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何超盈过大礼看中国婚嫁首饰

 珠宝专家团 2021-02-01

近日,赌王家喜讯不断,先有何猷君求婚奚梦瑶成功,这个月四太长女何超盈又与男友Thomas举办了非常隆重的过大礼仪式,可谓喜事连连。

随着“何超盈过大礼”这一话题被推上热搜,网友们无不感叹豪门的大手笔。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何超盈穿着中式礼服,一身贵气。所谓过大礼,又称大聘,是香港澳门地区极其盛行的一种婚前仪式,在富豪圈颇为流行。一般于婚前15至20天进行,男方携礼金、礼品以及聘书送至女家,是定亲仪式中最为隆重的形式。

而在仪式中最受人瞩目的莫过于聘礼了。不同的金饰堆积如山,八对龙凤金镯串连而成的“金项链”更是极为吸睛,显得富贵非常。

如今,选择中式婚嫁珠宝的新人越来越多,传统的婚礼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广泛接纳,阿娇就曾为英皇珠宝拍摄「中式足金婚嫁珠宝系列」广告。传统的金饰幻化成迷人的花朵,搭配中式裙褂,显得优雅脱俗。

时至今日,谈到中国传统婚嫁珠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三金” 。的确,黄金,因为其保值属性,是最被中国老百姓看好的一种贵金属,更寓意“情比金坚”。结婚三金作为聘礼中的重头戏,从来都没有中国人忽视过。三金即项链、戒指、耳环。新人购买三金,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传承,更有一种民间的说法是要把新娘套牢,夫妇永相随之意,这样夫妇两人就能永远在一起,这美好的寄愿习俗也一直被传承。

其实,中国的婚嫁首饰自古就有。中国人喜好托物寄情,因此珠宝配饰被赋予了更多的寓意与美好。

古代《梦梁录.嫁娶》记载:富裕家庭,聘礼必有“珠翠、首饰、金器”;而仕宦家庭,聘礼要有“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时至近代,京津一带讲究聘礼中有“八大金”:金钏(镯)、金钗、金戒指、金耳环、金簪、金头花、金项链、金肚兜钩等,样式多取吉祥如意、富贵荣华之意。

婚嫁首饰通常会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装饰纹样。 在传统中国婚礼上,准备婚礼所用珠宝和服饰皆可见龙凤图案,它不仅代表了吉祥如意,更是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象征。除了龙凤呈祥,花朵、鸳鸯等都是中国古代就传承下来的婚嫁首饰图腾,象征夫妻和睦、家庭美满的鸳鸯戏水、并蒂同心图,寓意百年好合的荷花、百合图纹,代表白头到老、富贵满堂的白头翁与牡丹花,年年有余的双鱼图,更有“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美好意象。 翡翠搭配金饰也是很多地区的传统婚礼珠宝,象征着“金玉满堂”的美好祝福。

到清乾隆时期,皇室成员婚嫁首饰已经形成了一套惯例。每一位阿哥、公主、格格在婚配时将依据自身的等级地位获得一套定例首饰。同时,也可能因为个人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获得一些定例之外的首饰。毛立平的《清代皇族女性嫁妆中的首饰》中就曾记载同治皇帝大婚中的皇后妆奁首饰:

◎ 凤钿八分(赤金累丝凤钿全分、点翠凤钿全分、万福满簪钿全分、万寿满簪钿全分、双喜字银边钿全分、双如意银边钿全分、牡丹花寻常钿全分、海棠花寻常钿全分);

◎ 扁方十二枝(赤金累丝扁方成对、赤金洋錾扁方成对、赤金镶嵌扁方成对、翡翠扁方成对、白玉扁方成对、白玉玲珑扁方成对);

◎ 耳钳十六对(赤金洋錾钳成对、赤金累丝钳成对、翡翠钳成对、白玉钳成对、万福万寿点翠钳成对、双喜双如意点翠钳成对、镶嵌珍珠钳成对、镶嵌宝石钳成对、赤金各式小金钳八对);

◎ 耳环十四对(珍珠排环二对、碧玡瑶套环二对、翡翠套环二对、翡翠环二对、白玉环二对、珍珠环二对、镶嵌点翠环二对);

◎ 耳坠四对(珍珠耳坠成对,碧玡瑶耳坠成对、宝石耳坠成对、翡翠耳坠成对);

◎ 搬指十二件(翡翠搬指二件、白玉带皮搬指二件、金珀搬指二件、蜜蜡搬指二件、沉香嵌金万福万寿搬指二件、沉香嵌金双喜双如意搬指二件);

◎ 手镯八对(赤金錾镯成对、赤金镶嵌镯成对、赤金累丝镯成对、赤金点翠镯成对、白玉元镯成对、白玉蒲镯成对、翡翠元镯成对、翡翠蒲镯成对);

◎ 指甲套四对(赤金累丝指甲套成对、赤金洋錾指甲套成对、赤金镶嵌珍珠石指甲套成对、赤金点翠指甲套成对)。

当然,皇家自然是最正统最繁缛的礼节,一般平民百姓会简化许多。中国幅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一些少数民族婚礼珠宝也颇有特色和意味,但基本离不开金、玉和吉祥图案,在此不一一赘述。

婚礼形式中式或西式,传统或现代,按照喜好便可,更不必攀比,小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呀!

参考文献:

[1]仇泰格.珠玉以饰 琳琅满目乾隆时期皇室成员的婚嫁首饰[J].紫禁城,2019,(4)

[2]于安.红尘初妆,凤求凰:浅谈中国婚嫁首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3]益青.中国古代新娘的婚嫁首饰和寓意[N].劳动报,2016.08.23

[4]孙珊珊.中国婚嫁传统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西江文艺,2017,(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