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以下列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包括: 1.呼吸系统疾病: 1.1.鼻窦炎。 1.2.鼻炎。 1.3.感冒。 1.4.扁桃腺炎。 1.5.急、慢性喉炎。 1.6.气管炎。 1.7.支气管哮喘。 2.眼科疾病: 2.1.急性结膜炎。 2.2.中心性视网膜炎。 2.3.近视眼。 2.4.白内障。 3.口腔科疾病: 3.1.牙痛。 3.2.拔牙后疼痛。 3.3.牙龈炎。 4.胃肠系统疾病: 4.1.食道、喷门失驰缓症。 4.2.呃逆。 4.3.胃下垂。 4.4.急、慢性胃炎。 4.5.胃酸增多症。 4.6.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 4.7.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 4.8.急、慢性结肠炎。 4.9.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 4.10.便秘。 4.11.腹泻。 4.12.肠麻痹。 针灸时候会有得气的感觉,是指通过各种手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有时还可以出现热、凉、痒、痛等感觉,有时这些感觉还能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扩散。 5.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5.1.头痛。 5.2.偏头痛。 5.3.三叉神经痛。 5.4.面神经麻痹。 5.5.中风后的轻度瘫痪。 5.6.周围性神经疾患。 5.7.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 5.8.美尼尔氏综合征。 5.9.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 5.9.遗尿37、肋间神经痛。 5.10.颈臂综合征。 5.11.肩凝症 。 5.12.网球肘。 5.13.坐骨神经痛。 5.14.腰痛。 5.15.关节炎。 5.16.小儿脑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