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粉蜜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金坛区 2021-02-02

甘草粉蜜汤

【组成】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即止。

【作用功效】和胃,安蛔,止痛。

【主治】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第十九;6.)。

【方解】本方为治疗蛔虫病用杀虫药效果不好者。蛔虫病发作之时,如果使用了杀虫药而效果不好的,就应当和胃安蛔止痛。方中甘草、蜂蜜皆为安蛔和胃之品,蛔虫得甘则安,腹痛可止。

注:关于本方中的“粉”,仲景未注明为何粉,以致后世注家争论不休。有的认为铅粉,有的认为是米粉。《千金方》、《外台》皆认为当为米粉,而赵以德、尤在泾、黄元御等都认为当为铅粉。笔者认为当为米粉。因条文中已说“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可见,本方证是已经使用毒药治疗过的,那么本方中就不应再有这类毒药了。如丹波元简所说:“此方非杀虫之剂,乃不过用甘平安胃之法而使鱿安。'非 音执

【方论】夫饮食入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

吐涎。蛔上入膈,故心痛。蛔闻食臭出,得食则安,故发作有时也。毒药不止者,蛔恶之不食也。蛔喜甘,故用甘草、蜜之甘,随所欲而攻之;胡粉甘寒,主杀三虫,蛔得甘则头向上而喜食,食之即死。此反佐以取之也。(赵以德《金匮玉函经二注》)。

【临床应用与医案】

1.胃脘痛一中年农村妇女以患急性胃脘痛(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收住院治疗。经检查,全身消瘦,面色不华,急腹痛病容。胃脘剧烈疼痛,痛时打滚,按之痛减,舌质胖色淡,苔薄白滑润,脉濡缓。西药给胃得宁、普鲁本辛、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药无效。注射吗啡、阿托品,疼痛亦不能缓解。按脾胃虚寒胃脘痛治以和胃补中,以固正气。方用《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甘草60g,米粉30g,蜂蜜120g。先煎甘草去渣,后下粉、蜜煎少许,频服,每日1剂。首剂服完疼痛大减,2剂服完疼痛完全缓解,再给小建中汤进行调理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疼痛的病理有两种,一是“不通则痛”,另一种是“不荣则痛”。前证宜用通利之法,禁用补法。后一种症候宜补养。张景岳在《质疑录·论诸痛不宜补气》中云:“凡属诸痛之虚者,不可以不补也。”甘草粉蜜汤方中,甘草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善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虚衰,其甘温平补,效与人参、黄芪同。蜂蜜功能补中,润燥止痛。米粉性味甘平,补中养脾胃。三药合用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治虚寒胃痛,故效。[强致和.甘草粉蜜汤治疗胃脘痛.见:孙继芬.黄河医话.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8]。

2.白细胞减少症杨氏报道使用本方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甘草30g,白蜜30g,米粉适量。甘草煎水取汁,加入白蜜、米粉,搅拌成糊状。日1剂。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日1次。对照组:口服鲨肝醇片50mg,日3次。两组均以6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0.0%(P<0.01)。[杨娟芳.甘草粉蜜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6):16-17]。

3.蛔厥余曾仿《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之意治愈1例蛔厥患儿。该患儿系3岁女童,因腹痛,其父给服“一粒丹”若干,腹痛转剧,呈阵发性,痛时呼号滚打,甚则气绝肢冷,并吐出蛔虫十余条。住院后一面输液以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一面服中药以安蛔。处方:山药30g,甘草60g,共研为极细末,放入白蜜60g中,加水适量稀释之,令频频喂服。起初随服随吐,吐出蛔虫40余条,此后呕吐渐止,并排便数次,所排泄之物,粪便无几,悉为虫团前后经吐泻排虫共达300余条,病即告愈。[郭霭春,刘公望.急重病治验四则.广西中医药,1983,6(4):6-7]。

【临证提要】本方所用之粉,历代医家有米粉、铅粉两种见解。临床运用本方时若用于养胃安蛔,用米粉;若用于诱杀蛔虫,则用铅粉。现本方多用于治疗蛔虫性腹痛、肠梗阻、胆道蛔虫症、失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