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楼阁】平凡中珍藏着伟大

 诗词楼阁 2021-02-02


平凡中珍藏着伟大
——笔于2020.1.3.农历2019年十二月初九)妈妈82 岁生日。
     说起妈妈,每个人都滔滔不绝,我也不例外。
  我的妈妈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后与父亲随军到地方——黑龙江,老年后回到湖南宁乡老家,因思念北方的亲朋好友和家人,20194月随二哥又去了第二故乡,重温黑龙江。我记忆起,妈妈就是一位心灵手巧,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孝敬老人,高境界,重教育优秀的妈妈


心灵手巧
   我妈妈读的书并不多,听妈妈讲过,说妈妈在读书的时候,外公家比较困难,读不起书,我妈妈呢又非常聪明,读到一年级一期还没读完的时候,老师就说,让她跳二年级,结果二年级还没有读完,就又让她跳三年级,我的外公就急了,家里困难怎么供得起?说家里的黄土都会被妈妈吃掉半边。外公干脆就不让妈妈进学堂门了。我妈妈每天就是出去放牛,稻田里干活,每天放牛的时候就会偷偷地跑到教室窗前去听课,然后把老师讲的内容在地上画呀画,还生怕外公知道了骂她。虽然妈妈读的书很少,但是,妈妈会做的事情可多了。妈妈会做鞋子,会做衣服,会做帽子。我们小的时候穿的鞋都是妈妈亲手做的,一针一钱的纳着鞋底,一剪刀一剪刀地设计修改鞋样,成品的鞋子式样非常漂亮,别人穿的鞋子脚尖是扁扁的,我妈妈做的鞋子前脚尖位置略圆,精致,好穿又耐看!我们都爱穿。妈妈做的衣服呢,更是我特别喜欢的,比品牌还品牌的时尚服装。在60年代的时候,我妈就能做出来娃娃服,并且在上半部分还能绣上花,下半部分精致地打上几个皱褶,别致极了。每次做的衣服款式都不尽相同,西装、制服件件精致,抠兜的细节一点都不马虎,左邻右舍赞不绝口。每年的年三十儿晚上,妈妈总是会让我们姊妹五个穿上她亲手做的一套新衣服,并且在兜里给人塞进5元钱,一个苹果,让我们守岁,目的是让我们开开心心过大年!平平安安每一天!


