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高塘塬区近代革命史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2-01

邮箱:3125136050@qq.com


人文魅力铸辉煌(近代)
作者 秦三民

在华州高塘塬这块早有先民活动、繁衍生息的古彤地上,曾演绎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近代,这块革命先烈鲜血所染的红土地,又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不凡贡献。
渭华起义红色教育基地群雕 陈乐本摄
高塘塬区是我党传播马克思主义、建党较早、革命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1921年至1923年,以潘自力、陈述善为首的进步青年,在华县咸林中学学习期间,受到魏野畴、王复生等共产党人的影响,开展反封建学生运动。1924 年秋,陈述善从北京朝阳大学返回家乡,利用在谷堆、高塘小学任教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青团组织,并和赵和民等组织和发动反对反动民团头子孙景福的斗争,成立了“高塘九里公民会”, 通过民选,夺取了高塘民团的领导权和社会治安管理权。

1925年,镇嵩军二次祸陕,包围西安古城,在塬区到处烧杀抢掠,极尽屠杀、奸淫、搜刮、掳掠、绑票之能事,拉伕、牵牲畜,抢财物,勒烟款,比比皆是。我塬区人民在党组织和“农运”干部的领导下,组织农民协会,建立红枪会和农民自卫团,保卫家乡,驱逐匪军武装。
农民协会会旗 杜明科供
据史料记载:“尤其是华县高塘一带农民掌握枪支1000余支,暴动更烈。5月初在高塘东川口王家崖,民团与镇嵩军一伙人作战。10月,渭南东原崇凝镇人民和红枪会,与镇嵩军梅发魁部一连人打仗,并将其驱逐出境。15日之后,华县高塘民团更大败镇嵩军,缴枪达700余支”。有力地支持了西安人民反围城斗争。挫败了北洋军阀占据陕西的企图。

1927 年初,陈述善奉命返回高塘,成立了中共高塘特支,发动农民运动。普遍建立农民协会,筹集粮食、物资、担架组织运输队,运输军用物资并维持社会治安。支持冯玉祥国民革命军,东出潼关,策应北伐。成为全陕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6月“徐州会议”以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西安和全省党的组织及进步团体,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党的重要干部和骨干在当地无法立足,奉命转移到高塘地区。高塘地区成为保护党的干部和进步人士的“特区”, 被誉为“陕西的小莫斯科”。

1928 年春,在陕西省委潘自力、刘志丹等同志的领导下,渭华起义暴发,打响了西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实行土地革命斗争的枪声。以高塘为中心的渭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拿起武器,奋起暴动。随后,在刘志丹的率领下,由我党掌握的革命武装许权中旅一部,脱离潼关军阀混战战场,易帜起义,开赴高塘,成立了西北革命军,支持渭华人民的武装暴动。军民结合,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反动政权土崩瓦解,地方恶势力一扫而光。建立了48个区村苏维埃政府,迅速形成了以高塘为中心,纵横二百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割踞区域。

渭华起义纪念碑 曹建刚
蓬勃高涨的革命浪潮,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状。加之他们之间的军阀混战暂时结束,他们勾结起来,调集重兵进行军事围剿。起义军民同仇敌忾,同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主力撤离后,反动派对渭华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掠夺,高塘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先后300多人被屠杀,近千人外逃,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但是高塘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所屈服,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向反动派进行着坚决的斗争。

1933年,红26军南下,在兰田遭强敌围攻而被打散,塬区东阳箭峪口、宋斜、郭庄等村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营救了刘志丹、王世泰等 26军领导骨干,宁肯自己挨饥受饿(大灾之年), 也要精心照顾好他们。在这些同志病愈、体力恢复后,又卖牛、当地、筹足经费,护送他们返回陕北投身新的战斗。在陕北创立了南梁、马栏、照金等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足点。

抗日战争中,在高塘这块富有革命传统的红土地上,广大民众除了缴纳税赋,承担民夫修路、建机场、挖防御工事等外,大批青年、在校学生投身军旅,抗击日寇。他们中间除了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外,还有许多青年学生参加了昆明远征军进入异城抗敌;以加入由杨虎城部队改编的第四集团军的38军、96军人数为最。他们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待遇不好,武器落后,但是他们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屡立战功,杀出了陕西人的威风。

高塘地区党的创始人,渭华起义时曾任中共华县农委书记、宣传部长的陈述善(陈依萍), 时任38军177师1057团团长。这个团长期由共产党人秘密掌握,营连都有党的组织,其中有许多成员就是渭华起义失败后失散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他率领部队先后参加了山西临猗黄王堡守备战,芮城大沟南夜袭战,运城曹允庄游击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屡建战功,为拒日寇侵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条山保卫战中他腿部受伤,但仍坚持指挥作战,屡挫敌锋,克奏战功。后入院治伤,伤未痊愈,又返回部队。在即将受命去黄埔陆军学校学习之时,旧伤复发,抢救无效逝世,享年34岁。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77师上将旅长杨觉天极为赞扬,赠送匾额,运回遗体,在家乡黄鹿口村开追悼大会,师文工团演出慰问,隆重安葬。
陈述善(1904—1940) 宋占文供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先后有265名高塘儿女为民族独立事业献出了生命。解放战争时期,高塘塬区,是连接南北重要的交通线之一,地下党组织多次护送党的领导干部和革命青年,北上南下。高塘地区也有几十名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成为革命骨干。大明镇赵家村的赵政才,高塘镇东阳韩良寨的冯达、大明镇庙底村的陈平等等,以后都担任了党的重要职务(地师级以上)。

1946年秋,李先念部中原突围,到达秦岭山区(东涧峪瓦房店), 高塘地下党千方百计配合部队,送去粮食、钱款、日用品和医药,妥善安置伤员休养,并护送部队到达延安。

高塘人民在地下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革命风雨,奋斗不止,终于1949 年春,配合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5月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并成立了首届高塘地区党委和区政府,区委书记魏玉章,区长陈若平,组织干部牛万宏,宣传干部张生辉,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地下党骨干。从此,我高塘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高塘地区的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高塘人民的伟大功绩永载史册!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话说高塘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