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发民】由“三岁看老”这句话所想到的

 汗滴化雨伴笔耕 2021-02-02

“三岁看老”这句话所想到的

由“三岁看老”这句话所想到的

古人讲:“三岁看老。”意思是说,一个人长大后能成就多大的事情,从他三岁时的表现就能看出来。此话不无道理。其实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讲了遗传、环境和变异之间的关系。从遗传角度讲,有的人上辈人或家族中多出杰人,该人一出生就表现的气宇轩昂,眼光炯炯有神,思维敏捷严谨,反应快速灵巧,处事果断有力,遇险临危不惧,群中一呼百应……不用说此人必能干大事。反之亦然。这是普遍规律,当然按照辨证法的观点,不能绝对的认识就是了,小时候非常优秀,长大后不成器的多的是。

人常讲:孙子和爷是一辈。此话不无道理。也有人说:人是隔辈亲。说的是一个意思。脾气再坏的人到孙子面前也发不出来,面对孙子的淘气调皮恶作剧,只能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得寸进尺,为所欲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家里来人了,会耍人来疯,闹腾的不停,上窜下跳,把鞋扔的满屋都是;看个电视,台换个不停,音量大的别人说话都说不成。大人一说,愈发不可收拾;商城买东西,只要自己喜欢,便先下手为强,不管便宜贵浅,结账与否,拿到手再说,那管花钱多少;出门坐个席,桌上的糖果点心,只要自己喜欢,便会无节制的据为已有,连吃带拿;莱刚上桌,便拿起筷子夹吃,见到自已喜欢的菜品,连吃带占,甚至吃了这桌吃那桌……凡此种种表现,会让参加聚餐的人笑话的。对此,大人们应知其危害,不可不察。孩子小小年纪,身上尽是坏毛病,还能指望长大后有什么大的作为。

想到此,我想对“三岁看老”作出新的解释,即从三岁孩子的作为能看到背后的老人。有些人,不但自己修养好,还能时时处处教育好自己的子孙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从小开始,潜移默化,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即使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也不至于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妻子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一次,我们同去参加同学孩子的婚礼,但末同桌。妻子那桌上有个男的带了一个约4岁的小孙孙,每当上到一个菜孩子要吃时,这个男的都会告诉孩子只有当菜转过来的时候才能吃。孩子非常听话。每当孩子想吃的菜转过来的时候,这个男的就把菜夹到孩子的吃碟中。管的非常好,赢得了大家的普遍的尊重。还有一次,我和妻子晚上散步至解放路新华书店时,对面一刚过周岁的幼童颤巍巍的向我们走来,碰到道沿摔倒了。看到如此突然变故,我欲上前扶起孩童,只见后边一年轻少妇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孩童身后。这时我意识到这是小孩的妈妈。孩童看妈妈走来了,便想哭喊着求救。只见少妇厉声说道:不准哭!自己起来。说着便伸出三个手指头“三、二、一”的数了走来。孩童见求助无望,在少妇数到二时便霍的站了起来。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显然是第一次见这般阵势,我们相视而笑,为年轻少妇点赞,为年轻少妇的做法深深折服。我们相互交流着:这年轻少妇真不一般,如此教育孩子,孩子将来即使不能有更大的作为,但也绝对不会居于人后。

又到“双节”时刻。但愿大人们都能象那个少妇一样,科学育儿,严格教子,抓住孩子的“三岁”,为孩子们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岁看老。”既由小孩的“三岁”看孩子日后的成长,又从小孩“三岁”的表现看隐藏在孩子背后教育引导孩子的“老”人。

这就是“三岁看老”这个谚语给我们的启发和我对“三岁看老”这个谚语的理解和体会。

愿天下的“老人”们都不要溺爱孩子。

愿天下的孩子们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从“三岁”起,从少时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漫长的人生中砥砺奋进,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赵发民,生于1962年,临渭区丰原镇人,1980年蒲城师范毕业,1987年陕西教育学院进修。爱好:读书、写作、散步。《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