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古时又称栝楼,为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果实。入药部位不同,有全瓜蒌、瓜蒌皮与瓜蒌仁之分,整个果实都用即全瓜蒌。瓜蒌之根也是中药,即天花粉。我国南北各地均产。常生用或炒用。 一、功效应用 瓜蒌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则兼具瓜蒌皮与瓜蒌仁功效。瓜蒌善清热化痰,利气宽胸,被医家誉为治热痰之要药;同时能泄热通便,尤适用于痰热阻滞胸中,或兼肠燥便秘者。 常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肠燥便秘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别录》:“主胸痹,悦泽人面。” 《本草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 《长沙药解》:“清心润肺,洗垢除烦,开胸膈之痹结,涤涎沫之胶黏,最洗瘀浊,善解懊忱。” 二、配伍应用 1.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之证。瓜蒌甘寒而润,善于清肺润燥。治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常配伍贝母、知母等清热泄热、化痰止咳之药。 若治痰热内结,咳痰黄稠,胸闷而大便不畅者,常用瓜蒌仁配伍黄芩、枳实、胆南星等清热通便之药,即清气化痰丸。 《本草备要》:“瓜蒌仁能清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为治嗽要药。又能荡涤胸中郁热垢腻,生渴止渴,清咽利肠,通乳消肿。治结胸胸痹。” 2.用于胸痹、结胸、胸膈痞闷或作痛等证。瓜蒌能清肺胃之热而化痰,又能利气散结以宽胸,故可通胸膈痹塞。《金匮要略》中有瓜蒌薤白配伍三方,值得学习。 如治胸阳不振之胸痹,常配伍薤白,用白酒(即黄酒)煎煮,即瓜蒌薤白白酒汤。 若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常配伍薤白、半夏等,即瓜蒌薤白半夏汤。 若兼气结在胸,常配伍枳实、厚朴、薤白等,即枳实薤白桂枝汤。 若治痰热结胸,胸胁痞满,按之则痛,常配伍半夏、黄连,即小陷胸汤。 李时珍言:“张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结胸满痛,皆用瓜蒌实。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气,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 陈修园言:“《金匮》取治胸痹,《伤寒论》取治结胸,盖以能开胸前之结也。” 3.用于肠燥便秘及乳痈。瓜蒌能宽胸膈,利大肠,清痰热,消乳痈。治肠燥便秘,瓜蒌仁较为适宜,常配伍火麻仁、郁李仁、杏仁等润肠通便药。 若治乳痈,可用瓜蒌配伍乳香、没药、蒲公英等,共为细末,温酒调服,即瓜蒌散。 张锡纯言:“瓜蒌味甘,性凉。能开胸间及胃口热痰,故仲景治结胸有小陷胸汤,瓜蒌与连、夏并用;治胸痹有瓜蒌薤白等方,瓜蒌与薤、酒、桂、朴诸药并用。若与赭石同用,善止吐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敛肺、宁嗽、定喘;若但用其仁,其开胸降胃之力较大,且善通大便。” 三、用法用量 瓜蒌常入煎剂,少入丸散。入药部位不同,功效有别。全瓜蒌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瓜蒌皮与瓜蒌仁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须打碎入药。 四、应用注意 瓜蒌性寒而滑肠,故脾胃虚弱,大便不实,或有寒痰、湿痰者不宜应用。 自古有瓜蒌反乌头之说,但出处不详。 汪昂言:“实圆长如熟柿子,子扁、多脂,去油用。恶干姜,乌头。泻者忌用。” ——中医实战笔记:21.1.31二稿#中医实战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