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发朋友圈的人和不发朋友圈的人,“生活状态”的差别很大

 舒山有鹿 2021-02-02

你已经很久没发朋友圈了

朋友圈就像是一个分享平台,你能在其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状况,也能在其中传递自己的爱恨情仇。

在朋友圈刚出现的时候,人们便发现,能得到别人的点赞和观赏,这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他人的一种认可。

为了这一种所谓的幸运和认可,人便会沉醉于朋友圈之中,不断去尝试发一些生活的琐事和想法。于是乎,在不断的循环中,朋友圈也就成为了一种“潮流”。

从商业和心理的角度来说,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想展现自我的欲望和需求。而朋友圈这样的平台,就是由此而应运而生的。

对于朋友圈,在知乎上,有人这么说道:“在社交网络发达的年代中,朋友圈的出现,弥补了朋友之间情感的不足。”

就像有些从未谋面的朋友,你能在朋友圈中看到这个人的生活轨迹和生活状况。

就像有些熟悉的朋友,你能在朋友圈中和他们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双方的熟悉程度,让友情能一直保持。

可是,既然有喜欢发朋友圈的人的存在,就肯定会有不发朋友圈的人的存在。为何呢?因为随着朋友圈意义的变质,有些人便厌恶了朋友圈。

其实这两种人,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要知道,发朋友圈的人和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生活状态的差别,那是巨大的。

为什么你发朋友圈没人点赞

发朋友圈的人钟情于“分享”,而不发朋友圈的人习惯于“潜水”

既然朋友圈是一个“分享”的平台,那么发圈的行为,就是一种“分享”的行为。因为热爱分享,才造就了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

对于那些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来说,他们不想掩盖自己的轨迹,不想成为朋友圈中的透明者,而想让自己的生活轨迹,让别人知晓。

很多人会认为,每天也就那么多的事儿,怎么会有一些人每天都在发朋友圈呢?

有些人,他们吃个饭都要发圈;有些人,他们上个班都要发圈;有些人,他们遇到鸡毛蒜皮的事儿,也要发圈......

这些发圈的人,他们喜欢用朋友圈来记录生活,也想将自己的生活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相反,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习惯于“潜水”。这种“潜水者”,他们不发圈,但又喜欢看别人的朋友圈。

前者和后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分享”的心理。前者热爱分享,什么事儿都不隐藏。后者喜欢隐藏,啥事都藏在心底。

可以说,后者就是一些社交场上的“老油条”。

原来,发朋友圈的人和不发朋友圈的人,生活的 差距 真的很大

发朋友圈的人喜欢“炫耀”,而不发朋友圈的人崇尚“低调”

为何会有人发朋友圈,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吗?

其实,不能这么说。因为分享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在炫耀。而炫耀,恰恰就是人自我满足的欲望和天性。

就像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很优秀,不是今天拿个第一名,就是明天拿个一等奖。如此,家长就会发圈,让别人都知道他孩子的优秀。

这个“知道”,就是他自己向别人炫耀,从而给自己挣得面子和荣耀。因为他们都不想掩饰自我,而想给别人心底留下好的印象。

所以说,像这一类炫耀的朋友圈,那是有很多的。而我们也不需要说厌恶,因为这是每个人不可摆脱的天性。

而那些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他们格外喜欢“低调”,哪管是得了什么大奖,孩子有多优秀,他们都不想被人知道。

很多人就会疑惑,你不发圈,别人又怎么可能知道你的优秀呢?

其实,在不发圈的人看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与其发圈让别人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从而影响人际关系,不如不发,做个“普通人”,少惹是非。

地产中介的朋友圈文案,杜蕾斯也要自愧不如

发朋友圈的人执着于别人的眼光,而不发朋友圈的人自由潇洒

曾有人说过,发朋友圈就是一种“上瘾”的行为。一旦你发多了,你将会停不下来。

如果你很少发朋友圈,那你是不会懂何为“朋友圈上瘾”行为的。而如果你经常发,那你就能理解当事人的心理了。

为何有些人会把发圈的行为当成是一日当中必做的事项呢?因为他们习惯于打卡了,也习惯于别人的点赞和评论。

如此,当某一天,他们发现朋友圈特别冷清,无人光顾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就会变得忐忑纠结起来。

这样的忐忑和纠结,源自于我们人执着于别人的眼光,总想让别人对我们留有好的印象,总想成为他们眼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而那些不发圈的人,他们反而不会在乎他人的眼光。在他们看来,别人怎么看,那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自己怎么看自己。

想想看,一个人连去一个景点也要拍照发圈,白白浪费观览的时间。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有点轻重不分呢?

或者说,轻重不分的背后,是不是这些人的内心已然被束缚住,没有后者那么潇洒自在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多人思考。

但不管怎么说,发不发朋友圈,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只要自己觉得开心,那就足够了。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