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勋:为自己而活,找回生命的真性情

 书山有路gwj 2021-02-02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蒋勋老师亲述音频 

01

 贾宝玉的真性情 

“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意思是这样的智商很高,很聪明,贾宝玉就是。爸爸让他背的《四书》、《五经》他永远背不出来,《西厢记》却倒背如流。我们也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个小孩这么奇怪。

他爸爸更气了,说考试做官的书你都不会,那些什么淫诗艳词却会得很。

其实他是真性情,一碰到那样的东西,他就懂了。

宝玉跟他父亲的价值取向不同。所以他对父亲要他读的那些书一直在背叛和颠覆。他说这些人的聪明俊秀在万万人之上,可是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也在万万人之下。

“乖僻邪谬不近人情”,我们大概很怕这几个字。在一个团体中,大家窃窃私语说这个人好怪僻的时候,这个人就完了。可是在《红楼梦》里面,作者希望为每一个人的怪僻找到理由。

其实每个人都怪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癖好,每个人都有别人不能理解的部分,而这个部分就是这里要讲的“乖僻邪谬不近人情”。

《红楼梦》里面,那些努力要把人情做周到的人都是有目的的,反而像林黛玉这样没有目的的人常常会得罪人,所以作者一直把林黛玉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薛宝钗有一次劝贾宝玉说,你好歹也去读读《四书》、《五经》,将来总是要考试做官的。贾宝玉马上翻脸,说林妹妹从来不说你们这种混账话。

因为他看不起考试做官的事情,觉得薛宝钗才十三岁半,就功利到这种程度,没有真正青春的性情。

“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这里要讲的是在现实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里面,当每一个人都努力遵守共同规则的时候,他还保有自己的一点点不怕得罪人的个性,是了不起的,因为封建道统之下已经越来越没有人敢做特立独行的人了。



02

 任何东西都有缺憾 

前些年,南京的一个墓葬出土了一块砖,上面刻有“竹林七贤图”。在乱世当中,有七个人住在竹林中谈诗唱歌,人们喜欢他们。老百姓把他们的故事刻在砖画上作为一种纪念。

阮籍是七贤之一,不过阮籍到底留下了什么东西?我们脑海里有时候会有一点空白。有没有一句诗是阮籍的,或者有没有一些阮籍做的什么文化上重要的事情,不是很清楚。

可是阮籍留下很多故事,这正是他有趣的地方。阮籍喜欢长啸,就是大叫。他没事或郁闷时就跑到山里长啸。那声音连绵不断,山鸣谷应,很多人常常跑到山里等他长啸。他有一点疯疯癫癫,可是人们觉得在他的叫声里有某种把忧郁一扫而空的感觉。

另外一个奇怪的故事是说,阮籍有时独自驾车出走,不选择路径,直到没路可走了,他就坐下来大哭。这就是“穷途之哭”的典故。大仁大恶之人不会如此。

还有一些留在他传记里的故事。阮籍的时代非常讲究“礼”,儿子要孝顺父母,这是一种礼。你心里孝顺不孝顺没有关系,可是你必须要人家知道你是孝顺父母的。


譬如给父母办丧事时,儿女要哭、要磕头,都要磕到额头流出血来,自己哭不出来要花钱请人来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所有的人都来看,可是阮籍一滴眼泪都不流。

丧事办完,人都开始骂阮籍,说阮籍是不孝的孩子,母亲死了他竟然一声不哭。宾客退尽,一个好朋友在旁边看到,阮籍吐血数升。

对阮籍来说,悲哀是他心里的悲哀,当别人要逼着他去表演的时候,他是不表演的。

在传统文化的正统里,阮籍并没有被推崇为伟大的人物,可是阮籍的真性情都在这些故事里得到表现。

在现实当中我们都不敢做阮籍,因为太难了,他要用个人孤独的力量去对抗整个社会礼法道德的规矩。鲁迅赞赏阮籍,他说阮籍的忧愤诗自古以来都认为不可解,其实心情是可解的,他写的东西都非常悲郁。

嵇康与阮籍是同一个时代,所有的书讲到嵇康,一定讲他的俊秀,他是一个帅哥,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他被招为驸马,娶了皇帝的妹妹长乐公主。


在当时,当你攀附到皇族的时候,你就不知不觉搅进政治的旋涡里去了。

所以他变成一个很奇怪的人物。夏天热得不得了,他穿一件很厚的棉衣,在柳树底下摆一个火炉打铁。所有人都吓坏了,觉得这个人一定是疯了。实嵇康不是疯子,他的文章写得极好。大概他为了要对抗自己政治上的困境,干脆装疯。

很多人认为嵇康很不近人情,可是嵇康为什么不近人情?从他与钟会的故事中可知一二。

钟会非常想做官,于是作了一篇文章,希望让嵇康看看。他找嵇康时,嵇康正穿着棉衣在村头打铁,满身是汗,对钟会的造访不加理睬。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嵇康忽然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嵇康知道这是一个小人,是有目的而来的,要利用自己,所以他就做出不近人情的样子。钟会对此记恨在心。后来借机搜集所有能给嵇康罗织的罪名,置其于死地。

我常常会写嵇康的罪状给大家看,因为我觉得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罪状:“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说他从来不把当官的、有权势的人放在眼里,这样一个人活着有什么用,必须拖上刑场砍头。


他有一个朋友,就是竹林七贤里的向秀,在晚年时写了一篇《思旧赋》,最美的一段是讲嵇康赴刑场。

黄昏时,夕阳在天,人影在地,嵇康走出来。嵇康是中国最有名的音乐家,善弹《广陵散》,当时有三千太学生赶到刑场,求他传《广陵散》。嵇康看了后就哈哈大笑,说:“《广陵散》从此绝矣!”然后就被砍头了。

嵇康留下来的是他生命里的一种坚持。

03

 在世俗社会中完成自己 

人们常常觉得这是乖谬的个性,是不近人情的。可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给这样特立独行的人一个空间,这个社会的文化大概就会越来越走到堕落的路上去。


《红楼梦》的作者是有感而发地来列举这些名字的。他让我们再一次回溯历史,回顾走向悲剧刑场的这些人,他们是在完成自己,可这种完成是如此地困难。

这个时候再去读《红楼梦》,就可以明白贾宝玉其实就是这样的人。他也不过就是对抗他父亲一直想让他读书、做官这件事情而已,可在那个家族里变成了一个孽障。

许由、陶潜、阮籍、嵇康,他们变成了一种人格上的美学,他们用个人悲剧式的生命,对抗巨大的时代压力。

《红楼梦》作者列出来的人物都是活出真性情的人物。也许在古代社会里,一个画画的人,其实就是奇优名倡,根本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是他完成了自己。

所以在封建时代,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个作者竟然为所有这些社会地位不高的人物正名,说出了他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红楼梦》很明显地为所有想活出自己的人树立了榜样。这些人也许很辛苦,可是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极限。


编辑 :wyr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商用,侵权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