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杖子有个裴文和

 四十八顷氏 2021-02-02

在宁城县的抗日战史上,有一个小村子和这个小村子里的几个年轻人是应当被永远铭记的。因为,宁城地区最早追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正确道路的人就出在这个村;宁城地区乃至承平宁地区最早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也诞生在这个村;在宁城乃至承平宁地区一次有十几个走出家门参加抗日工作的,还是只有这个村……

范杖子

这个小村叫范杖子,位置在宁城的黑里川西泉!

1933年,日寇占领热河,各族人民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奋起抵抗,但均遭到失败。受冀东地区抗日大暴动的影响,范杖子村的几个青年农民觉悟了,他们开始寻找抗日救国的出路,领头的就是裴文和。1920年,裴文和出生在范杖子村南沟,家有老母,娶妻罗氏,育有一子叫裴学栋。

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裴文和在当年算得上是一个时尚青年,心灵手巧,热爱文艺,待人和气。据说,他曾自制一把二胡以自娱自乐,还跟着村子请来的一个王姓老艺人唱起了地秧歌,学会了很多落子唱段,积极参与逢年过节时的各种演出活动。因此,在斐文和的身边也就团结起了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他们还组织起了一个有着十三把鞭子的地落子班,走乡串户,搭草台子,赶场子。那时候,唱地落子的为两人一组,一个扮女角,一个扮男角,扮男角的手持“霸王鞭”,也叫“一把鞭”。因此,有十三把鞭子的地落子班是由二十六个演员组成的,规模算是挺大了。

裴家有六亩山坡地,十几只羊和少量的林地,再加上唱戏还能挣点儿小钱儿。因此,如果不是倭寇侵我华夏,裴文和与罗氏的小日子可能也就这样过下去了。

李青山

伪满初期,由于黑里河川地处偏僻,山高林密,统治还比较薄弱,只有土匪偶尔啸聚,甚至会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勾当。于是,当地的一些农民就自发地组织起来,18岁的斐文和也在其中。他带人打散了由三十多人组成的“青山”匪帮。但在柳胡子沟追击土匪高占雨时,裴文和的右腿被打断了。当他的腿伤快要痊愈时,却发现接骨时接错了位。于是,他又忍住剧痛,将伤腿磕断,让大夫重新接骨,可还是落下了一个颠腿的毛病。

日伪的魔爪在进一步地深入,统治越加残酷,1939年至1940年,宁城地区曾发生过几次抗日行动,但均遭失败。为了躲避日伪统治者的抓捕,作为抗日行动组织者的裴文和、杨志、李文彪等人,只好逃往冀东,一边挑着货郎挑、唱着皮影戏,一边寻找着新的出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们遇到了共产党员李青山。

李青山又名李秀,河北省青龙县人,农民出身,1930年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中共冀热边特委曾先后派共产党员韩佳尧、韩子英、韩平、李秀(李青山)、李景等人到平泉、宁城等地以唱皮影、开毛皮铺、扛活作掩护,了解伪满境内的情况,有的人甚至到过汐子等地。

冀东抗日大暴动以后,李青山一直负责口外地下工作。1940年7月,他在青龙县境内与裴文和、杨志、李文彪等人相遇并建立了联系。在取得相互信任后,李青山还在裴文和等人的带领下,来到黑里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回到冀东后,李青山将宁城及平泉地区的情况向冀东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周治国作了汇报。周治国也曾到平泉侦察过敌情,知道一些承平宁地区的情况。所以,他非常赞成李青山的建议,便从迁西地区的抗日工作人员中挑选了李海洲、陈立民等五名共产党员,组建路北(锦州至承德铁路)工作组,由李青山任组长,到承平宁地区开辟抗日工作。

1940年9月,李青山带领路北工作组来到宁城黑里河川地区后,在范杖子村找到裴文和。之后,在裴文和的带动下,李侠(李学惠)、林茂庄、邓云等十多名当地青年也加入到了抗日的革命队伍中来。

游击队

李青山为了让裴文和等人提高抗日觉悟,开阔眼界,还把他们带到了关里的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参观和学习。1940年10月中旬,裴文和随路北工作组南下时,在都山(青龙县境内)西找到了周治国的游击队。在那里,他学习到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游击战术。同年12月,李青山和裴文和奉周治国之命回到承平宁地区,组织游击队,裴文和任队长,副队长兼指导员是李青山,通讯员李侠(李学惠),队员有林茂庄、邓云、李学德等二十四人。他们活动在光头山、锥子山、三沟、茅兰沟一带,是最早在宁城地区活动的抗日游击队。

