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国防透支生命的高原退伍兵

 cheneh630306 2021-01-31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为国防透支生命的高原退伍兵
——记原59077部队临武籍80名77年高原汽车兵
作者:唐华山
服役于英雄部队,执勤在青藏高原

1976年12月26日,湖南省临武县80名优秀青年响应祖国的号召,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 ,收到了县征兵办下发的“入伍通知书”。他们穿着绿色军衣,胸怀壮志,坐了7天7夜的闷罐车,于1977年1月6日到达甘肃省敦煌县,走进了青藏兵站部59077部队军营。


青藏兵站部是赢得“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 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临武80名新兵集训3个月后,下到了汽车连或修理连(排),戴上了帽徽领章,成为了英雄部队的战士。每个汽车连有100多名官兵45辆汽车。部队装备的是使用年限久、性能差、载重4吨的解放牌汽车。连队执勤时,车辆责任到人,新兵培训到车;连长走前面,副连长收尾走在后面,全连汽车一起走。早晨,值班干部吹哨叫起床。官兵们起床后用油布捆绑好被褥,背到车上系着,然后赶到锅炉房提热水加水箱;再拿出摇手把,将发动机摇上几分钟(冰冻天要摇十多分钟),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预热。连队才能吃早餐。在兵站吃饭住宿,他们都要将车辆整整齐齐地停放成一个“井” 字形。青藏汽车兵住兵站都是自带被褥。兵站住宿设施简陋,有些房间一个连住一间,有些房间一个排住一间,都是连铺。每个房间有一两盏电灯。当年,青藏兵站部要担负西藏军民80%的生产生活物质运输任务,配属并完成管线团铺设1080公里的原油输油管道和通信团架设1680公里的国防通信线的任务。


汽车连在年中和年末要进行以车辆维修保养为目的夏训和冬训。在夏训和冬训中,战士们把停车场当大修厂,将自己当作修理工,以班为作业组,将爱车大卸八块,疏通油、电、气路,维修断、裂、坏件,保养各大“关节”。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团结协作,互帮互学,逐件检修,逐项保养,组装车辆,整车喷漆,组织点验讲评。连队就是这样延续车辆使用寿命,提高战士的车辆维修技术,保障完成运输任务。
他们在青藏公路流动执勤。青藏公路起自青海省西宁,终止西藏拉萨,全长1937公里,18个兵站,沿途平均海拔41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6度。青藏公路穿行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人到室外走一圈,就要冻得脸发紫,脚僵硬,手肿像馒头。海拔4000米以上含氧量仅为内陆的47%。人在平地行走,也像内陆负重20公斤,即使躺着不动,也像内陆刚爬上七层楼梯。紫外线辐射是内陆的6倍。经常上青藏线的人,嘴唇乌黑,脸颊紫红,皮肤粗糙。高原有些路段寥无人烟, 8级以上大风达120天。昆仑山、唐古拉山常年积雪、公路结冰。青藏高原的狂风、暴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沸点不到80度就开了。1980年前,部队没有高压锅,官兵在兵站经常吃夹生饭。青藏高原几乎看不见绿色,种不出新鲜蔬菜。官兵们将青藏高原归结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大米煮不熟,氧气吸不饱;高寒地又冻,路险山也高。青藏高原,生物学家称其“生命的禁区”。

忠诚地履行使命,磨炼成“三个特别”

 军人的使命就是责任,军人的责任重于生命。临武籍77年兵不管是在运输连还是在修理连(排),不管是上高原执勤还是在军营训练,不管是政治学习还是活动休息,都是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的军人。六连在五道梁配属管道工程。连长钟高银有一次带领李建国等8名战士,开了一辆车送材料到工地。公路距工地8公里。他们选择冰冻的沼泽地进去,下午返回时沼泽地解冻了,车辆几次被陷。李建国不顾胸闷头疼,主动搬石头、捧沙子、推车,全身溅满泥巴,膝盖以下湿了。夜暮降临,气温骤降到零下20多度。李建国的脚与鞋冰在一起,浑身发抖,嘴巴已不能说话。钟连长见状命令:“他有生命危险,快送兵站”。他们弃车步行,两人一组轮流背着李建国,晚上9点钟才到兵站卫生所。李建国双脚得救,大家也精疲力尽了。一连唐江国有次驾车在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右后轮外胎爆了。天下着雪,他毫不犹豫地卸胎、上胎、紧螺丝。胎换好后,唐江国喘着粗气,看到双手红肿有血,工具也有血,眼泪止不住往下滴。原来高寒时湿手握铁具几秒钟就冰住,一用力皮就撕裂。唐江国咬咬牙继续赶路。五连唐华山在80年3月随连队从西宁载货到西藏。在日月山下坡时。他驾驶的07号车刹车失灵、变速器故障,车辆失控了。汽车在柏油路长陡坡上越溜越快。他紧握方向拉开大灯鸣着喇叭顺着车溜。前面已是急转弯,他看见前面汽车已减速。重车下坡追尾,必然导致连环撞车。不能出事故!唐华山想着,看见公路左侧戈壁滩有个小山头,马上向左打方向。“哐当”一声,车辆撞过了水沟,冲向了戈壁,爬过了半个小山头,后溜停止在戈壁滩。他的下巴在过沟时被方向盘碰裂了2公分。他忍着疼痛,修好车辆,追上车队。81年10月的一天,六连陈朱平在诺木洪兵站发现汽车起火。他奋不顾身冲向前去,脱下外衣扑灭火灾。车得救了,他的左手和头部严重烧伤,住院治疗6个月。他们不辱使命、勇担责任,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铸就国防建设。


