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和他,相约在横渡

 四十八顷氏 2021-02-02

西山白马

       时间:大同元年(947)四月下旬的一天

  地点:漠北上京(林东镇南)的皇宫

  人物:大辽述律太后及宫人若干

  唉———一声轻轻的叹息,但这样的叹息对于宫人们来说,无疑于惊雷,他们的神情骤然如霜。

  话说公元879年10月1日,一个被唤做月里朵的小小女婴降生在了辽阔草原上的一座小小毡房里,全家人高兴得自然是无法言表。但在当时,恐怕没有谁会想到,这个小小女婴的将来会是一代帝后,契丹国的第一夫人。

  述律平,小字月里朵,就像耶律阿保机当上皇帝老儿之后又取名耶律亿一样,平也是月里朵成为皇后之后另取的汉名。另据《辽史》记载,由于阿保机非常的钦佩汉高祖刘邦,所以当上皇帝后下令耶律氏兼称刘氏,又听说刘邦的主要佐命功臣是萧何,故把述律平改称萧氏。有的书中,述律平又被称为萧平。其实,述律平改称萧氏是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才开始的。契丹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畜牧渔猎,盘马弯刀,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述律平自幼生长在马嘶弦鸣声中,又有机会接受贵族文化的熏陶,不但长于骑射,其见识与阅历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儿可比的。

  当时,契丹族各部落中实行的是氏族外通婚制,大约从阿保机的四世祖萨剌德开始,耶律与述律两个氏族间结成了牢固的婚亲关系。按照父系氏族共有的传统,耶律氏的女子全都要嫁到述律氏去,而述律氏的女子也全都嫁到耶律氏,而且不限尊卑,不限辈份。

  就这样,述律氏中的婆姑从耶律氏中娶回了撒剌的妹妹并生下了月里朵。十几年后,月里朵又嫁给了耶律氏,成了撒剌的长子、比她大8岁的表兄耶律阿保机的原配夫人。

  从此,两个契丹族的优秀儿女珠联璧合,共鼓琴瑟,在我国古代北方的政治舞台上谱奏出了一曲雄壮恢宏的历史乐章。

  唉———当述律平太后发出第二声叹息时,宫人们胆战心惊了,不知今天又有谁要倒霉了。

  其实,她,是太后,更是一位已68岁的老母亲,她在思念她的二儿子,那个南征未还的耶律德光。

  传说就在此时,有人急急忙忙进宫报说,有一位猎人在京城西八十里的山中,遇到了皇帝骑一匹白马追猎一只白狐。但见白狐被皇帝搭箭射死,却又不见了皇帝去向,现来将死狐并箭献上。

  太后闻报,心中不由一惊:德光南征未归,怎会出现在西山中?忙接箭观看,正是耶律德光南征所带之箭,越发惊诧不已。

  唉———当述律平发出第三声叹息的时候,整个宫中已经笼罩在一种不祥的气氛之中了。

  果然,几天后,从河北传来凶讯,皇帝耶律德光在灭晋北返的途中,突染急病殁于栾城。接着,又传来消息说,永康王耶律阮已在镇阳(今河北栾城北)自立为帝。述律平闻听,悲愤交加,遂急作部署,一面派人迎接耶律德光的梓棺回京,一面择将点兵,对擅立为帝的耶律阮兴师问罪,契丹皇族间再次展开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激烈斗争。

  唉———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柴册之礼

       时间:公元927年,也就是天显二年十一月的一天。

  地点:漠北上京(林东镇南)的皇宫

  人物:契丹贵族和百官、述律平及其长子图欲、二子德光

  气氛压抑,四周无声。

  德光和图欲分别骑马立于帐前,述律平当众宣布:“这两个孩子都是我的亲骨肉,都是我平时最为喜欢的,我觉得他俩的才干都很卓越,难分上下,实在闹不清应当立谁当皇帝最合适,现在就请大家来为国选君吧。你们觉得谁能胜任,就牵起谁的马缰。”

  话音未停,众人们立即像顺风倒似的跑到德光那里,争先恐后地抓住德光的马缰,就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再也不想松手了。

  此时,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悄无声息地爬上了这位皇后的眼角眉梢,她如愿以偿了。

