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耕蓝海 ——山东烟台海洋经济发展调查(下) 本报记者 刘 瑾 曹红艳 王金虎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烟台在海洋开发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先行者。烟台市目前已拥有14处国家级海洋

 田王老羊 2021-02-02
本报记者 曹红艳 刘 瑾 王金虎

不久前,山东烟台市经海渔业公司首批1-4号网箱签订建造协议,亚洲装备水平最高的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建设启动。蓝钻1号、耕海1号、长鲸1号、长渔1号、国鲍1号……两三年间,蔚蓝海域矗立起的一项项国内首创,成为烟台海洋牧场的座座地标,也是这个城市挺进深蓝的见证。

东部沿海城市烟台,横跨黄渤两海,坐拥1038公里的绵长海岸线、两倍于陆地面积的蓝色“国土”。一直以来,独特资源优势赋予了烟台向海图强的梦想。今天,在向海洋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下,烟台又激荡出怎样的浪花?

蓝海牧歌 向海图强

经过多年发展,烟台海工已在世界舞台上掌握更多话语权,堪称金字招牌。然而风云变幻,近年来国际油价下行、全球海工装备市场陷于深度调整,烟台海工企业如何逆势增长?

记者在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厂区采访时看到,吊机林立,8000多名技能工人同时作业,多个巨型模块化的建筑像变魔术一般加长变高。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东涛指着眼前的“庞然大物”说,这是年产180万吨全球最大的烯烃装置模块化建造项目,目前已经收尾。

而国鲍1号的交付,拉开了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的序幕。投入100个深海网箱,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范化养殖基地,宏大愿景迈出了第一步。这对国鲍1号的设计建造方中集来福士而言,是重要机遇。

中集来福士是烟台海工装备制造的创新旗帜。12级台风中牢牢钉在作业海域钻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全球最大的第七代双钻塔超深水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均出自中集来福士之手。

两年前,中集来福士迈出“油转渔”步伐,聚焦将先进海工技术嫁接到渔业领域,通过大型现代化装备推动渔业养殖走向深远海,以改善近海生态环境,提升渔业养殖效益。

目前,烟台已培育出规模以上海洋工程装备企业26户,船舶海工研发人员1500余人,形成以中集来福士、杰端集团、蓬莱中柏京鲁船业、蓬莱巨涛重工等为骨干的海工制造企业集群,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在烟台揭牌落户。逆势求变,创新弄潮,烟台海工装备制造业继续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之一。

“烟台海工装备企业开疆拓土,提高了海洋开发能力,为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宋贤成说。

创新弄潮 浪涌和声

2020年夏天,到耕海1号海洋牧场打卡的海钓爱好者不少。按照新的规划,升级后的新平台将提供海上住宿、海洋美食、海上婚宴、水上运动等服务,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

“传统型的海洋牧场,更多是通过提升它的养殖规模来增加经济效益,我们的思路是拉长它的产业链条,在提升一产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三产元素。”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尉岩说。

然而,这种“拓荒式”的项目如何推进?首先是审批,按照传统做法,先要认定为省级海洋牧场,再申请建造深海网箱,需要两三年时间;其次是资金,海洋牧场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再加上耕海1号是个新兴事物,很多银行犹豫不决;再次是监管,新项目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参照标准是什么,需要摸索。

为了支持耕海1号项目发展,烟台市积极协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并联开展省级海洋牧场认定和深海网箱建设。关键时刻,一家银行愿意为这个海洋文旅探索项目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1亿元授信支持,首批就发放了3000万元贷款。之后,山东出台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海洋牧场试行“联检共管”的检验管理模式。烟台市也鼓励企业创新探索,政府全力给予保障。

“这是新生事物,我们的思路是先行先试,边发展边规范。运营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孙成列说。

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而耕海1号正是烟台海洋新兴产业从孕育到成长的缩影。

掘金蓝海,谋定“蓝图”。烟台着力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力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实现“六个突破”。目前,六大海洋产业产值约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的80%。

海陆统筹 蓝绿交响

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守护好海上“绿水青山”?

这两年,莱州湾的渔民们欣喜地发现,绝迹多年的大黄鲈鱼、刀鱼又出现了。之前,由于过度捕捞及同质化等不科学的养殖方式,莱州湾海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由于渔获量急剧下降,当地渔民不得不转做其他买卖。”莱州蓝色海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维忠说。10年前,蓝色海洋科技公司涉足投放鱼礁恢复海域生态,成为国家最早一批海洋牧场企业之一。

从过度开发到寻求可持续发展,从传统“猎捕型”到现代渔业“农牧型”生产方式之变,绿色理念赋予了海洋经济新内涵。

海陆统筹,在海洋开发与保护中找到平衡。近年来,烟台一面“产业强海、实现海洋经济强”,一面“生态护海、实现海洋环境美”,加强了海洋空间资源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突出问题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

