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景:舞台正中是秦王的宝座,秦王坐在宝座上,大臣坐在两边。内幕音:(近日听得赵王得了一件宝贝名叫和氏璧。这可是一件稀世的无价之宝啊!不料这件事情被秦王知道了。秦王双手托着下巴。眼睛闭的合合的。)唱道:闻听赵王得一宝,和氏璧玉声名高。日思夜想难入梦,好比毒火心中烧。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想起计一条。(叫声)“人也,传我令,速去赵国把书捎。”(道白)“听说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你们一定要把它给我弄过来。让我好好把玩把玩。嗯,哪位大臣,谁愿于我前往,去给赵王送封信。说我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另一大臣:(皱着眉头、表示疑惑。)唱:十五座城非小事,应和众臣讲分明。(道白)“可是……大王,十五座城池可不是小事啊!秦王:(秦王作写信状,把写好的信递给大臣。得意洋洋、露出奸笑。)“哈哈哈。想我秦王,英明盖世,纵横四海名扬天下。我虽然大名鼎鼎,但我是个说话从来不算话的人。哈哈哈哈哈哈!
秦大臣:(若有所思。会心的奸笑着。)“哦——是,臣遵旨,保证完成任务。”人物:蔺相如、赵王、赵国大臣若干人。布景:舞台正中赵王宝座,大臣站两侧。赵大臣乙:(抱拳施礼)“启禀大王,秦国使者求见。”赵王:“哦,我和秦国平常并无交往,今天到这来这准无好事情。只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传令召见秦国使者。”秦大臣:(双手抱拳。一付大不咧咧的模样。)“参见赵王。”赵王。(不相信、疑心重重。)“秦大臣,我国与贵国并不瓜葛,国王让你来我国有什么事情?”秦大臣:(蔑视的眼光)大王,我们大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你的和氏璧。这是我们大王给你的信,你看看吧。”赵王。(看完信放下,焦急的看着大臣。)唱:秦王欺人太得狂,妄想夺玉祸萧墙。口吐蜜汁‘城换玉,’实则无意送城邦。我欲不把玉来换,秦国仗势动刀枪。我若献玉给强寇,蒙屈受辱国遭殃。(道白)众位爱卿,秦王来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你们看如何是好?”(众大臣议论纷纷,有人说不上秦王的当,不把壁献给秦王看他能怎么样,大不了鱼死网破;有人说就怕秦王派兵来进攻,干脆就把壁献给秦王,免受其祸。大臣乙(对甲小声说)“咱们可不能上秦王的当。上次秦王不是让我国给他两千两银子,他把他们的国宝雌雄宝剑送给我国,结果,钱是给了,后边再不提宝剑的事了,难道这不是例子吗?上次大王不就是被秦王骗了一次吗?大臣甲(小声对乙说)“说的倒轻巧。秦国到时候发兵攻打我们,咱们的小命可就保不住喽。”大臣甲(过了一会儿,大声恭敬的。)“回大王,和氏璧乃我国的无价之宝,而秦王生性狡诈,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我们绝不能上他的当。”)大臣乙:(过了一会儿,大声恭敬的)“但是如果我们不答应,秦王一定会派兵来进攻我们,敌强我弱,打起仗来,遭殃的可是我们赵国啊。”大臣丙。(大声恭敬的)“大王,我大胆向你推荐一个人,此人是我的门客,叫蔺相如。此人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大臣丙:“有一次,臣欲想亡赵赴燕,蔺相如对我说,你不能做背叛国君一事,燕国大臣对你不薄,是惧怕赵国呀,你若一旦弃离赵国,他非但不会用你,反而会将你送回赵国。那时,你成了赵国的叛徒,赵国不会容忍你,燕园也不敢要你,那时,你将如何处置?我听了他的话,再没敢有二心。所以,我看他是一个机智、勇敢可做大事之人。”(蔺相如和大臣丙上场。)
蔺相如:(唱)官人引我见赵王,算定有事要商量。我是赵国一臣民,理应为国来担当。(对着赵王深施一礼)“在下蔺相如拜见大王。”
赵王:“国有一难。只你可解,不知你愿否?
