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惊!《西游记》原来是中国珠宝大全——六界珠宝大盘点(上)

 珠宝专家团 2021-02-01

《西游记》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伴随着片头曲那一声“俺老孙来也!”,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蹲在电视机前眼巴巴的等猴哥出来的场景。不过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吴承恩老先生在珠宝方面也颇有造诣,六界人鬼神妖的珠宝首饰都各有千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瞧瞧,《西游记》里这些宝贝们!

乳窟

这第一件宝贝莫过于猴哥的家花果山水帘洞了,一处天然的宝窟。《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韵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描写水帘洞为,“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华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其中就描写到了“乳窟”。

何为乳窟?乳窟就是生满钟乳石的洞窟。钟乳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不过钟乳石需要上万年才可以形成,对于研究地理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十分珍贵。前段时间新闻上提到的湖北太清洞景区游客私自带走钟乳石被警方处罚一案也是指的这种矿物,因此大家如果前往乳窟景区观看,记得保护自然景观哟。

锁子黄金甲

孙悟空学道归来之时,第一件事便是去打怪收装备,于是去东海龙宫找四海龙王讨了金箍棒、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冠、藕丝步云履。《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云:“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

自此齐天大圣就出道了!不过四位龙王确实有眼光,即便放在现在,这套装备也是非常吸睛的。用黄金做盔甲,不但霸道酷炫拽,而且延展性好,可以拉伸变形,便于凹造型。唯一不方便的可能是黄金比重太高了,19.3左右的比重,穿上去太沉了。不过猴哥连定海神针都能抡的动,还怕这区区锁子黄金甲么。

琉璃盘

《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描写到孙悟空上天宫之后看到的繁华景象为:“.…..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其实不仅在此处提到琉璃盘,在孙悟空流沙河收服沙僧那一回中也提到,沙僧曾经是天宫卷帘大将,因为打碎了琉璃盏而被罚下凡间。这说明天宫中有很多以琉璃为材质的器具。

那么,何为“琉璃”呢?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是玻璃中的一种,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其色彩流云漓彩;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古时候琉璃只有王侯将相才有资格使用,不过对于咱们现代人来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琉璃也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碧玉盆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曾描写到孙悟空混入蟠桃大会看到的景象,“.…..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这里面提到了“碧玉盆”,不过古代的碧玉和咱们现在的碧玉有些区别。

国标中出现的“碧玉”属于和田玉下面的一个分类,目前国内市场上大部分的碧玉产自俄罗斯,俄碧的颜色和密度都相对较好,而近代的“碧玉”这一词也是在俄料传入中国之后出现的。古代的碧玉指的很有可能是深绿色的岫玉之类的玉石。

不过碧玉在古代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可以做礼制玉器,如玉玺、璧、圭、炉、钟、磬、熏、瓶、鼎、玉册等;还可以做仿古玉器,仿古代的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器等形制、纹饰制作的碧玉器皿、赏玩玉器等,有的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并用多个朝代的纹饰,并刻上乾隆御题,在玉器上出现了御制诗以及各种诗文,这类作品虽然主要是迎合统治者的对以前朝代一些艺术品的喜好而制作的,但在玉雕工艺和艺术水平上代表了我国古代制玉的最高成就,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玉雕艺术研究价值。其他如陈设玉器、玉佩饰物、实用玉器等也有出现。不过大部分是专供王公贵族使用的。

璎珞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曾对观音菩萨的外貌做过非常详细的描写,“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璎珞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袖带轻飘彩凤翎……”要说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物,几乎每次出场都是盛装打扮,派头十足。除了有一次跟孙悟空去通天河收服灵感大王时,未来得及梳洗打扮,赤足便去了。

那么璎珞到底是什么呢?璎珞,梵文是keyūra,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由世间众宝所成,寓意为"无量光明"。据《佛所行赞》卷一所载,释迦牟尼当太子时,就是"璎珞庄严身"。其实,在佛教兴起以前,古代南亚次大陆的人们早已使用它了。特别是那里的贵族,是经常用它来装饰自己的身体,并用来显示身份的。古代南亚次大陆的神,自然是贵族统治者在天上的投影化身,他们也是使用这类饰物的。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衣饰"条中,记自己在古代南亚次大陆亲眼所见,无论男女,都可"首冠花鬘,身佩璎珞"。特别是贵族:"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鬘宝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作身佩。"据《佛所行赞》卷一所载,释迦牟尼当太子时,就是"璎珞庄严身"的。