管控开发空间保护,按照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要求,清理非法养殖3万多亩;启动编制《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39个、修复岸线45公里。

强化入海河流整治,实施66项全域治水工程;强化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直排海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大力推进黄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烟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19%,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开启经略海洋新帷幕,海洋经济的澎湃动力让蔚蓝烟台行稳致远。

深耕蓝海
——山东烟台海洋经济发展调查(下)
本报记者 刘 瑾 曹红艳 王金虎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烟台在海洋开发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先行者。烟台市目前已拥有1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同时海洋牧场“烟台模式”正走向全国。

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

走进东宇海洋牧场的过程与想象不同。锈迹斑驳的推土机将记者乘坐的小船推离岸边,直到水没过一米多高的轮胎,深度足够船开起来才转头上岸。

“为了保护海岸线,这里不允许设立码头,所以都是用这个土办法。”看着一脸疑惑的记者,烟台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效平笑着解释。

七八分钟后,记者登上了东宇的海洋牧场平台。这个近千平方米的海上平台,扎根近20米深海底,可抵御12级大风。“夏天这里还开放观光业务,游客可以来钓鱼。”李效平边说边打开手机,展示了一张布满小黑点的图片。“这是卫星拍摄的东宇国家级海洋牧场海底礁石的图片,密度非常大。”李效平说,建设海洋牧场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包括苗种繁育、初级生产力提升、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等。

李效平介绍,东宇公司连续11年实施海洋牧场工程,每年往海底投石造礁。把礁石投到指定地点,等礁石上长满海藻和微生物之后,再把野生的海参苗投放在石头堆上,让海参自然生长。由于海参的生长环境、营养价值基本等同于野生海参,这里出产的海参很受欢迎,公司的海参业务也快速增长,如今年产值已达五六千万元。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投石造礁能够让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有效遏制了海底“荒漠化”问题。

从“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转身

在莱州湾东部的明波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有一个距离海岸10公里、周长400米、有着16万立方米水体的圆形生态围网,斑石鲷、半滑舌鳎、红鳍东方鲀真鲷、黑鲷等名贵鱼类在此生长。

登上“蓝钻1号”平台后,记者感受到了十足的科技范儿。围网平台配备了气动自动投饵机,可配合分配器实现多点定时定量投喂。平台还搭载了通信基站、海洋数据观测系统、水下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系统等。

即便是渔网,也非同寻常。渔网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作而成,网线强度高,可耐受长时间海水侵蚀。渔网还使用了特殊涂层,不易产生海藻和贝类等附着物。

“蓝钻1号”平台上平时只需要3个人,即可承担200多吨优质海水鱼的养殖管理,以及海上看护、休闲渔业、科研试验、海洋环境监测等职能。

“除了‘蓝钻1号’,我们依托海洋牧场设施、装备及管控技术,还在莱州湾建设了220个离岸深水网箱和一个周长160米的大型休闲围网‘蓝钻2号’,形成了36万立方米的深水网箱远海养殖基地。”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介绍,“陆海接力”模式实现了名贵鱼种的高效健康养殖,目前已在全国示范推广。

循环水养殖,是目前陆基最先进养殖模式。养殖用水净化后通过物理过滤、生物降解和紫外线消毒后再循环利用。循环水养殖较传统流水养殖节能69%、节水95%以上,高效稳定、节能环保。

在明波水产的物联网管控中心,通过监控可以看到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实时画面,斑石鲷等各种鱼儿欢快地游动着。“我们的工程师每天远程监控、监测,分析鱼类生长状态。”李文升介绍,明波工厂化养殖目前有6万立方米水体,主要用于育苗和养殖。

据介绍,烟台目前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八分之一。海洋牧场总面积超过105万亩,海洋牧场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从单一加工向全产业链转型

国内首座3万吨超低温变温冷库坐落于山东省中鲁远洋(烟台)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内。穿上棉服,走进其中,只见十几米高的货架上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产品。这些产品将在中鲁远洋8000平方米高标准生产加工车间内完成分切包装后出口海外。

中鲁远洋作为国内从事深冷零下60摄氏度水产品加工和冷藏的现代化企业,日生产能力达60吨。“我们承接加工业务,公司也出海捕捞,做半成品再加工。”山东省中鲁远洋总经理徐志超表示,分切业务七成针对出口市场,半成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

徐志超说,中鲁远洋在国内市场实现了“微商+电商+商超+分仓”相互融合、全位一体的销售网络,销售额超亿元。

烟台海洋发展与渔业局副局长宋贤成表示,烟台要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示范推广“海工+牧场”“陆海接力”“大渔带小渔”绿色健康养殖三大模式,将水产养殖、精深加工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加快海洋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