  但她还要说:“大家的意见,我怎敢违抗呀,那就只好立德光了。”接下来,顺理成章,又一场大戏上演了。

  同样是做给别人看的一场戏,但却又是契丹皇帝即位时或即位后的一种很有戏剧场面的典礼。柴册礼通过一些富有象征性的动作,模仿前辈契丹选举可汗的仪式。这种仪式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首先挑选九个普通人假扮皇帝,连同真皇帝一共十个人,一样的身材,一样的服装,悄悄地分头走进事先预设好的十个庐帐,然后再由贵族大臣分别走进各帐去“捉认”天子。捉到天子后,真天子须说:“我不是皇帝,你捉错了。”大臣则须说:“你就是皇帝。”如此这般往来三遍,真天子就要说:“是便是了。”然后出帐穿起皇帝的衣冠,拜祖宗、先帝神位,宴饷群臣。当然,那位有幸“捉认”到真命天子的大臣还能当场得到牛羊驼马各一千的赏赐。

  如此,一场大戏就这样落幕,耶律德光被尊号“嗣圣皇帝”,是为辽太宗,述律平尊号“应天皇太后”。

飞雪拾薪

       时间:隆冬时节

  地点:阿保机的大帐

  人物:阿保机、述律平及其三个儿子

  天上飘着大雪,滴水成冰,极其寒冷。

  阿保机吩咐三个儿子出去捡柴薪,回来生火取暖。结果,德光不管干柴还是湿柴,很快就弄到一捆,最先回到帐中。图欲只捡干柴并且捆扎好后第二个回来。只有李胡磨磨蹭蹭,捡的不多,丢的却不少,最后一个回来后把柴一丢便不肯再动手,缩手缩脚地去暖和了。

  阿保机冷眼旁观,对述律平说:“大儿巧,二儿成,小三最没出息。”

  三个儿子果然像阿保机评价的一样。

  述律平和阿保机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即长子耶律倍,又名图欲,次子耶律德光,老三耶律李胡。图欲聪明嗜学,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针灸之术,能写作华丽的辽汉语文章,曾把《阴符经》译成契丹文,还擅长丹青绘画,他绘制的《射骑》、《猎雪骑》等作品后来竟然流传到宋朝,被宫廷珍藏。

  德光精于骑射,很有政治才干,尤其是在军事上有颇多成就,20岁出头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老三李胡可就表现得太没出息了,他徒长了一副高大魁梧的大块头,生就如牛似熊的一股蛮劲,却是文无韬,武无略,只有一股残忍暴虐的坏脾气,平时稍不如意就会迁怒于人,在人脸上黥面刺字。若大动起肝火来,非要把人活活抛入水中火中或剥皮抽筋才肯消气。

  但述律平真正喜欢的儿子却是德光和李胡。其实,如果抛开个人感情的因素,仅仅从契丹贵族奴隶制国家的自身利益出发,述律平在阿保机死后要立德光这样一个颇具才干的儿子当皇帝,还是比较多地保持了契丹贵族固有的民族传统,对进一步推动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比起图欲那样过分激进地要求一切向汉族学习,全盘实行封建化的主张来,在当时是有一定现实依据和道理的。

述律断腕

      时间:阿保机死去不久

       地点:漠北上京(林东镇南)的皇宫

       人物:述律平及全朝文武百官

  整个皇宫阴森森的。

       赵思温慢条斯理地对述律平说:“若说与先帝亲近,有谁能比得了太后您呀?太后若能先行,臣一定随后跟上。”这句话一下子把述律平给问住了,她杀了一百多人,从来没有考虑到还会有这样一道难题。但当着全朝文武百员的面,述律平也得找个台阶下吧,否则可就真的被将了军。

       愣了半晌,述律平只好答道:“我不是不想从先帝于地下,只因儿子们还幼小,国家无主,一时不能前去而已,但我一定会有所表示。”说罢,抽出腰刀,只听喀嚓一声,堂堂大辽皇后就这样自断了右手,让人送到阿保机的墓中,落得个请君入瓮自食其果的下场,那位赵大将军则因此免于一死。

       这位赵思温可是个人物,他原是幽州军阀刘仁恭手下的一员猛将,膂力过人,十分了得。有一次,赵思温在与李存瑁战争时,曾被射中眼睛,周身上下像个血葫芦,但仍然是拼杀不止。后来,这位赵将军投降契丹,屡建战功,极受阿保机的赏识,授为汉军都团练使。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不知怎的,也得罪了述律平,也要被派去给阿保机“捎信儿”。要说这位赵思温到底是在平原官场上混过多年了,还是有点儿智谋的,事情都到了这个分上了,也就横下一条心,要和述律平划划拳。

