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实用的口才训练清单,让你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口才能力

 jank_wj1969 2021-02-02

看了我文章的很多读者,都想提高自己的口才,却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去锻炼。

所以我决定把锻炼口才的过程,系统地写下来,希望能够帮助到有志于提升表达能力的朋友,针对性地锻炼到自己的口才能力。

但记住一点:“看到知识”并不等于“掌握知识”。当你看完一篇讲述如何表达的文章之后,只是代表你了解到某些表达的方法而已,却并不代表你已经掌握了这些表达方法。

想要掌握一个技能,只有花时间去锻炼,打通大脑的神经元联结,我们才能够真正熟练地运用出这项技能。

大脑对一件事从陌生到熟悉,这个过程短的话需要一个星期,长的话则需要几个月。不管你要学习什么,预留给自己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去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明白这一点之后,接下来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时间针对性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你才能够把努力的效用最大化。

那么如果你想要锻炼自己的口才技能,该如何开始呢?

锻炼口才的系统化流程

一般来说,我们的表达能力,由“三大部件”组成。分别是:

1,口音;如发音要清晰、明朗、悦耳、准确等。

2,技能;如说话流利,情感到位,讲述生动等。

3,内才;如思维反应,心理素质,知识储备等。

这三大部件,对应不同的训练项目。

如果你说话不够力气,或者说话声音过紧,没有足够的气息去说一大段话,那么就需要从你的口音这部分练起。

如果你说话经常吞吞吐吐,说完上一句就说不出下一句,或者言谈永远给人一种死气沉沉,情感毫无变化的感觉,你就需要锻炼第二个部分。

而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聊天时反应不够敏捷,或者跟别人对话时很容易感到紧张,觉得自己不知道跟别人聊什么,那么就需要针对性锻炼第三个部分。

但根据我自身的经验,第一、二部分的技能,只要给自己一两个月时间去锻炼,打好基础,基本上你就能够“出师”了。

反而第三个部分的技能,则可能需要我们用更长的时间去锻炼,直到形成某一种“条件反射”般的习惯,才能够算是“毕业”。为什么呢?我在文章后面会提到。

所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然后针对性去锻炼自己口才还不够的部分,我们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到自己的口才能力。

具体要怎么做呢?

锻炼及美化你的嗓音

正所谓“嗓音是我们的第二张脸”。说话好听的人,相信任何人都愿意跟他交流。

当然,有些嗓音是天生的,我们改变不了。但有一些后天的不良发音习惯,则可以通过锻炼去改善。如声音不够圆润饱满,或者是低沉拖拉、尖锐刺耳的声线,都会影响你给别人塑造出来的“声音形象”。

由于声音的锻炼,很难通过文字去“展现”出来,所以这里只提供一些让发音变得更好的基础方法。大概有三种:

1,用好发音的共鸣器官;

2,调整气息的呼吸方式;

3,锻炼舌头的吐字效果。

什么意思呢?

我们说话,声带是负责发出声音的,但发出来这种声音好不好听,则取决于我们的共鸣器。而口腔、胸腔和鼻腔,就是组成共鸣器的重要部分。

如这个绕口令:

江大娘买大梁,项小祥买香肠。

买大梁的江大娘和买香肠的项小祥,一起到市场。江大娘买了一根梁,项小祥买了二斤肠。

江大娘买的大梁江大娘扛不动,买香肠的项小祥帮买大梁的江大娘扛大梁,买大梁的江大娘帮买香肠的项小祥提香肠。

如果你的共鸣不好,就很难圆润而饱满地说出“ANG”这个音,就会给人扁平的感觉。所以想要练就准确而清晰地发音,你就要让你的整个发音系统有足够的力气。

这个力气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所谓的“丹田发力”了。丹田就是在我们肚脐一下的地方,是小腹部。