为了提高游击队员的素质,裴文和与李青山还在1941年3月初将队伍带到冀中根据地学习。在迁安县渔户寨,他们找到了游击大队的大队长周治国。周治国将这支游击队带到冀东十二团驻地,受到热烈欢迎,还召开了联欢晚会,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到会并讲话。经过半个多月的学习和休整,裴文和和李青山组建的这支游击队被编入青平游击队第二中队。

1941年4月初,为了开辟口外根据地,冀东区党委决定成立青年工作团。4月下旬,裴文和随着青年工作团带领他的游击队回到关外的伪满境内,在宽城马尾沟、葫芦峪、熊虎斗、牛心山、松树沟、亮甲台、承德的满杖子、八家、平泉的挡坝、郭杖子、永安、桲椤树等地开展游击斗争,建立起了四个区。从此,共产党八路军在口外有了可靠的根据地。

这一年的5月28日,青平游击队移住迁西龙湾村。由于叛徒告密,日本夏岛部队于29日拂煦包围了龙湾村。游击队因消息及时,很快撤出包围圈。他们还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起突然袭击,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当敌人再想重新组织起反扑时,游击队已安全转移了。这一仗,打死二十多个敌人,锻炼了队伍。

这时,周治国又把裴文和、李青山、苏百熙和苏吉恒领导的小游击队派到承平宁地区。在宁城的黑里河川、承德的三沟、平泉的车轮轿、柳溪、松树台、古山子和凌源的大河北一带活动起来。从此,两个游击队合并到一起,共五十多人。6月,游击队袭击了喀喇沁旗新甸伪警察署,打死署长和一名警察。他们还袭击了承德的十三八牌伪警察分驻所,游击队无伤亡,战斗取得胜利。

松树台

1941年7月,游击队在平泉松树台一带活动时,得知松树台伪警察分驻所的警察很坏,经常到老百姓家里敲诈勒索。裴文和、李青山、苏百熙等人经研究决定,拔掉这个据点。但游击队去了三次,都扑了空,因为怕死的伪警察们也玩起了游击来。伪警察们还向游击队求情,希望能够放过他们一马。为了争取一切抗日力量,在“不准欺压老百姓,不准将游击队的情况报告日人”的前提下,游击队答应了伪警察的请求。从此,这些伪警察老实多了。裴文和、李青山、苏百熙等人便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抓紧抗日宣传,扩大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有不少人参加了革命,同时还建立了很多关系户。

8月的一天,游击队在松树台一带活动时,处决了两个特务。第二天,平泉伪警察署长要坐着汽车到松树台给两个死去的特务开追悼会。游击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由裴文和部署,决定狠狠地揍他一顿。裴文和、李学惠带着两个班埋伏在公路南边的高粱地里;李青山带着两个班埋伏在公路北菜园子里;苏百熙带队警戒。天不亮就埋伏好了,一直到中午时分,山上的岗哨才发来消息,敌人的三辆汽车过来了。游击队员冲向汽车,打死一个敌人,缴获了一支“七九”枪。车上的七八个伪警察见势不好都逃跑了。后面的两辆汽车听到枪声,也调头往回跑。原来,前一辆汽车是押送劳工的。游击队把劳工们全都释放了,将汽车烧毁。

这次战斗结束后,裴文和率部连夜来到三座店大金沟分驻所伪所长的家里,向他宣传了抗日道理,还提出不准打击游击队和把游击队的消息汇报给日伪的条件,伪所长全都答应了。在这一带活动二十多天后,游击队来到八里罕一带。这时,他们发现有伪防卫队尾追而来。为了除掉这股敌人,游击队冒雨行军七十多里,在拂晓时分来到热水千层洼。这里沟深草密,只在半山腰上有四、五户人家。部队在这里打了个尖,还找了个地方休息了一会儿。下午一点多钟,岗哨报告说有敌人过来了。裴文和和李青山一听,连忙和敌人抢夺起南山梁来。为了减少损失,裴文和还让没有枪的战士隐藏起来,有枪的战士则要做好战斗准备。当敌人离游击队只有二十几米的时候,裴文和一声令下,战士们如下山猛虎一般突然发起冲锋。敌人被打得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丢下三具尸体,还伤了四、五个。战斗结束后,游击队经黑里河、宽城的亮甲河,到关内与周治车的大队汇合。此时,在长城以北,兴隆、雾灵山与滦河之间,青龙独山与滦河之间,已开辟出一片较稳固的根据地。

