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古典诗词·格律卷作者:竺黎燕 当当 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作者:刘叔新 当当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那么这首词呢也是一样,从内容上不是复杂,比较太简单,我们就不去串它了。我们还是讲这首词这个词牌的特点。首先这个词牌第一个特点,它全部都是七言律句,或者说七言句。第二个特点它押的是去声韵或仄声韵,律诗一般都是押平声韵的。它押仄声韵。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三个特点,律诗就分为四联它是分为上下两片,可以说前四句和后四句中间是有一点断的,不能说断应该说是遍吧过遍,有一点变化。第四特点,它虽然是七言句,但它不是律诗的律句而是词句。比如像这样的句子:梦又不成灯又烬。像这样的句子,你要把它放到律诗里去就一定乱套了,夜深风竹敲秋韵,它似乎还可以放在诗里,而万叶千声皆是恨这样的句子放到诗里,就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味不舒服。有点像一个男人学着女人的那个说话的腔调和走路的姿态很难受,所以它回归女儿的身态后就很舒服,多少带了点柔美有点千娇百媚的意思在,所以说语言上又不一样,这样的句子包括它的结构,这就是词了,这个词牌的名字叫玉楼春。 玉楼春大概还有很多,还有好几个别称,好象还叫木兰花之类的吧。你们可以从唐宋词格律这本书里去查。玉楼春和木兰花又不完全一致,木兰花,木兰花令,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有很多种体,但其中有一种体和玉楼春完全一样的,在它的过去形成过成中有区别,后来就没有区别了,这个在《唐宋词格律》里也没有完全说的那么细致,但是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是这个意思。有的时候,你看它怎么这个可以叫木兰花,这个怎么就叫玉楼春,就跟蝶恋花有的叫凤栖梧,像还有的地方叫鹊踏枝。像鹧鸪天有的还叫思佳客,名字有很多别称,这些东西我们知道就可以了,然后你做的时候,由于小令是不需要加题的,你要是用鹧鸪天来写这个内容可能似乎有什么地方我没有说到,比如说我要写怀人赠朋友,那么写鹧鸪天就不如写思佳客。如果你想表达一种幽幽的淡淡的离愁或某种情绪,所以鹧鸪天也可以同时代题了,所以你写的时候什么时候叫木兰花,什么时候叫玉楼春,可以根据你的内容来适当的去用,那么结构其实都是一个。这首词我们点到这就可以了。 我们最后看一首欧阳公的这一首碟恋花,错了,前边还有一首,这一首不能丢,我们先看欧阳公这首浪淘沙令。 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之所以要说这首词,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浪淘沙这个词,我们前边说的不多,印象里只是讲过李煜的一首浪淘沙,不像蝶恋花临江仙等等,都讲过,一个调子都讲过好几个例词。浪淘沙也是一个挺好的调子,但是我们讲的不多,在这里重复讲一个浪淘沙。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从风格上看,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像这样的句子,它明显的带有一点那种豪荡疏荡的那种味道,它和传统的那种小令,那种优美的优雅的那种味道,有一点不太相同,而且从韵脚上它用的一东二冬韵。那么这种韵,它就带有一种大气带有一种豪气出来。这个味道和选韵也有很密切关系,你遇到东风同中洪,遇到这样的声音的时候,往往那种黄钟大吕那种声音就出来了,我们听编钟的时候,那种洪钟大吕的声音一敲咚—嗵—,和那种叮叮—铛铛,完全不一样感觉,音不同味道不同,所以说选韵的时候也有这种道理。 你四支五微韵,就是那种喜欢写那种哀哀切切,写那种腻腻歪歪那种感觉特别舒服,而那种三江七阳呢。写那种比较悠扬的舒展的比较舒服,像这种一东二冬韵一出来,它自然是那种比较大气的比较豁达的味道它就出来了,所以说就是这首词又和前边的大多数词不同,不同在它的味道略微带点豪荡旷达。这是第二点。刚才说我们讲了一首欧阳修的词,就是这个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他的味道和过去的不同了,他这里又来了一首内容的和过去的不同,那么你就要注意,词到了欧阳修这里是不是比前人又变了一点,你记着,前人几乎没有的,到了他这里差不多是第一次出现,是一种尝试而且被后人认可,等同于一种创造。那么也就是词的发展又发展了一步,我们去学他的时候,就像流派风格的变迁,我们掌握他为什么这样。慢慢理解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了。如果说我只看花间,哎呀,词原来就这样子啊!说只看周邦彦,原来词是这样子的。这都不对,那么你至少把宋词整体读完一遍,你才有一种综合的感觉原来词是那样子,所以点这首词,有这个道理在。 第三点,这首词它从内容上有个特点,风格上把酒祝东风,这样的句子。你一读就明白,它比较疏荡,也多少还有那么点直白,它和那种纯婉约的那种,像夜深风竹敲秋韵,和那种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味道不同吧。那种呢它有一种幽幽的络绎不绝的那种感情传递过来,这里比较哗啦啦感觉就传过来了,说垂杨紫陌洛城东这样的句子呢,它本身是写景的,可是它写的比较,怎么说呢,这种就像弹音乐,他是那种稀哩哗啦弹过来的,而不是那种一点一点那个小音在那撮来撮去的。他的风格上与前边的一些个词有明显的不同。你可以从他的字面一个字一个字,然后整体读起来的这个味道去感觉,那么可能一下子说不好他,但是你应该能体会出来它确实有了一些变化。那么下片呢还更能引人入胜,这种表面上看来比较粗一点的,旷达一点豪荡一点的词,其实他表达的却是一个比较幽婉的心境。