璎珞是环状的饰物,宽泛地说,包括挂在颈部和垂于胸部,戴于头部,戴在手臂和小腿等部位上的全算。它主要是用珍珠、宝石和贵金属串联制成的。

蓝田玉

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中,描写到唐太宗李世民上朝时的威仪打扮,“戴一顶冲天冠,穿一领赭黄袍。系一条蓝田碧玉带,踏一对创业无忧履……”其中描写到了“蓝田玉”。说到这蓝田玉,也是咱们国家四大名玉之一(另外三种是和田玉、岫玉、独山玉),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也曾提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据说遥远的过去,太白金星托梦给济贫行善的书生杨伯雍:"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从此,蓝田的深山就能觅得了宝玉。其实,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 。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那么蓝田玉从矿物学角度来讲,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按矿物成分及外观特征可将玉石分为五种:第一种为白色大理岩;第二种为浅米黄色蛇纹石大理岩;第三种为黄色蛇纹石大理岩;第四种为苹果色蛇纹石大理岩;第五种为条带状透闪石化蛇纹大理岩。

锦斓袈裟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细细描绘了唐僧的锦斓袈裟,要多绚丽有多绚丽,怪不得被那观音禅院的老和尚和黑风山的黑熊精觊觎呢!你瞅瞅这都啥配置啊——“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但是这一件锦斓袈裟上,就集齐了佛家七宝。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这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奇宝贝咱么暂且不提,看这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白玉琮、祖母绿,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非常受大家喜爱的珠宝。

玛瑙、珊瑚、祖母绿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就不多说,咱们来看看这个夜明珠和白玉琮是什么。

夜明珠,是世界几个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据史籍记,史前炎帝、神农时就已发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和"垂棘之璧",价值连城,可比和氏璧。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猗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晋国曾以"垂棘之璧"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车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宋元明时,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湾曾被偷盗,后被破案,物归原主。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内阁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烛。

夜明珠,其实就是能够在暗环境下发光的一种矿石,是利用了矿物的磷光特性。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冷发光现象。物质经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后,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然后缓慢地退激发并发出可见光。即使入射光停止后,发光现象仍然持续存在。因此才能在暗环境中显得尤为明亮。现今一般认为,夜明珠是由萤石制作的。(因为萤石的荧光和磷光特性都比较强。)

白玉琮,即用白玉做的琮。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明的一种礼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中最为发达。《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 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其中礼地的黄琮就是玉琮。

其基本形状是棱柱状,内圆外方,四个棱角上刻着人兽复合图像。(注意:玉琮的正确摆放位置是四个棱角面向观众哦。)

猫睛石、羊脂玉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中描写到老禅师的打扮为,“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还有描写这老禅师的生活用具非常奢侈,“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

猫睛石,即猫眼石,属于金绿宝石中的一种。由于猫眼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而得名。这种光学效应,称为“猫眼效应”。在所有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品种很多。但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真正称呼为猫眼,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都不能直接称为猫眼。宝石学界把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称之为猫眼石。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必须在“猫眼”二字之前加上宝石的名称,如海蓝宝石猫眼、电气石猫眼等。

羊脂玉,则是上好的和田玉的一种。众所周知,和田玉分为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多个品种,其中白玉里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的,称为羊脂玉。羊脂白玉晶莹洁白,细腻滋润而少瑕疵,"白如截肪"。其特点就是,特别的细腻、光亮、温润。上佳的羊脂白玉近于无瑕,好似刚刚割开的肥羊脂肪肉,而光泽正如凝炼的油脂。

金厢白玉圭

第三十七回“鬼王爷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中描写被妖怪陷害的乌鸡国国王的装束为“头戴一顶冲天冠,腰束一条碧玉带,身穿一顶飞龙舞凤赭黄袍,足踏一双云头绣口无忧履,手执一柄列斗罗星白玉圭。”(咦,读起来怎么似曾相识,好像和描写唐王李世民的套路一样啊……),在后面也多次提到,这个作为国王身份信物出现的金厢白玉圭。

白玉圭是什么呢,也是一种礼器。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相传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霜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