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皮色——真假皮色的鉴别(二)

 珠宝专家团 2021-02-01

和田子料受追捧的同时市场乱象频生,由于皮色可作为子料的鉴别依据,不良商家便从皮色作假上打起主意。其实从北宋起便出现皮色作假现象,且随着技术进步,作假方法也愈加复杂,今天小编来教大家几招辨别假皮色的方法。

一、天然皮色

首先我们来看天然皮色的特征,子料的皮色是含铁及其他矿物元素经长期的氧化作用而产生的颜色,颜色多渐变过渡的浸染状。黑皮色是由锰氧化形成,在裂隙中有时可见树枝状、水草状分布,这一特征可作为鉴别子料的证据。天然皮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真糖皮的颜色一般以偏淡为主,颜色不会太深太艳,真皮色颜色自然且与籽料融为一体(天然皮色可参考前几期的《皮色的分类与鉴别》)。

真皮色在小裂隙处可能会凝聚,成树根状结构扎入,皮上的颜色由深入浅而裂隙中的颜色由浅到深。

裂隙端口处没有也可能没有颜色聚集,偶尔会有些杂质或者小黑斑堆积。

二、作假皮色

和田玉的假皮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

1.颜色

假皮的颜色一般较浓艳、不自然,多漂浮在外层,色差很明显,颜色边界分明,一面为鲜艳皮色一面是纯净肉质,缺乏自然的渐变过渡。

假皮颜色往往缺乏层次感,多沿裂隙、棱线、质地疏松或杂质较多的部位富集,烧烤染色的皮色也感觉十分生硬,并且大多数皮色没有在裂处“一扎到底”。

2.汗毛孔

“汗毛孔”是和田子料皮色鉴定的有效依据。汗毛孔的成因是由于受到冰山雪水的冲刷或者泥沙以及其它卵石的碰撞,被侵蚀后在玉石表面出现的无数不规则微小的砂眼,以及一些凹凸不平的麻皮状小坑,与人皮肤上的毛孔类似,所以被形象称之为“汗毛孔”。

测光下真“汗毛孔”特征

放大检查下的天然汗毛孔的特征为小孔的大小不等、凹凸不平、错落有致,泛油脂光泽。部分汗毛孔肉眼难见,需侧光或用十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真“汗毛孔”放大检查后的特征

而假毛孔多是在仿籽料及抛光雕件等光滑表面上用喷沙或者其他工具做上去的,其大小、形态、分布相对较均匀,形成有序且走势定向,泛一种极强的人工亮光,无油脂光泽。内部有时可见残留的抛光“蜡”和染剂,部分可见明显的工具痕迹。

侧光下假毛孔特征

3.滚料

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假皮色多为山料做成滚筒籽料后加假皮。“滚料”是把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罗斯料,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圆形,然后再染假皮冒充天然子料,业内也称“滚料”为“磨光子”。

滚料的外形一般过于完美,不自然,没有磕碰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自然的卵石形态,表皮有磨圆和自然磨蚀的痕迹(皮壳)。部分滚料无汗毛孔,表面光洁,无明显的杂质瑕疵,手感过于光滑。有时可见滚料皮色脱落或者漂白的痕迹。

4.其他方法

裂隙或凹坑内有时可见染料的充填,部分凹坑内见不到颜色或颜色种类单一,用酒精棉、84棉等有机化学试剂擦拭可被染色。

部分表面可见因快速升温而导致的微裂隙,染色处有时可见微细磨刷线纹。

表面具有酸蚀层,通常为白色、黄白色,与白色礓石类似,紫外辐照下会有荧光反应。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1.马永旺、李新岭《和田玉鉴定与选购从新手到行家》

2.王永健、陈海元《和田玉籽料鉴定特征及其皮色作伪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