一般人说话,通常都是用“胸式呼吸”的。这种呼吸方式储存的气息不是很多,不仅一下子就用完,而且缺乏力量。

正确的呼吸方式,应该是“胸腹式联合呼吸”,就是呼吸时把气吸到丹田里,直到小腹鼓起来,然后再缓缓呼出。

这种呼吸有两个好处:1,由于胸腹各呼吸器官同时参与运动,增加了胸腔的容积,使得气息的容量加大。2,有利于增加我们对于呼吸肌肉群的控制,保证对声音更好的支撑。

当我们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去说话时,我们的发音就会更饱满和更有力量感,从而达到清晰、明朗、悦耳的程度。

那怎么锻炼呢?多读、多念、多说是唯一的做法。

经常朗读不同的绕口令或者文章,让你的舌头在吐字时得到足够的锻炼,久而久之,你的发音系统就会慢慢得到改善了。

想要深入学习,可以到视频网站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资源,网上已经有很多了。

掌握表达口才的通用技能

打好了发音的基础,接下来就要锻炼自己的表达技能了。

我们的表达能力,通常都是用在哪些地方上呢?就是用在与人交流上面。当我们跟别人说话时,往往会涉及到两种口才技能:

1,说什么;

2,怎么说;

很多人口才不好,就是在这两方面出岔子。而这两个技能,不是分开运用的,而是以一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不管我们跟什么人说话,其说话内容不外乎有三种“陈述事实、抒发情感和议论评析”。所以当我们表达这三种内容时,就需要用到相应的表达技巧。

当我们陈述事实时,最好能够做到“生动、形象、流利、完成”的表述,而不是“零散、枯燥、干枯、毫无逻辑”的絮叨。

当我们抒发情感时,最好能够说出“真挚、鲜明、适度、包含情绪”的言辞,而不是“矫揉做作、模糊不清、虚假空幻”的无病呻吟。

当我们进行议论评析时,最好能够发表“准确、全面、深刻、新颖”的见解,而不是“偏离中心、陈旧迂腐、前后矛盾”的东拉西扯。

那怎样才能够让自己锻炼成这个样子呢?比较有用的锻炼方式有四种:

第一,朗读训练;

朗读的作用,除了深化自己的发音系统之外,还可以让自己舌头在吐字发音的灵敏度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很多人说话不流利,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字词或者句式的运用不够熟练,而朗读就可以帮助他们熟练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锻炼方式根据你想要锻炼的口才能力,如演讲、辩论、交谈、汇报或者抒情等,找一篇适合的文章,然后用相应的思想感情去大声朗读十几遍,直到自己看了上一句,就能够瞬间说出下一句。

第二,复述训练;

复述的作用,就是通过提取脑海中对某些原始材料的记忆,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再一次讲述出来。

复述可以有效理清我们的思考。当我们看完一个故事,假如能够从头到尾流利地复述出来,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锻炼方式:每天找出一篇简短的文章,认真看完之后,用关键词梳理出文章的思路,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文章的大概内容。

最好用录音把自己的复述录下来,第一遍复述得不好,就复述第二遍;第二遍不好就复述第三遍,直到复述的意思跟文章无限接近。

第三,评述训练;

评述的作用,就是表明自己对某一事物、某一观点有什么见解的表达方式。评中有述,述中有评,二者紧密结合。

评述不仅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要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必要的论证。当你的评述能够做到有理有据,那么你的逻辑思维就会得到有效锻炼。

锻炼方式:找一篇论述性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先评后述,还是先述后评,然后思考怎么去讲述事情,评论观点的。

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试着模仿这种格式,去讲述生活中的某个观点,可以结合近来的热点新闻发表意见。

第四:描述训练;

一个人说话生不生动,取决于他的描述能力是怎样。描述是通过观察,将人、事、物、景等表达对象的特征及形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的口头表达方式。

当然,描述跟复述一样,也要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不能什么都要“面面俱到”。而且,描述对于逻辑思维、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你结合声音变化,让表达做到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锻炼方式:每天可以对看到的人物和环境进行描述训练。例如当你看完《金刚大战哥斯拉》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你对于两只怪兽有什么样的印象?你可以说出来吗?