此次战斗的意义不一般,是宁城县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游击队员也有损失,熊占林(平泉蒙和乌苏人)和邓云牺牲了。

武工队

1941年11月,根据冀东区党委的决定,在青平游击队中抽出140人编入十二团,余下的140人仍为青平游击队,大队长为刘元存,指导员刘增孝,苏百熙任副队长。大队下设两个中队,裴文和任二中队长。青平游击队出黄崖关,经兴隆、承德、平泉、隆化到围场挂牌子树,由搬倒井向东活动到喀喇沁旗境内,在王爷府附近和伪国兵打了一伏,游击队没有损失,又向南折去。游击队此行的目的是继续开辟新的抗日地区,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主张,扩大声势。

1942年5月初,承平宁武装工作队成立,青平游击大队二中队被编为承平宁武装工作队二中队。承平宁武装工作队成立后,上级陆续派来干部到承平宁地区,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军事干部,如老红军王茂松、冀东十三团老战士包文胜等。为了加强对游击队的领导,也考虑到裴文和的腿有伤,行动不便,上级还让王茂松、包文胜等人到游击队工作,裴文和被派到承平宁武装工作队的第二区任分区长。任分区长期间,他和地方工作人员广泛发动群众抗日,除奸反特,为地方政权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3年5月,承平宁地区抗日斗争不断发展,冀东区党委决定撤销承平宁武工队,建立承平宁联合县。裴文和为六区分区长,兼财粮助理。当时六分区范围是甸子黑石沟、五十家子以南。

1944年4月(一说3月),裴文和等人活动在平泉北小沟。这时,敌人经常到这个地区进行扫荡,汉奸“特高队”也经常来侦察。由于绰号“郭豁牙子”的郭中兴叛变了敌人并加入“特高队”,裴文和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

4月27日,裴文和等三人住在了平泉北小沟孙营子上喇嘛帽子沟刘生家里,汉奸李树林(一说杨春)向夏久峰特高队报告了裴文和的行踪。28日拂晓,夏久峰、孙志英带领三十四名伪警察从黄土梁子出发,经隔山沟到喇嘛帽子沟,准备围剿裴文和等人。他们还找到熟悉地形的大老范带路。

裴文和和分区干部金玉山听到枪声后,马上分东、西向两侧山坡突围。在突围中,裴文和左臂受伤。他把大枪背起来,右手持手枪,掉头奔向沟外。已经跑到东小坡的金玉山大骂敌人,希望能把敌人吸引过去。但此时叛徒郭中兴却告诉敌人:“颠腿的那个就是裴文和。”裴文和用一只手奋力迎敌,但因右手持枪打不准,身中数弹倒在血泊里。这时,金玉山也受伤被俘。

当敌人跑到跟前时,裴文和大声地喊道:“看在都是中国人的分上,你们再给我一枪吧。”随即,裴文和中弹壮烈牺牲。金玉山见裴文和牺牲了,大叫道:“你们把我怎么处置都行,你们要有点儿良心,就给裴主任留个全尸吧。”但汉奸走狗们却将裴文和的尸体拖到山下,铡下了头颅。还有一种说法是,裴文和是被活活铡死的。当天下午,敌人将裴文和的头颅和金玉山带到黄土梁子,向主子请功领赏了。

敌人走后,当地百姓将裴文和的无头尸体安葬在后喇嘛沟。后来,金玉山牺牲在了平泉。

李学惠

裴文和参加革命时,儿子裴学栋只有3岁。他参加革命后,房子被封,妻子罗氏只好带着儿子躲到王营子裴文和的表姑家里。裴文和牺牲后,伪国兵到王营子讨伐,将罗氏打伤,于1945年3月21日去世。

当年,裴文和虽然带领游击队多次在宁城地区活动,但他从没有再回过家。解放后,裴学栋在裴文和的战友、宁城大黑石人周佐军(周文君)的带领下,来到平泉小沟找到了裴文和的坟墓,将烈士的遗骨迁回了范杖子村安葬。

1942年9月,因李青山不识字等原因,承平宁游击大队二中队指导员的职务由冀东所派老红军王茂松担任,李青山到承平宁武装工作队的第一区组建区小队。李青山很快在一区建立起一支区小队,由宁城西泉范杖子人宋占清任区小队队长,李青山仍任指导员。1943年末,李青山在一区被俘。但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一直被关押在伪满洲国的承德监狱里。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占领承德,李青山等一批被关押的抗日分子获得解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