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说卦传》八卦取象

 醒真 2021-02-01

《说卦传》八卦取象表

卦名

大象

物象

shǐ

zhì

身象

家象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圜、

君、

玉、

金、

寒、

冰、

大赤、

良马、

老马、

瘠马、

驳马、

木果。

布、

釜、

吝啬、

均、

子母牛、

大舆、

文、

众、

柄、

地黑。

玄黄、

敷、

大途、

决躁、

苍筤竹、

萑苇、

马善鸣、

马作足、

马的

稼反生。

木、

绳直、

工、

白、

长、

高、

进退、

不果、

臭、

人寡发、

人广颡、

多白眼、

近利市三倍。

沟渎、

隐伏、

矫輮、

弓轮、

人加忧、

心病、

耳痛、

血卦、

赤、

马美脊、

亟心、

下首、

薄蹄、

曳、

舆多眚、

通、月、

盗、木坚多心。

日、

电、

甲胄、

戈兵、

人大腹、

鳖、

蟹、

赢、

蚌、

龟、

木科上槁。

径路、

小石、

门阙、

果、

阍寺、

指、

狗、

鼠、

黔喙之属、

木坚多节。

巫、

口舌、

毁折、

附决、

地刚卤、

妾。

方位

西北

西南

东南

东北

西

《说卦传》归纳的这些“象”不仅是战国以前取象说的总结,而且是《易传》解《经》的依据。

《说封传》首次对易卦取象作了系统的整理,不仅归纳了八卦的大象、属性之象、物象、身象、家庭之象,而且收集了114种广象。汉代从《易经》等书中搜集了大量逸失的象(称为“逸象”),著名的有孟喜搜集了440多种逸象,荀爽等九家搜集了30多种逸象,虞翻搜集了310多种逸象,这些逸象有的是汉人自觉地搜集起来的,有的则是清代人(如惠栋)从汉人的易注中整理出来的。现重新整理归纳如下。

乾之象

圜、玉、金、寒、大赤、良马、老马、瘠马、驳马、王、先王、明君、圣人、贤人、武人、行人、神、、中、施、嘉、好、利、衣、言、物、易、立、直、敬、威、严、坚刚、道、德、盛德、行、牲、精、信、善、扬善、积善、良、仁、爱、愤、、样、庆、天休、福、介福、禄、先、始、知、大、、茂、肥、清、治、大谋、高、扬、宗、族、甲、老、旧、古、大明、远、郊、野、门、道门、百、步、顶、朱、圭、著、瓜、龙。

坤之象

布、釜、吝啬、均、子母牛、大舆、文、众、柄、黑、臣、顺臣、民、万民、小人、邑人、鬼、形、身、牝、躬、我、自、至、安、康、富、财、积、、萃、重、厚、致、用、包、寡、徐、营、下,容,裕、虚、书、近、疆、无疆、思、恶、理、体、礼、义、事、业、大业、庶政、俗、度、类、闭、藏、密、默、耻、、丑、积恶、迷、杀、、怒、害、遏恶、终、敝、死、丧、冥、晦、夕、暮夜、署、乙、年、十年、、义门、阖、、闭关、盍、土、阶、田、邑、国、邦、方、鬼高、裳、绂、车、輹、器、缶、囊、、黄牛、牝牛、拇、圃、苹、

震之象

玄黄、敷、大途、决躁、苍筤竹、萑苇、马善鸣、马异足、马作足、马的颡、稼反生、稼蕃鲜、常、主、诸侯、土、兄、夫、元夬、趾、出、行、征、作、逐、惊走、警卫、定、事、言、讲议、问、语、告、响、声、音、鸣、夜、、徽、反、后、后世、从、守、左、、尝、缓、宽仁、乐、笑、喜笑、笑言、道、陵、祭、禾稼、百谷、草莽、、筐、马、麋鹿、鬯、鹄、

巽之象

绳直、工、白、长、高、进退、不果、臭、人寡发、人广颡、人多白眼、近利市三倍、躁、命、命令、号令、教令、诰、号、号咷、处女、、商旅、随、处、入伏、利、齐、同、、舞、谷、长木、苞、杨、果木、、白茅、兰、草木、草莽、杞、葛蕌、薪、庸、床、绳、帛、腰带、[纟+乔]、蛇、鱼、鲋、鹳、通。

坎之象

沟读、隐伏、矫輮、弓轮、人加忧、心病、耳痛、赤、马美脊、马亟心、马下首、马薄蹄、马曳、奥多眚、舆通、月、盗、木坚多心、圣、云、玄云、川、大川、河、心、志、思、虑、忧、谋、惕、疑、艰、蹇、恤、悔、[辶+独]、忘、劳、濡、涕泗、眚、疾病、疑疾、灾、破、罪、悖、、淫、寇盗、暴、毒、读、孚、平、法、罚、狱、则、经、习、人、内、、脊、腰、臀、膏、阴夜、岁、三岁、尸、酒、丛木、丛棘,蒺藜、棘匕,穿术、校、弧、弓弹、木、车、宫、律、可、栋、桎梏。

离之象

戈兵、人大腹、女子、、孕、恶人、见、飞、爵、明、先、甲、黄、戒、折首、刀、斧、资斧、矢、飞矢、黄矢、网、罟、瓮、鸟、飞鸟、鹤、准,鸿、牝牛,隼、夏。

艮之象

门阙、寺、指、鼠、木坚多节、弟、小子、君子、贤人、童、童蒙、童仆、官、、阍、时、丰、星、沫、霆、果、慎、节、待、制、执、、多、厚、取、舍、求、写实、道、穴、居、石、城、宫室、庐、牖、居、门庭、宗庙、社稷、鼻、肱、背、腓、皮、肤、小木、硕果、豹、狼、小狐、尾、

兑之象

口舌、毁折、附决、刚卤、妹、妙、、朋、、讲习、刑人、、少、密、通、见、右、下、少知、契、常、辅颊、孔穴。

易卦的象还可以无限地取下去。从中可以找到一个规律,即只要动态、功能、属性相同的就可以归为同一类“象”,八卦其实就是八个功能群。取象的功能、动态特点形成了中华文化重功能、轻实体;重动态、轻静态;重内涵,轻形式的思维偏向,从而与西方文化重实体、重结构、重静态的思维偏向大异其趣。

《易传》在分析六十四卦卦象时,是将它分解为两个八卦(三爻卦),然后取这两个八卦之象来解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易》就是“象”,所以《系辞传》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汉代,取象的角度和方法有所创新。孟喜、京房从节气、物候的角度创立了“卦气”说,京房又从干支、五行角度创立了“纳甲”说、“世应游归"说、“互体”说,《易纬》、郑玄等从年月、时间角度创立了“爻辰”说。汉代以后各种学说进一步发展。其实都是在取象,只不过跟《周易》放射、不定向的取象不同,而是专门化、定向化的取象,并且形成了固定的程式。

2021.02.03万方醒真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