    我们桦南林业局二中学校重视一年一度的六·一运动会,要求统一服装:白上衣,蓝裤子,白鞋子。这一天我们又都能穿上妈妈亲手做的新衣服啦,跟过年一样的欢天喜地!想起总会是微笑中依傍着幸福啊!现在让我们养一个孩子都感觉为难,那时工资又不高,妈妈是怎样把钱省出来让我们姊妹都能吃好穿好的呢?妈妈真的辛苦了,不简单!妈妈白天上班,夜里在小油灯下,坐在缝纫机旁,专注的眼神和不时的歪着头,穿针的样子,依稀在我的眼前闪现。    妈妈爱琢磨,善动脑筋,那时在生产队上班,生产队的员工们每个人都带着我妈妈亲手做的太阳帽,还没读完小学二年级的妈妈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有遮阳的地方,并且还能用铁丝把遮阳部分撑起,冒顶的每一页之间衔接精准,并且每个人带头上,大小刚刚好,真的是聪明的妈妈呀!(妈妈没有拜过裁缝师傅,是去裁缝店两次瞟学的,被缝纫师傅发现了,第三次去裁缝店师傅就注意了,只要妈妈一到,就停下手中的活了,哈哈。)    妈妈会接生,你们相信吗?这可真不是一般的技术活。妈妈当过赤脚医生,那时候,当地的杜医生教我妈妈接生,我妈妈只跟学了三次,就会了。不断摸索经验的妈妈,摸摸孕妇的搏就知道是男孩儿女儿,就能知道大概还有几天能生。当然遇到的困难也是非常之多的:有脐带缠脖的,有站生的,有坐生的。妈妈都会在实际经验中去探索揣摩,在肚子里面坐着的,妈妈能通过手在孕妇的肚子外面慢慢地送推孩子,使之恢复正常的胎位。有脐带缠脖的妈妈就劝孕妇家属要带到大医院去生(我们住的地方离大医院很远,坐蒸汽小火车大概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在家生会有危险等等之类的,妈妈每次说的都很的准,医生都不得不佩服我妈厉害。
吃苦耐劳 勤俭持家
   妈妈不但能干细活,还能干粗活。在东北的春夏秋季节。妈妈下班后的业余的时间多花在种地上了。春播夏耕,秋收都少不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天长日久,妈妈细嫩的双手多了几道裂纹和许多茧子,虽然给我们挠痒痒很解爽,但叫我们心里疼啊!   
    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妈妈常常是深夜还在用洗衣板在大洗衣盆里吭哧吭哧地洗衣服,至今回想起,妈妈一起一俯身影仿佛还在眼前,那吭哧吭哧的声音回荡在耳畔。妈妈那刚劲儿树我们心中。调理家里的生活井井有条,勤俭持家妈妈可算是数一数二。那时候爸爸是在商业当会计,每月基本工资只有3861,家里大小8口人,维持生活比较难,妈妈就在生产队找活干,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去开垦一些荒地,种了很多的黄豆,玉米,土豆等农作物解决了全家人的温饱大问题。夏天油豆角旺季的时候,吃不完,妈妈就细心的摘下来,洗干净,切成细丝,晒干,然后收藏到冬天吃。吃不完的辣椒做成湖南的特色坛子白辣椒,可以吃到第二年的夏天。每到秋天来临,妈妈就会把白菜、包菜之类的蔬菜学着东北人的做法,不辞辛苦地做成酸菜或咸菜,可以放至冬天吃,那个年代的北方,冬天是没有青菜吃的,菜窖里的土豆、白菜、萝卜可谓是新鲜菜了,经管不好的话不是冻了就是烂了,我们家人托妈妈的福,一年四季都不缺菜,真是难得。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做饭可以用电也可以用液化气或天然气,但当时只能烧柴火,妈妈只好在山里干完活回来,自行车后架从来都没有空过,总是要一大捆一大捆柴火带回家。在生产队干活当记工员,还要兼妇女主任,再加上种点自留地,哪有空闲的时间呢?时间是公平的,分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可是在妈妈身上,感觉就要比别人多得多,竟然每年都能喂上一两头猪,每年过年都杀年猪,除了喊老乡(湖南)邻居们大吃一餐外,还要给他们拿点儿,再吃不了的猪肉就熏腊肉,留到第二年吃。鸡、鸭、鹅满院都是,新鲜鸡蛋不缺,咸鸭鹅蛋让我们姊妹五个吃的都腻,只吃黄不吃青。在五六十年代,能过上这种幸福的日子,谁说不是妈妈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换来的呢?真是幸福啊!


