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坡仙儿:我不是嘴上没毛的小仙肉

 拓荒牛550 2021-01-31
北宋 李公麟(款)《东坡笠屐图》

今天,写一段关于坡仙儿的短文。为什么要写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确实喜欢坡仙儿。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余光中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北师大有个教授叫李山,有一番妙语:“跟苏轼一发生关系,猪肉,变成了东坡肉,变成了美味;西湖,变成了西子湖;三个标志,变成了三潭印月,所以大家为什么喜爱他?你不能不喜爱他,他就是这么可爱。”

二是今天是坡仙儿的生日。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农历),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

贺之章说李白是谪仙人,这话没错,但是,总感觉这坡仙儿比之李白更有仙人范儿。

李白斗酒诗百篇,可是,他总得要吃口菜吧,他有东坡肘子吗?他有佛跳墙吗?
既然坡仙儿如此招人喜欢,就有个问题了,才气这一点儿我们都有领略,坡仙儿到底是不是个帅哥呢?

这个问题,不知道曾经困扰了多少坡粉儿。虽然历史已经远去多年,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有人说坡仙儿额高脸长,就是常说的“马脸”,眉毛、眼睛搭配比例好不太恰当。这个说法源于苏小妹爆料:

天平地阔路三千,
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流不到腮边。

看多了现如今电视上那些嘴上没毛的小鲜肉,对比一下坡仙儿,人家长着一部络腮胡,而且茂密、蓬乱,经常遮住了嘴巴、耳朵。苏小妹继续爆料:

一丛衰草出唇间,
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
忽闻毛里有声传。

如果不事先说明这是在给坡仙儿画相,一定会有人说,这不就是东北那嘎达唱二人转的那谁吗。

坡仙儿在《传神记》一文中,自己也说自己的颧骨与众不同:

“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

这相当于现在的手机自拍古代版吧。按古代相书上说,这样的相貌应该是大富大贵的“异相”,当时一定有人给坡仙儿展望过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现在都知道,说好的大富大贵,倒是也有一些,但是命运还给他搭配了一筐苦菜,而且还给撒得遍地,需要自己一把一把的拾到筐里,再一口一口地吃下肚里。

那一年,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两位新科进士,在家乡眉州为母亲守丧两年后,在秋凉时节,带着年轻的夫人以及父亲苏洵,走水路前往汴京,办理注官手续。那一次离乡之后,无论他在哪里赴任或是被贬居,都没能再次踏上故土。他与儿时形影不离的兄弟各自漂泊,聚少离多,直到生命的终点,最终埋葬异乡。

那写书看相的人,是谁?如果再被坡仙儿遇上,肯定砸你场子。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也写过坡仙儿的相貌,说他“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林语堂认为苏东坡最有个性的是他的嘴唇:“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

坡仙儿这人,有才,从来都是说话滔滔不绝,直言无忌,经常得罪朝中权贵和小人,也为他后来一再遭贬的悲剧埋下“祸根”。所以说,话唠这个毛病,历史上就不是太好,坡仙儿那么有才的人都驾驭不了。林语堂写坡仙儿的嘴唇,与其说是坡仙儿的唇有特点,倒不如说是坡仙儿的嘴更有特点。可能,这也是林语堂的春秋笔法吧。

关于坡仙儿的相貌,基本上可以有个轮廓了吧,多少有点帅气,肯定不是白皙书生那一类的,更与“奶油”版的小鲜肉绝缘。

坡仙儿身材比较高大,赶路和上朝的时候可能会有点鹤立鸡群,识别率比较高,但也不是高得离谱。林语堂推测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宋代的一尺约为30.7厘米,算一下,苏轼应该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间,中等偏上而已。身高是个很奇怪的因素,据说可能会给人生成一种先天的优势心理,所以,坡仙儿那种傲视群英的感觉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再加上他的才气,这种优势心理可能就更强烈了吧。
坡仙儿走南闯北,历尽人间苦,也尝遍各地鲜。在吃这件事上,坡仙儿的探索精神也是可以傲视群英的。

那香飘十里的红烧肉,吃着吃着,肚子发福了。

七尺顽躯走世尘,
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全无物,
何止容君数百人。

这是苏轼写的《宝山昼睡》一诗,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人家坡仙儿七尽顽躯的肚里能容数百人,简直就是个大礼堂呀。想想也是,如果没有如此宽大的心胸,恐怕坡仙儿早就抑郁了。

有一次,苏东坡抚摸着自己的大肚腩,笑问家里人,这里都装了什么?有人说是学问,有人说是文章,只有那位朝云说:“那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多年后还想起这件事,写了一幅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

坡仙儿好像一直在变着花样儿地吃吃吃,没想到会吃出一肚子不合时宜。要说这朝云,说的也算是好的了。
坡仙儿某次与那大和尚,一起打坐入静,坡仙儿给对面的大和尚说,自己里看到了狗屎。人家对面的大和尚倒是和气,说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如果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肯定是说你这家伙,满脑子狗屎,一肚子狗屎。
曾经有个画师叫李公麟, 为坡仙儿画一幅像,但是,并没有送给坡仙儿,那年坡仙儿被皇帝赦免从海南北返,在京口的金山寺看见自己这幅画像。竟然还在画像上题写了一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都是坡仙一谪再谪的地方,按常理应该是伤心的地方,坡仙儿竟然说这是自己的平生功业,至此也可以见到,这坡仙儿确实大肚能容,不仅可以容下数百人,还可以容下自己的一谪又一谪,还可以容下经历的那一州又一州,还可以容下那十里飘香的红烧肉一锅又一锅。

就写这么多吧,有感悟,有摘录,有转述,也有对坡仙儿的仰慕。若有闲,多读几段关于坡仙儿的诗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