青藏线的邮路特慢,一封家信最快得半个月,一般则20天,更多的情况是,信到了,人又出发执行任务去了,这一趟又得一二十天,家书抵万金啊!在青藏线上全都体验了。

执行任务在外,收不到家信,写诗就成了我的寄托。像《汽车兵》、《解放大楼》、《夜过唐古拉》、《出发》、《抛锚》《轻点——班长》………有20多首吧,都是在四千里风雪线上写就的。我不是诗人,但生活给了我诗,青藏线给了诗,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下面这首《第30个黎明》,就是我回家探亲,住满30天离家后写给我爱人的:

一位母亲加上一个娃娃背篓

组成一个前进的家庭

前进在公社的田野

前进在庄稼的森林

前进在探亲假之后的

第三十个黎明

三十

一个平凡的两位数字

难道能计算出什么色彩和感情

可是,对于我们的生活

他却是一片带泪的离情

三十天,一个高原战士一年的探亲假

第三十天

在风雨中启程

留下了什么

给媳妇留下了一个娃娃背篓

给孩子留下一个沉甸甸的名字

给家庭留下的是对生活的思考

年轻的母亲

思索着向庄稼地里默默前行

方向盘”多么独特的名字

连孩子都带着汽车的韵味

你把“方向盘”留在我身边

可你怎么能停靠那裝满货物的汽车

难道汽车

也是你永不停泊的爱情

但愿爱情能把世界缩小

一个村庄一个世界

但愿高原战士天天回家探亲

尽情地在花丛草地中穿行

可是,生活总是这样

少了一点温馨

多了一点严峻

许多温暖如春的家庭计划

只能在四千里风雪线上制定

别忘了赶场到街上

买一袋奶粉、二尺花布、一瓶味精

别忘了爱惜身体

给娃娃打针(防疫)

高原战士的叮咛

物质使人温饱

精神使人坚定

劳累吗?劳累

艰辛吗?艰辛

温饱而艰辛

劳累而坚定

这就是当今世界上

一个中国军人的家庭!

虽然,作为一名风雪线上的高原战士,我很平凡,但却不平常,酸甜苦辣我都一一品尝,我立过功,受过奖,挨过批评,受过表扬,有过痛,有过伤,但没有退却和消极。因为,我心中守护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的美好愿望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情愫,最难忘的记忆,最难忘的绚丽色彩。我的青春在四千里青藏线上度过,在那里我写下了属于我生命中的诗。

杜锦超  2020年5月 于重庆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