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时空,听两首中外军人喜爱的歌曲

 军迷学堂 2021-02-02


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听中外两首经典歌曲。

第一首是诞生于一战,风行于二战时期的歌曲:Lili Marleen(莉莉玛莲)。据资料显示,该歌的歌词源于1915年(一战时期)被征召到德俄前线的汉堡老师Hans Leip(1893-1983)所写的一首诗,原名为“提灯下的女孩”,出版时改名为“年轻哨兵的歌”,诗中描写了一名战士在营房外的灯光下与心上人莉莉·玛莲依依惜别时的情景。1938年,柏林作曲家诺贝特·舒尔策为它谱了曲,并改名为《莉莉·玛莲》。唱这首歌的歌手中有两个人最为出名。



一个是德国的夜总会女歌手Lale Anderson,它是这首歌的原唱,其最初于1939年灌制了这首歌的唱片,只是因二战爆发,销量一直不佳。194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德国占领的贝尔格莱德一家德国电台播放了这首歌曲,很快它就受到了同盟国和轴心国敌对双方士兵的喜欢而不断被要求重播。因这首歌曲唤起了士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回忆,也使得厌战情绪在士兵中漫延。为此,盖世太保以扰乱军心及间谍嫌疑为由把歌手Lale Anderson及相关人员也关进了集中营。



该曲的另一位演唱者Marlene Dietrich(1901-1992)是德国著名影星和歌手。二战前她就因出演电影《蓝天使》而在德国大紫大红。纳粹上台后,她因反战而毅然离开德国,加入美国国籍。她演唱的这首歌(包括德文版和英文版)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希特勒曾以优厚条件请她回国,但遭到她的拒绝,直到1992年,她在法国巴黎逝世,再也没有踏入德国本土。不过,她逝世后,德国人迎回了她的尸骨,安葬于柏林,据说德国人为了纪念她还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柏林的一个广场。

下面是这首歌的歌词,堂主不懂德文,下面的翻译是从网上搜索到的,只是直接复制粘贴的。


莉莉玛莲(Lili Marleen)中德文对照歌词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ß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 seh'n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在军营之前

在大门之前

有着一盏灯

至今依然点着

我们要在那里再见一面

就站在那座灯下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Unsere beide Schatten

Sah'n wie einer aus

Daß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n es seh'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我们两人的身影

看来像是合而为一

那是情侣一般的身影

被人看见也无所谓

所有的人看到也是一样

只要我们在那灯下相会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Da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rad, ich komm sogleich

Da sagten wir auf Wiedersehen

Wie gerne wollt ich mit dir geh'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哨兵已经开始呼喊

晚点名号也已吹起

迟了的话是要关三天的紧闭

我必须立即归来

只好在此道别

但心中仍然盼望与你同行

与你一起,莉莉玛莲

与你一起,莉莉玛莲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zier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ß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s gescheh'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我能认得你的脚步声

你的步伐有着独特的风格

夜晚变得令人燃烧不耐

我忘记了是如此的遥远

我将遇到如此悲伤的事

此刻你会跟谁在那座灯下

与你一起,莉莉玛莲

与你一起,莉莉玛莲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äten Nebel drehn

Werd'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不论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

或在地球上的任何一片土地

我都渴望梦见

你那令人迷恋的双唇

你在夜雾之中旋转飞舞

我伫立在那座灯下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这首歌之所以被敌对双方士兵共同接受,甚至是在同一战场之上,在相距不远的战壕里一起收听或共同吟唱,因为它表达的是士兵们共同的心声。身为军人,为各自祖国而战是对其职业上的要求,但他们渴望战争早日结束,渴望能够早日重返亲人、爱人的怀抱,渴望早日过上平静、安宁生活的心情是一样的……正如有人评价它的那样:莉莉·玛莲是对战争残酷的无言控诉,也是千万人心中逝去的幸福之象征……它是和平的象征,也是对幸福的哀悼……不过,一般国家的军官和政客们大都不喜欢这首歌曲,因为它确实能想起士兵的思乡之情、厌战之意。只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生命力,各国的著名歌手都先后推出本国版本的《莉莉·玛莲》,以至于它先后被改、被译成了14种语言之多。



二战铁血战场


曾有英国士兵回忆道“一天夜里,收音机里传来一位女歌手温柔的歌声,这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至今难以忘怀,虽然我一点也听不懂她唱的是什么……在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德国士兵也在收听同一首歌曲,分享着我们的孤独与渴望。当时正是1942年春天,对阵双方的战士都远离家乡,我们都喜欢歌中的女孩。我想,无论哪个国家,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士兵也一样。”



战场,要求军人是铮铮铁汉,而人性又哪能缺少得了柔情。真正的军人,不是不会有思乡之情,而是在动情之时仍能牢记自己的职责。堂主不认为哪个职业就一定比其它的职业更高尚,但堂主敬佩那些不管在任何岗位上都忠于职守的人!而这些人当中,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军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堂主认为,这首歌与《莉莉玛莲》在曲风上不具有可比性,但在歌词上,其艺术性与思想性都远远超过前者,毕竟,前者只体现了一种情绪,而后者更有情怀的升华,况且这种情怀还充分体现着我军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以及军人家属对其充分的理解与支持。通俗地说,前者只有儿女情长,而后者更具豪情万丈!


十五的月亮

作曲:石铁源、徐锡宜 作词:石祥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你在保卫国家安全

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