心地善良 善解人意 乐于助人 热情好客


  妈妈是个菩萨心肠,那个时候,讨的比较多,来要饭的只要是赶在饭点儿,妈妈准儿是会给他盛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嘴上还不停的念叨,这样的人好作孽嘞(湖南话:好可怜)我外公外婆去世早,舅舅十二岁就没有了父母,妈妈特别心疼舅舅,容不得征求其他姊妹的意见,毅然决定把舅舅从湖南带到黑龙江,落上城镇户口,供他读书,帮助他成家立业,就像多了一个儿子一样。十二岁的舅舅还很年幼,也时常淘气让我爸妈操心,妈妈经常兴致地跟我们分享舅舅小时候的故事。我的记忆中,舅舅就是我们家的一员。爸爸虽然不太爱言表,但事实证明他很爱妈妈这个贤妻良母,哥好要嫂子好,姐好要姐夫好,爱屋及乌,爸爸对我舅舅比对我们还好,舅舅家的孩子明老弟儿我妈爸更是宠惯,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要尽明老弟儿吃。爸爸出差回来总会带点好吃的给明老弟儿,还经常让明老弟骑耿耿(骑到脖子上),我们都羡慕嫉妒,哈哈。爸爸病重期间还语重心长的说:“最遗憾的一件事儿,就是没把辉成弄回湖南来!”这也是妈妈回湖南后一直牵挂的事,这不,听说舅舅身体不好,82岁的老妈一九年春天又去了黑龙江,计划陪舅舅过个年。最让妈妈难忘的一次接生一个小男婴,妈妈足足抢救了45分钟,唤回了条小生命。当时随同妈妈一起接生的一个医生都几次说不行了,这个孩子已经没有救了,放弃吧。但是妈妈坚决不肯。嘴里不停的在吩咐旁边的人:把冷水拿来,热水拿来,换冷水,换热水,换冷水,换热水……自己便一次一次的将孩子放到冷水里再放到热水里,应该是妈妈执着的爱心,永不言弃的精神,感动了上天,这个孩子终于有了抽气,然后哇哇大哭起来,此时的妈妈突然晕倒在地……熬夜,紧张,劳累,不惜一切代价妈妈体力已经透支。妈妈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孩子怎么样了?心里一直惦记的还是那个孩子把自己置之度外,难能可贵!妈妈年纪大了回到宁乡后就再也没接生了,妈妈很庆幸也很欣慰的一句话:接了这么多年的生,接的孩子有数百个,但在我从来没丢过一个孩子!”——爱心感动上帝能力拯救生命,为妈妈点赞!


善解人意,热情好客。


舅舅和二哥是汽车司机,经常是在运材的时候带三五个的司机到家吃饭,妈妈从不嫌麻烦,并且非常盛情,像魔术师一样,随便就变出几道像样的菜,说他们开车的很辛苦,出门在外不容易。
善解人意,成全婚事。
爸爸老封建,一定让子女谈婚论嫁时都找湖南老乡,说习惯都一样,说回湖南就回湖南了,可是二哥喜欢上了安徽的二嫂,老爸是坚决的反对,话都说绝了:有她没我。但妈妈的理解不同:两个年轻人相爱,女方虽然不是老乡,但这家人家很不错,老实人家,心地又都善良,女孩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还很能吃苦,当然可以接受。睿智的妈妈想尽一切办法说服了老爸,成全了这对新人。(N多年前,二嫂家和我们家住对面屋。)

      

      妈妈乐于助人,当地人人人知晓。


   妈妈会理发,谁也猜不到吧。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可妈妈还要给邻居家孩子做衣服,钉扣子,理发。给大人理完不成,还要给小孩理,忙个不停。最后自己家的事儿就多半是忙到十一二点每年都是这样。    
接生就算了,有的人家养的猪长的针眼,也要去叫我妈去帮帮忙挑起剪掉。    
妈妈爱操心,不但操自己家的心,还要操别人家的心。邻居家如果两口子打架了,妈妈就会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去做工作;如果婆媳关系不妈妈也会去做工作,直到他们和平友好为止,妈妈就会挂着喜悦的笑容而归
妈妈不但衣服鞋帽做的漂亮,会接生,老人家还有一手不简单厨艺呢,锅包肉,拔丝等一些特色菜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即的。邻居家的红白喜事,都少不了我妈妈这个大厨。只是那种场合妈妈从来都不准我们孩子去吃。如果我们家有客人在饭桌上,妈妈也不允许我们孩子上桌的,多年来我们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大厨,想起了这样一件事:石叔搬家那会儿,那天,妈妈去帮忙,炒菜做饭。搬家不是小事,一弄就是一天。吃完中饭后,又忙了一个下午,才把石叔家送走,这时,石叔一家人已经都走了,帮助搬家的人还没吃晚饭怎么办?按理说妈妈完全可以回家了吧,但我的妈妈却没有这么做,还是继续留下来给最后装车的那些人做了餐晚饭才回家,少了菜就到自己家菜地去拿,——常人做不到的我妈能!真了不起!妈妈助人无数,当地人赞不绝口,也为我们儿女树立了不可磨灭的榜样。


