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泉学大家倪模及其《古今泉略》○宋康年

 Jennifer鲍子贤 2021-02-02

个人简介


宋康年(1925--),望江县城内人,笔名白菲、抚云、雷子,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原县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长,第二届县政协委员,县钱币学会顾问,县收藏协会秘书长、安庆市考古学会理事、安庆市收藏协会学术顾问、安庆市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庆市玉器研究会专家组顾问,安徽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省楹联学会、省钱币学会、省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囯考古学会会员。曾受聘北京宝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鉴定组顾问、受聘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专家组顾问等。2005年7月8日受安徽省文物局通报表彰为安徽省文物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等奨,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奨金4000元。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家文物局颁发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荣誉纪念证书。

清代泉学大家倪模及其《古今泉略》
中国钱帀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  宋康年

坐落在千古名句“不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出囗旧址------安徽望江县雷池乡雷池入长江口处------雷港村境内有一座清代泉学大师倪模墓。今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之际,笔者有幸来到倪模墓前凭吊,不禁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提起现今的倪模墓,其中还有一段小小曲折的经过,该墓原在该县鸦滩镇长丰村呉家大屋南边的一个小山斜坡上,面积约三十多平方米,墓前有尚书王引之撰写的墓表,墓碑,均在抗日战争时期遭毁,仅存一丘墓堆,荒草丛丛,无人问津。2000年因地方工程动工,倪模墓后由其倪氏后裔迁回至祖居雷港村现址。倪模老先生的遗骨,长期流落他乡,如今总算魂归故里,乃一大幸事也。现今重修的墓园,沿着雷港村前环塘走去,一座规模较大,碧草如茵的倪模墓陵园,就呈现眼前。在墓前还立有二碑,其中一碑,为墓志铭,上刻有尚书姚文田(清嘉庆四年状元与倪模为同科进士)撰写的“钱之癖,非和峤俦,书之谣,与皇甫侔。贯穿古今穷源流,山经海志皆捜求。学海博涉内行修,一时贤士从之游。力敦任恤戎薄谕,涵育后代储薪槱。斯人一逝归山丘,典型衰谢谁复留!我为铭之藏墓幽,令名奕奕垂千秋。”另一碑,係修倪模墓时的乐助榜,陵园整洁清新,粛穆井然。

倪模,字迂存,号预抡,又字韭瓶,号遇林。安徽望江县人,世居大雷岸(安徽望江县雷池乡雷港村)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卒于道光五年(1825),享年七十六岁,幼时以耕读为业,四岁就读于锄经堂,每天早晨跟着许多牧童一阵去放牛,嘴里总是背诵所学的书,从不间断,后来他就更加勤奋地钻研古典书藉。二十岁时,即乾隆三十四(1769)考入县学,三十岁,乾隆四十四年(1779)中举,乾隆五十二年,考充景山官学教习,期满拟擢任知县,但他自以为性愚直,不合时宜,放弃县官不做,他说:“知县为亲民之官,判断轻重稍失冝,恐不能为民造福,且余性憨直,与其俯仰时趋,孰若归田著书之为乐乎?” 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仍弃不就,并笑着说:“五斗折腰,我能为之乎?吾家尚有薄田可耕,江边老屋数楹,藏书充牣其中,吾以终吾身可矣。” 后因老师力劝,就任安徽凤阳府教授,任职期间,不避怨,不辞劳,筹集资金,修复孔庙,并筑精舍十间供诸生,使管弦适得其所,他常常教训弟子,不要沾沾于科举,而应多多研究学问。任满回望江原籍雷港,筑室于大雷岸,家有书楼“经锄堂”,作有《经锄堂各架藏书序》并从事著述,校勘,收藏工作。嘉庆五年(1800) 于读书草堂后,筑起小阁七间,名”江上云林阁”。倪模性嗜藏书,金石,古钱,尤以藏书较丰,每得秘书,手写口诵,夜以继日,校勘经史诸书数十种。居京师时期,不惜高价购买旧本,甚至质衣以偿,终于得书五千余卷以归,加上祖上遗留和他人赠送的图书,”二水山房” 藏书近十万冊,为当时安徽藏书之冠。<江上云林阁书目>即述其所藏图书目录, 其中以<四厙全书>为主。他先后校勘经史诸书数十种著述数十卷。< 安徽通志列传>中载:“综其所撰,有裨教化者则《倪氏族约》,有裨经世者则《导淮由天长合肥注江辨》,有裨著录者则《锄经堂书目》七十二卷,有裨经传者则<双声古训>十卷------。”《古今泉略》32卷。此外还有《钱略序传》,< 新建望江试院记><雷港源流考><慈湖考><王慈湖先生传><沈六圃选择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推<古今泉略>,为他以二十年精力捜罗研讨编成的。同时他与当时享有盛名的学者钱大昕,戴震等人交往甚笃,中年时攻金石学因和当时囯内泉学家江德量,翁树培,宋葆淳等人结为知已,更加引起他对古钱研究的兴趣。从此便广泛搜集古钱帀,他常年携一囊,行于街市,乡野,四处求购,见有不同钱品,必予收购。倪模广搜博集古钱十余载,所得古钱二千余品;且注重研究,详加考释,常常废寢忘食,常年不懈;收集古泉拓图四千余品,均已载录书稿之中,经过十余年勤搜博采古今钱币文字及拓图资料,汇集撰编成书,书名曰<古今泉略>,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厐杂,它已超越前人旧谱,堪称钱学巨著。问世后,影响甚大。他的同科进士姚文田赞其书“考究形制,辨别时代,实为考古者之一助。”说的毫不夸张。