想要让描述的语言准确、恰当,就需要储备和掌握丰富的词汇。然后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加上不同的修辞方式,利用象声词来提高表达效果。

内在才能的养成和提高

经过上述的基础训练之后,你的表达能力,肯定会获得一个显著的提高。

但上面提到的技能,都是属于口才的“显才”,就是显露出来的才能。至于我们能不能发挥出这些“显才”,还要看我们的“内才”,就是我们的潜藏在体内的才能。

而这些“内才”包括:

  • 思维反应:如聊天时如何应对障碍,构建话题,快速应答等情况。

  • 心理素质:如面对不同的人,身处不同的场合,都可以控制紧张的心理。

  • 知识储备:如能够针对不同的话题发表意见,也知道怎么去积累知识。

我在前文说到,第一、二部分的技能,只要给自己一两个月时间去锻炼,打好基础,基本上你就能够“出师”了。

然而第三部分的技能,为什么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锻炼,直到形成某一种“条件反射”般的习惯,才能够“毕业”呢?

因为掌握第三部分这些“内才”,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我们长年累月地去有意识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锻炼自己才可以。

即便你在大学时期,已经拿了演讲第一名,但出来社会工作之后,跟不同公司的高层讲述自己的项目计划,你依然会感到紧张,你依然都不知道怎么去讲述的。

毕竟这些事情,都是在我们舒适区以外的范围,我们只能在结合固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三种“内才”没有一个“毕业”的标准的。

首先,对于思维来说,你最好学习和掌握以下的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可以让你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也会让你说话的反应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如:

A:砖头有什么用途呢?

B:可以用来盖房子,砌墙啊!(常规思维)

A:除此之外呢?

B:你喜欢的话,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或者你想不开的时候,拿来自残也挺方便的。(发散思维)

A:不会吧!砖头也可以做礼物?

B:当然啦,砖头很重要的!没有砖头,我们的世界就不会好像现在这样子。砖头就像我们人体中的骨骼,没有它们支撑着,就算我们皮肉多么厚实,也会干瘪得如同一块廉价的地毯一样。(形象思维)

A:那用砖头怎么自残呢?

B:别人心口碎大石,你脑袋破砖头,效果也是杠杠的!(类比思维)

A:那万一我不小心用力过度把脑袋打爆了,我是不是会死啊?

B:你是个人就会死!(逻辑思维)

锻炼思维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心理素质的提升。

而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其标准有四点:

1,稳定的自信心;

2,有意识抑制担忧心理;

3,目标定位符合期待;

4,意外挫折的极限承受。

就是说,你先要懂得如何让自己培养足够的自信心,如解决你的自卑心理,和通过实践的方式积累成就感。

同时,对于某些讲话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经常的适应性锻炼,让自己多接触类似的场合,增加自己的心理熟悉感,从而把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抑制到合理的范围内。

然后,保持平常心,不要给自己太大的期待,正确定位自己,这样当意外挫折出现时,也能够做好承受的心理准备。

例如我当初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就是通过到各种商店,跟不同的销售员聊天,而慢慢让自己适应这种场合,从而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的。

但跟销售员聊什么呢?这就是涉及到知识储备的问题了,你可以思考:

  • 主要是聊什么话题?

  • 从哪些地方可以搜集到话题的信息?

  • 搜集到什么程度的信息才算足够?

例如现在让你去特斯拉的4S店跟销售员聊天,你要怎么跟他们构建话题呢?带着上面的问题提前储备知识,这样你去聊天时,心里也有一个大概的交流方向。

平时生活中看书也好,浏览资讯也罢,都可以这样做。久而久之,你自然就能够跟别人有话可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