蔺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蔺相如能尽绵薄之力,当竭尽所能。”
赵王:“即如此。孤就实情相告了。昨天。秦王来信。说是要用15座城池来换璧,听说你机智勇敢,智勇双全。这件事情,你看如何是好?”蔺相如:(想了一想。)我愿意拿着璧去秦国。真换了15座城池,也就罢了。他们无心交换,我一定将璧完好无损的送回来,到时秦国理屈,他就不敢攻打我国。”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唱)大王命我去秦国,毅然领命莫担搁。和氏璧玉赵国宝,此事千斤费脑壳。倘若璧能将城换,城换璧玉差不多。然那秦王奸诈货,说话自古假话多。此去不把城与我,拼死把玉带回国。(道白)“我愿意把和氏璧带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给十五座城,我一定把壁完好无缺带回来,那时候秦国没理。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赵王:(无可奈何。)“看来只有这个办法了。你可不要辜负本王对你的信任。”蔺相如。“是。我以我性命担保,请大王放心。”(施礼恭身下场。)秦王:(捧着和氏璧,全神贯注地端详着)——这真是一块绝世美玉啊!唱:和氏璧玉放霞光,晶莹剔透不寻常。今日若能骗到手,阴谋诡计全用上。
蔺相如(自言自语。)“看来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我得想法将璧要回来。(唱)秦王贪婪露本性,说拿城换骗人精。我须想计要回玉,设法送玉回国中。(说着,上前一步,对着秦王示意)道:“启禀大王,这块玉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看。”
秦王(抬起头。)(唱)听说璧玉有毛病,你要与我说分明。手捧宝玉忙上前,到底哪儿出事情?
“你快指给我看。”(秦王连忙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双手捧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唱)我看你无心来交换,璧玉换城是谎言。你若真心把玉换,十五座城先兑现。
蔺相如:(他理直气壮的)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的手里,你要是强逼于我。我的脑袋和壁就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说完,举起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见状、连忙)(唱)叫声大臣快向前,速拿地图放眼前。顺手地图一圈点,十五座城归你莫迟延。(大吃一惊,发觉上当。慌忙地的。)别,别,别,有话好说,一切都好商量。(面向大臣高声地)来人呀!拿地图来。把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秦国大臣拿束地图,并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双手捧壁、严肃的。)“和氏璧乃无价之宝,岂能随随便便交换。得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才行。”
秦王:(无可奈何)“哎,好吧。三天后是个黄道吉日,我们就在那天举行典礼。交换和氏璧。”
蔺相如:“一言为定。”(施礼,退下)
蔺相如:对大臣丙说,三日后举行交换典礼,你赶快化了妆,带上和氐璧,溜回赵国。”
大臣丙:连夜化好妆,在月明星稀、夜深人静之际,偷偷地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了。
(等到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又从容不迫的来到了秦国宫中。)
秦王:(正襟危坐。假惺惺的)(唱)春风拂面人欢笑,万紫千红春妖绕。人逢喜事精神爽,今玉到手喜眉梢。
(道白)赵使者:“本王已经沐浴更衣。“现在就该交换和氏璧了吧。”
蔺相如:“好。”(向秦王身施一礼,大大方方。)“
(唱)璧玉送走心坦然,再与秦王巧周旋。那怕他用千条计,我心如盘石志更坚。
(道白)“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你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你杀了我也没有用。草民贱命一条。死不足惜,但从此天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都不讲信用的。秦王失去的可是民心呀!从此之后,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气愤而无奈。)“你……你……你。哼……
众大臣:拔剑欲杀蔺相如,
秦王:(见木已成舟,无可奈何喝令大臣) “你们退下。”
秦王:(秦王。苦笑。)(道白)“赵国使者,虽犯欺君之罪,但忠心护宝,可敬可佩功过相抵,你们择日送其回国,不得有误。”
秦王:(无奈,只好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亲自出城迎接。回到宫中。赵王重赏蔺相如,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第四场 渑池会见。
人物:赵王、蔺相如、赵国大臣一人。秦王、秦国大臣一人。
布景:舞台两侧各有一排座位。
幕启。
赵王、秦王、两国大臣落座。
(秦王邀请赵王在渑池相会,大家认为,秦王不怀好意,还是不去的好。但蔺相如认为对秦国不能示弱,得去赴会。”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秦王:(道白)(故作姿态。)“哈……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赵王,今天你我相会。是一个好日子。真是碧空万里无云,神州大地争春。形势一片大好,你我在此相会。啊,来,来,来,喝酒!
赵王:(假装高兴)“好。我们不醉不休!”
秦王:(唱)天气晴和二龙会,酒过数巡添精神。闻得宋王多才意,不妨鼓瑟笑几回。
(过了一会儿,放下酒杯。不怀好意的。) (道白)“今日我们把酒言欢,却没有音乐助兴,真是遗憾啊!不过久闻赵王精通音韵。鼓得一手好瑟,何不为宴会助助兴呢?就鼓一曲吧。
赵王:(面有难色)“这……好吧。”(唱)秦王邀我来鼓瑟,分明把我不当人。明是鼓瑟实相辱,硬着头皮鼓一回。
(赵王不好推辞,只好鼓了一段。)
秦王:(奸笑。鼓掌。高兴的。)(唱)赵王鼓瑟艺精谌,为王心里好喜欢。叫声大臣忙记下,赵于秦王鼓琴弹。“赵王鼓瑟的水平果然名不虚传。
(道白)(面向秦国大臣)将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之事记录下来。
大臣:(得意的拿眼瞟瞟赵国人,又转过头面向秦王。)“是!(低头记)
蔺相如:(唱)秦王欺人太过甚,让我国王鼓琴瑟。我要为王争颜面,让他击缶亭柱根。(十分生气。走到秦王面前。)“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装着没听见,继续喝酒。)
蔺相如。(大声的。)“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大臣(愤怒,傲慢,)“你算哪根葱?哪根蒜?老几?竟想让我们大王为你们击缶?”