<古今泉略>该书为通史体,凡三十四卷,大体分为钱图和文字两大部分,图形逼真,被称为诸谱中最精美之一种。侅书图文并茂,刻工精美,以活字木刻印刷于白莲纸上,装帧甚精,由大雷岸经锄堂印卷一至卷二十六为钱图部分,中外钱图四千余品全书共三十四卷:卷首为国朝钱制;卷一国朝制钱,载天命,天聰及顺治至乾隆钱品;卷二古布载空口铲布,釿布,安邑布;卷三四载古刀帀;卷五六载尖足布,平足布;卷七至卷十四自周秦两汉下至明代钱品;卷十五载花钱及厌胜品;卷十六载古钱伪品;卷十七至十九载外国钱(包括金银洋钱);卷二十载古钱奇品(蚁鼻钱藕心钱及玉钱等);卷廿一至廿三载古钱异品;卷廿四,廿五载古钱存疑;卷廿六载各式钱范30品;卷廿七载楮币源流;卷廿八载历代谱录59种包括刊本,写本及已散佚仅存书目者;卷廿九,三十载历代钱制;卷卅一载古钱附录;卷卅二载古今收藏姓氏皮师友题赠;卷末载钱略叙传,主要收录和论述自唐至明的历代货币理论及其利弊得失,并收录介绍了历代谱录和主要藏泉家。书中钱币多加考据,议论精当,对自后钱币研究有很大裨益。正如他的同科进士姚文田赞云:“考究形制,辨析时代,实足为考古者之助。”民国钱币界元老丁福保先生对该书评价说:“是书自古代货币泉刀之制及历代园泉,以及清一代钱制,纤悉具备,教授又博考群书,凡历代钱监並采铜之处皮鼓铸之法,每岁出钱之数,以及宋元明清纸币之通塞之大凡,无不一一甄录于此书,而于钱币之本末,可称赅备而无遗矣。” 当代泉学家彭信威教授曾评价:该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特别是褚帀源流一卷中详细叙述了从唐代飞钱,宋代钱引,交子,关子,会子,金代交钞,元代交钞,宝钞,银货,明代宝钞等纸币的发展史还涉及盐,茶,竹,钖,絲等引,钞。这些都很有参考价值。《古今泉略》卷帙浩繁,稿成之时是嘉庆十四年(1809),倪模已届花甲之年,从乾隆五十七年开始编撰,经历十七余载,可见其艰辛,他生前因旡力给书稿付梓,而搁置在家中,后“因其家中衰落,其书稿不知流落何所。”后落为他人所藏。直至光绪三年(1877)倪模之从曾孙荆州太守倪豹岑,于同邑方姓家寻获得此书稿,才以二百金赎归,并请古泉名家杨守敬,饶登秩两先生负责校勘及监刊,由瑞安孙衣言氏作新序,归安姚觐元氏撰跋文,交大雷岸经锄堂精印刊行,成为清末民初近六十年内通行之刋本。

倪模生性忠厚,好义乐施,嘉庆十四年(1809)望江发生特大水灾,他首创赈贷所,拯救灾民,又选择高地掩埋死而无人安葬的贫苦百姓200余具死体。人称其“忠厚愷悌,洵有古人之风。” 嘉庆十九年(1814)倪模由凤阳回家度岁,船到芜湖被风受阻,在江边见一妇女抱婴儿哭泣,一问才知是近日丧夫,生活无依,欲投江自尽,倪模立即慨然倾囊相助,归家时囊空如洗,举家愕然。

倪模为人处世,从不趋炎附势,见大不卑不亢,见小则不欺不傲,这种高风亮节,这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乡里曾流传这样一段轶事:倪模的门生太湖赵文楷中了状元之后,路过望江雷港时,派人送去名帖求见倪模,一则是以此显示自已的身价,以资敬慕。二则是想请倪模出来任职,以辅其政。当倪模知其來意之后,却避而不见,命家人婉言谢绝,可见倪模对名利之淡泊,而对耕读之热爱。故他的座右铭是“交耐乆朋,心无欺语,作有益事,读未见书。”印证其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的理念。

注:  该文曾发表于<安徽钱币><贵州钱币>等杂志。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标题、正文、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文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文或图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