孝敬老人


妈妈很孝顺,那个年代,三十多块钱的工资,七八口人的生活开资,想想都难,但妈妈每年都必须挤出来钱寄给远在湖南的爷爷。

 

 高境界 重教育
妈妈除了重视我们的文化学习外,更加注重我们的思想教育。
我们家姊个,我排行第四,家里的一些事情,除了刷碗以外基本不用我和妹妹去做什么记得有一次,玉米成熟的季节,我嚷着妈妈要吃玉米,妈妈说,你跟妹妹到地里去掰吧,于是我跟妹妹高高兴兴的跑到了地里,飞快的把玉米掰了回来,没想到,还是没吃成,竟然掰的是别人家的。一进家门妈妈就问:你们的玉米是在哪儿掰的?我们就一五一十地向妈妈道来,妈妈说你们掰的是邻居老倪家的玉米,快点给人家送过去。那会儿,我跟妹妹还在上小学,如今,我已是五十出头的人了,但是妈妈那严肃的表情,还曾浮现在我的眼前。掰的是邻居老倪家的玉米快点给别人家送”这简短的一句话,萦绕耳畔,让我受益终身,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妈妈教会了我在道德面前如何去抉择。妈妈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不允许我们做违法违纪的事儿,我哥他们割猪草连一片庄家叶都不许往家带。……我们姊妹五个一直都安分守己,这当然离不开妈妈的言传身教。感谢我最敬佩的高境界的妈妈!


   妈妈为人正直,有实干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街道妇女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多次被为评为省级劳模。妈妈还是位文艺活跃分子,在东北正月十五扭大秧歌,妈妈是顶级的带头人,扭起秧歌来快乐似神仙。
妈妈现在年纪大了,身体还算好,会盘算,会保养,安利营养食品没间断过,82岁的老妈思路尤为清晰,非常精明,可以微信语音或视频聊天,还可以调试智能电视机看她喜欢看的新闻或体育节目,还会在电脑上打麻将,厉害吧?今天是妈妈生日,饭后搓麻将固然是妈妈的最爱。陪同打麻将的有六十几岁的舅妈,五十几岁的二哥,三十几岁的表妹,玩儿到最后还是老妈赢了!真开心!杠后开,特——不但湖南麻将打得好,嘿嘿,东北麻将也不向年轻人示弱哦。
我爱我的老妈,只要妈妈快乐我们做儿女的就无比的开心。妈在家就在,心灵栖息的地方就在啊!感恩妈妈为家的付出!感恩妈妈对我们儿女的教诲!感恩妈妈给我们留下如此美好的回忆!愿妈妈百岁不老,愿妈妈平安健康长寿,愿妈妈幸福快乐到永远——


 
作者简介
孟顺林  网名:尔柔  宁乡市诗散文协会会员,宁乡市金海小学教师。热忠于教育事业,工作踏实认真,爱孩子,喜欢赏识教育。爱运动,喜欢打乒乓球,散步。爱音乐,喜欢听唱歌曲。爱文学,喜欢听读写诗歌或散文。

 



往期阅读量1000以上的精彩作品请点击欣赏
五绝和七绝的写作要点
五律和七律的写作要点
【诗词楼阁】2020,武汉,加油
【诗词楼阁】武汉挺住!加油大中国!
【诗词楼阁】抵制疫情,人人有责
【诗词楼阁】我想发红包
【诗词楼阁】武汉 加油     武汉你不孤独
【诗词楼阁】如何看待校园凌霸事件
【诗词楼阁】平凡之路
【诗词楼阁】己亥年,该和谁说声对不起
【诗词楼阁】秦皇岛市驰援武汉
【诗词楼阁】成就的霸业与英雄
【诗词楼阁】燃煤炉子,旧时光里的温暖
写七言绝句:领取100元红包
【诗词楼阁】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诗词楼阁】不堪回首的2019年
【诗词楼阁】风站在年头翻开新日子
【诗词楼阁】闲言碎语话写诗
疫情来了我想做个诗人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诗歌二首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