秦王:(重重的放下酒杯。瞅了蔺相如一眼,傲慢地)秦国是中原强国,要本王为一弱国击缶,真是岂有此理!
蔺相如:(瞪着秦王,义正辞严地)“你说你击缶不击缶?你离我现在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说完,大步上前。准备拔剑与秦王拼命)
(秦王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战战兢兢的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回到座位上。对一大臣)“请记录下来,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赵大臣丙(面有喜色)“是!(低头记)
秦王:(红着脸)哎呀。蔺大夫果然机智勇敢,我本想取笑赵王没想到反让蔺大夫取笑了,佩服佩服。来来来来,我们喝酒。”
赵王:(喜形与色)“来来来我们喝酒,喝了秦国古酒,广交天下朋友!”
秦王:干脆喝白水杜康,曹操《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秦王、赵王、众大臣同时举杯干杯。)
幕启:(赵王封了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廉颇:(不平,皱着眉头)(唱)想我廉颇几十年,为国立功千千万。大小战场数过千,仗仗冲在最前边。官位才到上大夫,你为何排在我头前。若要今天碰到你,你有何德、你有何能?你桩桩件件讲当面。(道白)想我廉颇在赵国立了多少战功,才挣得下这个上卿之职。可恼蔺相如这娃娃凭他那张伶牙俐齿。说了几句大话。就凭这点功劳,官位反倒在老夫之上,你说可恼不可恼?廉颇:大夫说的哪里话?大丈夫岂可向人低三下四。我不免到大街。等他上朝,在大庭广众之下。百般凌辱一解我心头之愤。(唱)恨赵王王皂白赏罚太烂,把一个小娃娃竞做高官。论功劳我廉颇身经百战。定名位我在后他反在前。这样的不平事气魄破肝胆,屈服在书生下心实不甘。“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蔺相如听到这话,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心儿里最可气将军廉颇,任私意全不管百姓死活。吞着声忍着气回车避过。国不和又恐怕敌人知着。蔺相如:(唱)远远望见一大官,眉眼未曾瞧得见,前容儿像是武官将,后影儿定是廉大官。家人赶快一边绕,免得见面太难堪。甲:“蔺大人,你见了廉将军咋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蔺相如:(微笑)“你们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蔺相如说:(笑着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个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趁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就是我们赵国力量不被削弱呀。”(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到蔺相如府上去请罪。)手下人:(疑问)“你是谁?来找我们蔺大人,你有什么事?”廉颇:“我是廉颇。[与此同时,手下人吃了一惊。]“我特来向蔺大人请罪。”手下人:(诚惶诚恐。)“是。我马上通报大人。”[蔺相如书房中。]手下人:“大人,廉将军求见!”(蔺相如吃惊,来到门前)“是吗?”廉颇:(背着荆条。跪在地上双手抱拳。低着头惭愧地)(唱)蔺大夫呀听我言,我不该妄自尊大口吐狂言。念你不记我的过,大人大量是大贤。今背荆条来负罪,望大人饶过这一关。从今和你一条心,同保赵国度危难。“蔺上卿,我以前实在是……哎,惭愧惭愧啊!蔺上卿以国家利益为重,心胸宽广,而我却为争一口气,不顾国家利益,妒忌蔺上卿,差一点铸成大错。今天我特来请罪,希望上卿大人大量,不计小人之过。”蔺相如:(唱)廉将军莫要心伤悲,为臣今日幸万分。知错能改有德君,我和你永结一条心,咱俩同把赵国保,保家卫国保黎民。蔺相如:(一把拉起廉颇,真诚地)“啊,廉将军!快快请起,我蔺相如受不起呀!劝将军。你莫要赔罪认过。蔺相如与将军同是一国。非圣人谁没有一差二错。何况你能知锗光明磊落。性情直气未除少欠揣摩,从此后再莫听小人挑唆,从此后再不要将相不和。从此后再休得朝端水火,从此后再不可同室操戈。君不过肚量小见识稍左,可知道要紧事祖国山河。实服了廉将军不惮改过。结一个刎颈交死死也值的。你且把从前事一笔勾销,自今后你与我情重山河。同手足,共抗敌众去成城,料秦国兵虽强奈何不得。只要是君臣和衷将相和睦,占天时和地利不如人和。蔺相如,廉颇(同唱。)文武和正必兴共同强国。蔺相如:(道白)廉老将军是赵国的栋梁之才,知错就改的勇气,让相如实在钦佩。今后你我齐心协力共同保护好赵国。”这个剧本在今年西咸新区举办《大秦征文》中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