他怎么表达呢?他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两句还比较直,说今年花胜去年红。也挺直。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句子也挺直。可是你读完了之后你才明白,奥,原来这么回事。今年花胜去年红,谁同?这里他藏了一种?绕弯子啊,绕来绕去,绕来绕去,绕了很多弯子,这首词。那么他的章法结构就又体现出来了,一层一层转一层再进一层,像回廊一样来回绕。仔细体会,上片下片,上片都是很欢快的场面,下片加入了感慨感叹,然后就使词的脉络趋于复杂,让它产生跌宕之美。但是风格上呢又带一点豪荡带一点旷达,不纯是婉约。这是这首词的特点,就是说读欧阳修呢这首词不能不读,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首。 然后我们最后看一首欧阳修的这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蝶恋花讲欧阳修是没有办法不讲这首蝶恋花。就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但是还是这句,因为我们词讲到了今天的时候,大家都应该有一定的读词的基本功和常识了,所以串它的内容就没太大的意思了,你完全可以读懂了,那么这首词我们也是还是简单的提示一下说一下就可以了。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这个词牌,我们前边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那么这首词它的特点呢,首先在一头一尾。庭院深深深几许?这种句子,它就是在叠字,咱们一般说叠字,叠两个字就叫叠字,袅袅,娜娜,这就是叠字。但是他说庭院深深深几许,从语法结构上来讲,这三个字它是不同的,这一个字连续出现三次,他是意思不同的。语法结构上意思上都有区别,而且他是一种比较开创式的一种字的用法,我们在第一讲里就讲过,字法词法句法拍法,在这里呢,他的句里边他的词是这么用,这是一个特点。后边他说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那肯定是一个女人站在一个大院子里,这个院子其实不一定真的要有多大,庭院深深深几许,到底是几许?不一定非得是个大院子那么大。这是一种带有夸张的说法。第一,过去的有身份地位的人他确实是,过去的人有钱啊,他住的房子不像我们今天是的,住个什么三十平米,五十平米,八十平米,过去有钱人随便,一盖几个房子前院后院一跨院,相当于人均居住面积可能就几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过去人有钱,不像今天人一样。 但是也不一定说他这个庭院深深深几许就一定要住到了我一个人几千平米,甚至上万平米,那么大房子那么大院子那不一定,还是有一种夸张的成份在。再有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就是把她放在一个就一个小院那么一间房,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其实不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吗?它有这么个道理在里面。当然了,这句词太有名了,以至后人无数次的去被模仿,无数次的引用,以至最后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它就产生无数个引申意,那是后话,我们也就不多说,我们把这首词讲明白就可以了。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个女人她站在屋子里,倚着栏杆也好还是倚着窗帘也好,倚着门边,倚着窗边都可以,那么往外望。她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杨柳堆烟,你看这个词用的多美。欧阳公前面说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时候,就是那么比较白的话就出来了,到了这里他杨柳堆烟,这个句子用词那么典雅,那么精工细致。文人词的特点就是那样,它需要那种比较旷达比较疏荡的时候,他就那样写,到了这里他就这样写,所以说不是一个人我生下来就什么派什么派,不是,是我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等于说真正的文人它应该是文武全才。我需要怎样就怎么样。 然后他下面说帘幕无从数,到底有多少帘幕呢?这个帘幕既可以是自己眼前的帘幕,也可以是人家的帘幕,就说人家的屋帘也挑的那么多,我想看什么或者说我想知道什么也都看不见,而且本身这屋里也是一层一层的帘子,就跟那庭院深深深几许那个意思其实是连在一起的。那么后面他转过来说了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玉勒雕鞍是什么呢?是她所思念的那个男人骑的那个马,那个男人骑的那个马游冶到哪了呢?到了章台路,但是楼高我看不到章台路,但我知道他游到那去了。或我想见他一定是游到那去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章台路这是用了一个典,到了周清真的时候他说:章台路,还见退粉眉梢,饰花桃树。这都是一个意思,章台柳也是这个章台,章台路,章台代表的是青楼是娼门之地,在宋朝的时候男人到了这种地方不算毛病,但是女人在家里是很孤独寂寞,所以这首词它是以一个女子在家的角度,思念丈夫,有一点凄有一点愁有一点苦还有一点怨。那么下边就接着写这个女人的心境:雨横风狂三月暮,这是在三月暮,不一定非要下多大雨刮多大风,因为心境不好,所以雨横风狂三月暮。 作者:李方 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