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临渭 王亚岐】原创//腊月寒冬带您逛逛王府井

 汗滴化雨伴笔耕 2021-02-02


2019第19期 总633期

腊月寒冬带您逛逛王府井

1月15日,冒着北京断崖式降温八度的天气,我和我的的一位好朋友游逛了早都耳闻向往已久但始终未成行的北京王府井大街。

尽管天气寒冷寒风料峭,但心是热的,我们从天安门向东一站路的功夫走到了王府井大街的北头路口。也许由于天气寒冷的原因,进入王府井大街的人并不多,和天安门广场的人流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们沿南北走向的大街向里走,路边各种形状供游客走累了歇息的椅子三三两两坐了几个人,人少正好可以放慢脚步,观光大街两旁的高楼大厦及琳良满目的广告牌,最最醒目和吸引我们的是王府井特色小吃胡同了。

胡同不是很大,几乎所有逛大街的人群都涌在了胡同里,显得胡同即热闹又拥挤,胡同口有个门牌,古色古香的雕刻搭配着鲜艳的颜色,让人感到胡同的古老和沉重,胡同口一位奇葩打扮的人让所有行人注目观看:一身黑袍,带个民国初期的圆帽,满脸涂的乌黑,手上拿了一个乌黑的大算盘,吆喝着没听懂的京韵京味。

进入了胡同,各种老北京韵味小吃齐刷刷排队摆在那儿,到了这里可以尝遍老北京所有的小吃,特别是暴肚和炸酱面了。吆喝声是小吃胡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京腔京味十足,阴阳顿挫的腔调让人听了悠长而又舒服。富有特色的吆喝声,是小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属于传统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的不同造就了极具个性的吆喝特征。王府井小吃街不乏招牌性的吆喝声,这种吆喝声在听觉上构成了它可视性的一部分,强化了它形象上的历史性。

A区入口处一个全副武装打扮成“店小二”的男子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会间歇性地喊出京味十足的吆喝,悠扬、富于音乐感,极具可听性,大概发音如下:吃(拉长音,婉转,轻音)-啊-爆-(肚)-羊肉汤-啊!卖臭豆腐的这样吆喝:“吃(短,重音)-啊-臭豆腐!臭豆腐!”

我们到一家“18元随便吃,到里面看看,火锅、爆肚”,要了两份爆肚,感觉味道还真不错。

据查资料了解到,王府井大街定名于1915年。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荒废了,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清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还有一个“官厅”,成为当地有名的一个市区。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就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侧,现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称王府井大街了。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 扩建改造自1996年北京政府对王府井进行扩建改造,如今投资10亿多元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已重新亮相。

我们随人流逛了逛百货大楼,看到了应有尽有的百货物品特别是具有地域色彩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大街两旁各种商品都有,批发药品的,出售保险的,金银首饰专店的等等让人一饱眼福。特别是各类酒店和宾馆一个比一个档次高,供游玩的人们居住休息。

 2019年1月17日夜于北京

    图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王亚岐,91团正营级,临渭区阳郭镇大王人,退休无事干写感想分享给大家。《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天选出留言获赞最多的留言作者(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好、赞等),送红包(2元)!

以上好礼从2018年10月29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