       天显元年,也就是公元926年七月,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国后的回军途中,死于扶余城,也就是今天的吉林农安。阿保机死去的第二天,述律平即称制,权决军国事。

       据说述律后怀德光之前,曾梦见有位金冠素服、手执兵仗的神人,相貌丰美,左右跟随着十二头异兽,从天而降。正当述律平惊诧不已之时,十二头异兽中有一只黑兔突然跳入她的怀中,因此怀孕德光。而德光出生之时,述律平的篷帐上空,黑云遮覆,神光照耀。这时,猎人们打回来的猎物也多是白鹿、白鹰之类,述律后以此为祥瑞。加之德光自幼对母后奉事恭谨。述律后病了不吃饭,他也不吃,日夜服侍在左右两旁。他每当做了不称母后之心的事,述律平只要一瞪眼,马上就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唯母命是从,由此为述律后所钟爱。

        阿保机去世前,虽没有留下遗制(或许已留有而为述律氏隐瞒),让皇太子继位,但大臣们却都清楚地知道阿保机生前的意见。在图欲被封为东丹王后,阿保机就特赐他天子冠服,授命建元甘露,称制。并对图欲说:“此地濒海,不宜久居,留你抚治于此,不过是代表我表示我爱民之心。”言外之意,明确表示了让图欲将来继承帝位的意思。

       还未将阿保机殡葬之前,述律平就曾匆忙召集朝中大臣们商议国嗣之事,借以打探一下朝廷诸大臣的心思。不料贵族、大臣皆立图欲为帝。述律平知道若强行立耶律德光为帝,势必引起诸臣的抵制和反对,所以她决定先清除反对势力,为德光继承帝位扫平道路。

        为此,述律平并没有像中原皇朝那样立即拥立一个新皇帝,而是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由她自己面南临朝。

       此时,这个助夫立下不朽丰功伟业的述律平已变得判若两人,露出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有一天,述律平把各族酋长的妻子召集到自己的面前,阴森森地说:“我现在成了寡妇,你们也必须像我一样!”还没等这些酋长太太们纳过闷儿、转过神儿来,述律平就又把酋长们召集到自己的面前,问:“你们怀念先帝吗?”这些酋长老爷们哪敢怠慢呀,赶紧齐声回答:“我辈受先帝之恩,没齿难忘,永世难报,岂能不思?”谁知这样的回答正中述律平的圈套,她连忙接茬说道:“真是思念,这太好不过了,你们就到地下去报答先帝吧。”就这样,这些酋长老爷们稀里糊涂地没了脑袋。此后,只要哪一个被这位述律氏看着不顺眼,一句“去给我到先帝那里捎个信儿”,就会被拉到阿保机的墓前砍头,就连她自己的弟媳也被“捎信儿”去了,至死都不知自己到底是犯的哪门子罪。

      最后,述律平的屠刀又砍向了汉人赵思温的头上。

      为了纪念那只右手,表彰自己的节烈壮举,述律平后来还在上京建了座义节寺,盖了个断腕楼,并且树碑纪颂。

       从此以后,述律平就得了个“断腕太后”的绰号。每当人们提起这件事儿,不知是应当对其表示敬重还是讥讽呢?但史学家们却因此得出了一个这样有趣的结果,即通过述律平自断右手腕这件事儿,可以断定出这位大辽太后竟然是个左撇子。

       其时,述律平的残暴嗜杀已让大辽统治集团内部分裂,被杀者的子孙兄弟对述律平怀恨在心,许多暂时没有被杀的贵族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比如镇守平州(今河北卢龙)的节度使卢文进,他原来就是个汉人,在一些思乡心切汉将的鼓动下,也觉得自己在辽朝的前景不妙,遂在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招诱之下,率其众十余万、车帐八千乘南逃中原去了。接着,代替卢文进任节度使的张希崇也杀死平州的契丹将领,率所部二万余口投奔了后唐。

       而此时的述律平却丝毫没有发觉自己已经犯下了太多的错误,反而误以为既然异己敌对势力已基本清除干净,那么就该实施她的废长立次计划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