1980年,格尔木至拉萨段提质改造。道路正常施工,部队运输任务不减,车辆只得走简易便道。便道经常陷车、抛锚、阻路。青藏线最有名的便道堵路是80年3月在沱沱河。部队400多辆车、600多名官兵被困13天。兵站部派飞机空投馒头、饼干、桶装水救急,令推土机、牵引车前去救助。八连李友平在两道河走便道时发动机烧瓦。在等修理工的空隙,他不顾高寒湿地,钻到车底做维修准备工作。缺氧、疲惫、饥饿、寒冷侵蚀他。不到两小时,他就冻得手脚麻木、头昏眼花,赶忙出来瘫坐在驾驶室。第二天下午,修理工换好了发动机的瓦,发现李友平患重感冒了。六连李建国在温泉段过河滩时发动机熄火。他不顾高寒,脱下鞋袜及外裤下到冰凉的河里,擦干火花塞、摇启发动机、引导全连车辆通过。九连唐孝发在五道梁陷车,周围找不到石块和树枝,情急之下,脱下自己的皮大衣塞轮胎。他们在青藏线执勤时大都抛过锚、堵过车、挨过饿、含过冰和雪、睡过驾驶室,有一个个难忘的故事,都挥洒着军人的血性和担当。

临武籍77年兵听党的话,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不断进步。他们有3人提干。其中袁玉东大校军衔副师职退休,曹和清上校军衔正团职转业到广州,唐显林连职干部转业。唐华山退伍后高考上大学,被部队特招第二次入伍,中校军衔高级政工师,2000年转业。黄付林、曹华德、罗天良、曾高山、李社兴等五人转志愿兵。石兴、彭其元、蒋全福等53人技术过硬,兢兢业业,超期服役。他们中有75人在部队受过团、营、连嘉奖,有31人入党,有15人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长”、“优秀驾驶员”等奖励。袁玉东、曹和清、黄福林、李社兴、罗天良、李红古等人荣立过“三等功”。李社兴在1982年被青藏兵站部授予“爱车标兵”荣誉称号。他们与青藏线战友一道,用忠诚和担当磨炼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

缺氧为高原病源,透支了身体健康

在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中执勤,他们身体都有高原反应,有些人重病在身。十四连陈宋操患肺气肿死亡。五连曹开国因血液问题全身长疙瘩,在22医院住院30多天。十二连文中良颈部患肿瘤,在22医院动手术,住院50多天。五连唐华山因肺病在22医院住院50天;七连孙中相因呼吸道疾病在22医院住院40多天;六连陈朱平因感冒患脑水肿在五道梁卫生队治疗15天。李友平等16人都患过感冒。黄付林等5人经常耳朵冻烂,嘴唇裂口,皮长小疮。他们都忍着高原反应,顶着生命极限,倾情奉献,把微笑和温暖留在青藏线,把痛苦和泪水吞进肚里。
他们入伍体检身体都是合格。为什么在青藏线执勤他们的身体会那么差?他们咨询了有关专家,翻阅了相关资料。国家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组织专家对青藏高原环境气候进行了调研。专家们认为:1、高原低氧对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极大。人体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工作,人体供氧满足不了需要,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将引起组织功能的障碍,导致整个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2、高原低氧对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肝功能损伤。3、高原低氧对人体脑功能损害发生最早,损害程度也严重。高原缺氧导致人体的听觉功能下降,触觉和痛觉也变得迟钝,记忆有所丧失。4、高原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的皮肌、眼睛、免疫系统造成了伤害。5、高原高寒可引起关节病痛。寒冷刺激一方面会使人绞感神经兴奋,末梢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血中维蛋质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时间缩短,为血管栓塞创造了条件。专家认为,长期在青藏高原工作的人因缺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类型的高原病:患高原适应不全100%,患有高原心脏病的占90%,患有消化道疾病占65%,有50%的人患有脱发、肺心病、关节炎、精神病、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有些人都是集多病于一身。
他们转业退伍回乡,从40岁开始,有人身体感到不适,疾病缠身了。汾市镇南福村李红古患脑血栓和癫痫病瘫痪6年,家庭为他治病用了50多万元。县石油公司退休职工谢国强患脑梗和风湿病已瘫痪5年,家贫如洗,妻离子散。南强镇曾家山村陈德国患脑血栓、关节炎9年,处于半瘫痪状态。县应急管理局退休工人刘圣云因心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处于半瘫痪状态。金江镇打古村肖成立患心血管病、风湿病处于半瘫痪状态。汾市镇小湾村唐国才患膀胱癌3年。南强镇香塘村石兴患肾炎、血梗。朱俊良等9人患风湿病、关节炎,有些手指早已变形。唐传法等8人患有严重的胃病。李希强等4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文中良等3人患有肺病。有些人被病魔早早地夺去了生命。陈宋操在部队死亡,丁国兴、黄德喜、邓国兴、黄玉兴等4人在90年代去逝。唐孝发、杜国良、郭国民、唐孝顺、雷继兴、李太友、卢兴塘、钱国才、陈道才、曹开国,陈永生等11人都是在2000年以后去逝。除了陈永兴、丁国兴俩人死于车祸外,其他人都是死于心血管、肝脏、风湿病、消化系统等疾病。他们一起入伍80人,已经死了16人,已患有各类疾病的32人。他们年老体衰、病痛缠身,给自己和家庭留下了终身遗憾。家庭经济也因病从富裕滑向贫穷。他们不是不爱惜生命,是军人的使命大于生命,是高原缺氧透支了生命。

