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说韩有功中晋上了,这是子虚乌有,是对韩先楚战功的贬低

 文史茶馆 2021-02-02

关于1955年大授衔,有两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那就是毛主席亲自出面,抬高了两位名将的军衔。一个叫“皮有功,少晋中”,毛主席把本来拟定少将的皮定均提高为中将。还有一个叫“韩有功,中晋上”,说的是,韩先楚本来拟评的是中将,毛主席认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提高到上将。

关于“韩有功,中晋上”这种说法,网上流传很多,笔者在一本关于韩先楚的传记中也看到这种说法。那么,这种说法到底属实吗?毛主席真的说过这话吗?

“皮有功,少晋中”,有毛主席的手迹为证,“韩有功,中晋上”则无

(皮定均中将)

很多读者朋友们相信“韩有功,中晋上”这种说法,是因为它和“皮有功,少晋中”实在是太像了,太对称了,好像是孪生姐妹一样。其实呀,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有问题。

毛主席是语言大师,他的很多语录非常经典,比如“皮有功,少晋中”,这是押韵的,像我们小时候读的《三字经》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致。毛主席不但提高了皮定均的军衔,而且还创造了一句优美的短诗。

而“韩有功,中晋上”,既不押韵,也无语言上的美感。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很多纪念皮定均的地方,都能看到毛主席题写“皮有功,少晋中”六个字的手迹,说明那是真实存在的。

可是至少到现在,笔者还没有找到毛主席关于“韩有功,中晋上”六个字的手迹。如果毛主席真的说过这话,写过这六个字,以韩先楚的名气,应该是能够流传开来的。之所以没有看到,很有可能就是子虚乌有,毛主席并没有说过这六个字。

以韩先楚的战功,完全可以评上将,说“韩有功,中晋上”,是对韩先楚战功的贬低

韩先楚是属于那种后来居上的名将。他在红军时期的职位很低,到红十五军团成立,才当上师长,相比于其他开国上将来说,韩先楚在红军时期的名气确实有点低了。

到抗日战争时期吧,韩先楚虽然迅速由副团长,升任了团长,又迅速当上了旅长,可是因为突然回到延安学习,他在前线待的时间并不长,战功也不是那么显著。

(韩先楚上将)

韩先楚真正实现军事才华的井喷,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执掌第三纵队,横扫黑土地,打出了“旋风司令”的威名,可以说是东北野战军纵队司令员中的佼佼者。

这一点,和邓华很像。邓华也是,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名声都不太显著,也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才脱颖而出,大放光彩。以韩先楚在东北战场上的战功,评上将是没有问题的。

有人可能说韩先楚最开始只是军长,并没有当上兵团司令员,但是韩先楚在四野大军南下的过程中,升任了兵团副司令员,后来又兼任军长。要知道,东北战场的很多名将,都是以兵团副司令员兼任军长的,比如李天佑,陈伯钧,包括最开始的黄永胜,他们都授了上将。韩先楚有什么理由不授上将呢?

更为韩先楚加分的是解放海南岛,现在很多读者朋友们都已经大概了解了,是韩先楚的力排众议,提前发起渡海作战,才及时解放了祖国的宝岛海南,很快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出兵台湾海峡。

(韩先楚夫妇)

海南之所以没有成为第二个台湾,真的要感谢韩先楚。这是盖世奇功,甚至可以说是大将的功劳,韩先楚凭借这份功劳,至少是要授上将的,不存在拟评中将的问题。

韩先楚还有两个重要身份,使他必须授上将。第一个是志愿军副司令员,从最初的邓华、洪学智,到后来的杨得志,宋时轮,志愿军的每一位副司令员,至少要授上将的,还有一位陈赓授了大将。韩先楚作为志愿军最初的三位副司令员之一,没有理由不授上将。

第二个是副总参谋长。1954年,粟裕担任了总参谋长,当时总共有11位副总参谋长。这11位副总参谋长中,有2位授了大将,即黄克诚和陈赓,其他9位清一色的都是上将,包括韩先楚。

所以说,从革命资历,到赫赫战功,从志愿军副司令员,到副总参谋长,于情于理,方方面面,韩先楚是完全可以授上将的,如果说把韩先楚评为中将,那绝对是对这位名将的贬低。

一份重要的史料佐证,毛主席没有在《关于元帅、大将、上将军衔问题的报告》韩先楚名字旁边划线

军衔的评定由两位元帅牵头,一位是彭老总,另一位是罗荣桓。军衔拟定后,1955年1月16日,两位元帅给毛主席写了一份报告,叫《关于元帅、大将、上将军衔问题的报告》,请毛主席审阅。

毛主席看了看,在莫文骅、曾希圣等人的名字旁边划了一道杠,那是什么意思呢?这些人的军衔值得商榷。最终,莫文骅授了中将,而曾希圣因为担任了地方职务没有参与授衔。

当然了,毛主席在陈明仁、杨至成等人的名字旁边也划了一道杠,他们最终还是授了上将。可是毛主席并没有在韩先楚的名字旁边划杠,这说明他对韩先楚授上将是没有异议的,既然没有异议,也就不会说什么“韩有功,中晋上”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