退伍逢改革开放,体弱靠政府扶帮

他们回到家乡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各显神通,续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唐显林、唐华山转业回到临武,在科局级单位担任领导职务。黄付林等5名志愿兵转业被安排到企事业单位。邓新友等3人是城镇户口,安置在事业单位;文发良等10人退伍后陆续被有关企事业招工,其中有5人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他们中有工作享受社保退休待遇的有20人,回到农村发展的有57人。文中良等10人长期担任村支书或主任,成为村支两委的“班长”。黄章国等5人经商办企业。李显成等30多人筹措资金购买汽车跑运输或办汽车修理厂,其中25人创业成功,发财致富成“万元户”。他们致富不忘回馈社会。李太友连续10年,每年出资5万元,把接龙至麻田3公里乡道维修保养。文中良捐资6万元为自然村修路。肖爱国等30多人捐资助学,荣获乡镇“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唐显林等15人多次在县政府立功受奖。他们发扬“三个特别”的高原精神,不断拼搏,成为临武各行各业的脊梁,乐于奉献的典范。
做好退伍军人的安置保障是对军人付出的一种国家补偿。临武县退伍军人事务局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对高原执勤的退伍军人在保障其享有公民普惠待遇的基础上,制定和落实了四条措施帮扶:1、政策帮扶。落实国家有关高原工作人员待遇,重点落实触及社会保险待遇的“高原折算工龄” 问题。2、医疗帮扶。患慢性病或病重高原退伍人员,除享受“医保”和“大病医保”外,还可以享受“特殊门诊”待遇。3、生活帮扶。在“普通兵” 退伍军人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对患“高原病”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优先到医院体检。凡符合条件者,落实“带病回乡”待遇;对特别困难的高原退伍军人,给予特殊补助。4、生产帮扶。对高原退役人员特殊困难的家庭,要列入“扶贫对象”,享受“贫困户” 的有关政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2005年10月青藏铁路通车。西藏军民的物资从道路运输转换为以铁路运输为主,道路运输为辅。青藏高速公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已竣工。部队的老解放汽车早己淘汰换代。部队对高原官兵的经济待遇已提高。高原义务兵每个月的津贴是普通兵的2倍。高原退伍军人优待金是普通退伍军人的3倍,营养费是普通退伍军人的2倍,退伍费是普通退伍军人的2倍。高原退伍兵在升学、招工、招干、生产生活补助等方面,都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临武籍77年高原兵服役时的月津贴,第1年6.5元,第2年7.5元,第3年8.5元,第4年10.5元,其中还包含高原补助每月0.5元。退伍时,高原退伍军人与普通退伍军人的退伍费、营养费、优待金都是一样。国家富强了,人们奔小康。政府对为国家作出贡献而其原待遇明显不公的群体给予了补偿。民办老师根据教龄的不同,每月可领取相应的补助金。“参战、参核”的农村籍退伍兵,每月也可以领取生活补助费。高原退伍兵服役时受国家财政困难和高原缺氧的影响,只得到微薄的津贴和可怜的高原补助,落下了难以启齿的高原病。他们为国家利益吃苦受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政府也应该让他们老年活得体面,活出尊严。高原农村籍退伍军人期盼,享受与“参战”、“ 参核” 农村籍退伍军人一样的政策待遇!

作者:唐华山

通讯地址:湖南省临武县交通运输管理局

电话:13975562698   微信:THS183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老兵之家
微信号:qzxlbz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